許百蓮
一個班級就是一個集體,而這個集體的領導人就是班主任。班主任工作千頭萬緒,關鍵的關鍵是“育人”,是教育人、培養人。他們的任務不只是關心學生的“學習”,而是關注學生的“成長”,是不斷提升學生對生命存在意義和價值的正確認識,教育學生尊重生命、熱愛生命、珍惜生命、學會做人。重要的是把學生作為一個真正的人來對待,尊重他們的人格與個性,保證他們有相對的人格自尊與自由。而不是把學生作為我們成人的“替身”、作為我們達到或實現某種理想與目的的“工具”來“塑造”。因此,班主任對學生不是“看、管、盯、壓”的“師道尊嚴”和班級工作事務的事必躬親與疲于應付,而是“尊、愛、誠、信”的身體力行和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彈鋼琴”與“為師、為范”。
班主任是班級管理者、組織者、領導者,也是堅守在教學第一線的工作者。班主任工作的成敗將影響到班級各項工作的開展。班主任工作扎實、得當、科學合理,相應的班風正、學風濃、學生成績顯著,就能完成教學任務。現就長期的班主任管理淺談一下見解:
一、初中生心理特點
對于學生來說,到了初中時期,其思維所具有的獨立性與批判性得到了發展,同時學生的社會性情感及自我認知的態度體驗也得到了發展,依賴性逐漸減少,克服困難的毅力有所增強。同時還存在著容易固執、偏激、孤獨及產生閉鎖心理等負面的因素,容易在行動方面出現輕率或者優柔寡斷的情況。在這一時期,學生已經由原有的對外界情況的迎合轉變為自身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也就是說,在這一時期,初中生需要一定的引導才能健康成長。
二、初中班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從目前我國初中生班主任班務管理的現狀來看,班務管理中存在的管理不公平現象對學生的影響較大。通常情況下,班主任會自覺或者不自覺地將學生分為優等生、中等生及學困生三類,而班主任在班務管理中也會針對這三個不同的分類對學生進行管理。這種在班務管理中經常出現的管理不公平的現象對學生的健康成長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對班務管理工作有效性的發揮也帶來了一定的負面作用。
在班主任的班務管理中還存在著班務管理缺乏計劃性的問題,導致這種問題的原因是學生多且學生的個性特點也比較復雜。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班主任對班務管理缺乏計劃性,必然會給班務管理帶來諸多的問題。在班務管理中還應該針對不同的學生堅持因材施教的方式進行班務管理。
三、初中班務管理策略
(1)組建強有力的班委會成員。班委會是班主任的左臂右膀,在班級管理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每班有幾十個學生,作為班級的管理者,雖說每個學生都要了解,每件事情都要經手,畢竟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但是面面俱到有時也會束縛學生的潛力,所以班主任也要放開手,讓他們來管理學生。學生之間有親合度,彼此了解,相互學習,共同進步,同時又培養了班級管理人才,在班委會成員的選擇上一定要選有上進心、責任意識強、有奉獻精神且組織能力較強的學生擔任。
(2)嚴正行為,做好表率模范。班主任的個人素養很重要。“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為人師表,嚴于律己。對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要嚴格要求,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一定要做到,使他們體驗到教師對自己既慈母般的關愛,又有嚴父般的敬畏。同時,班主任又要具備過硬的自身素質,這一方面是教師本身的特殊需要所決定的。另一方面,教師的良好風范能增強對學生的吸引力,學生才樂意從情感上接納教師。
(3)關愛學生,培養道德觀。俗話說:“良言一句三春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被表揚,這是每個學生的心理需求。要記住無論怎樣,學生始終是孩子,他們是純潔無私的。尤其作為班主任教師,一定要愛護他們,從心靈上關注他們的優點,哪怕是一丁點閃光點,也應給予鼓勵,讓學生感知自己的前途是光明的、人生是美好的、學習是快樂的。讓他們以一顆善良的心、熱愛的心、感恩的心面對周圍的人和事,從而使他們對生活有信心,對別人有愛心,對班級有熱心,對學習很開心,集體榮譽感強。學會學習,找到自我價值的認同感。心理學研究表明,中學階段是人的個性形成的關鍵階段。在中學階段注意創設適合個性發展,成熟寬松的客觀環境,發展學生健康的個性,努力使他們具有豐富個性和創新精神,不僅是當前素質數育的根本要求,也是振興民族和強大國家的需要。作為班主任,做好這項工作是時代賦予的重任,是一項非常光榮而艱巨的工作,任重而道遠。
(4)構建和諧師生關系。教師只有深入到學生中去和學生交往才能了解學生,只有了解學生的家庭背景、個性差異、興趣愛好、心理發展變化等特點,教師才有與學生相處的基礎,才能有針對性地開展學生的工作。這一點對班主任來說尤為重要,也最有條件做到。學生在家、在學校總免不了發生這樣那樣的問題,涉及學習、生活、情感、交往等諸多方面,都需要教師幫助解決,事情不同,處理方法就不能一概而論。
(5)技高一籌,“神氣”作用。班內的事根據經驗未查先知,讓學生知道“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早操后發現有位學生沒有及時上教室,等他到門口時筆者已“恭候”多時了,問其原因,上廁所去了,隨之上前一步,發現身上煙味很濃,于是又重復問究竟干什么去了,他還是堅持不承認,這時筆者嚴厲追問煙味兒哪來的,他才承認了錯誤,而其他學生也納悶筆者的神氣。在這威嚴舉措之下謹慎處理,達到管理目的。
(6)平等地對待每個學生,促使全體學生健康發展。一個班級猶如一個家庭,班主任也應像家長一樣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農村的孩子,多數屬于“散放型”,家長沒有輔導孩子的習慣,而是聽之任之,加之其他方面的原因,孩子在學習上表現出較大的差異。班主任不能依據成績主觀去給他們下結論,進而呈現出喜愛和冷落。總有些班主任偏向于心目中的好學生,讓他們享受一些特殊的“待遇”。其實,這樣的結果是可怕的,容易使學生走向極端。好學生因此而驕傲自滿,差學生則極易失落,自暴自棄。班主任的角色就是一個“平衡杠”,調節學生的心理,對差生給予一定的關懷,善于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肯定。而對易驕傲的學生,則適當地來一個“當頭棒”。學期結束時,不能把“優秀學生”等稱號授予固定的幾個學生范圍內,拿出一定比例的名額,優先考慮進步較快的同學,讓“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同時回響在每個同學的耳邊,讓這兩種聲音共同匯集成一種愛,激勵每個同學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