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兆舉
摘 要:在全面開展素質教育的時代背景下,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質量對于素質教育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有必要深入探索其優化措施。文章通過優化學生情感培育以及提升學生學習效率,闡述語文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的意義,并對滲透情感教育的實施策略展開詳細分析。
關鍵詞:語文教學;情感教育;素質教育;多媒體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10-0080-02
語文學科有較強的人文性,可以培養學生心性,陶冶學生情操。但是從目前來看,部分教師仍然過分側重于語文教學中的實用功能,未能重視情感教育的作用。基于此,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將情感教育滲透到語文教學中,以實現學生對語文學科的情感體驗。
一、 語文教學滲透情感教育的意義
1.優化學生情感培育
語文學科作為基礎性學科之一,包含著較為復雜的人文情感,并呈現出感性化的特點。語文學習主要強調學生對于文章的理解與感悟。從心理學角度來說,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加強情感教學的滲透,有助于高效完成激發學生情感的任務,使其能夠對文章中所表達的情感產生共鳴,緩解當下語文課堂過分強調實用性的問題。教師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融入情感教育,有助于學生迅速投入到課文的學習中,使學生的深入思考能力以及情感體驗能力都得到提升,進而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實際效率。
2.提升學生學習效率
在當前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師講、學生聽”這種落后的教學方式已經難以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在語文學習過程中融入情感教育注重對人文情感的培育,既可以調動起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熱情,還能夠使其充分認識、感受到語文學科中蘊含的人文性,實現其語文學習水平以及效率的提升。
二、 語文教學滲透情感教育的措施
1.優化教學方法
(1)采用情感表達法。情感表達法是在語文教學中實現情感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師應從課文中的實際內容出發,激發學生的情感。以《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一課為例,該文講述了周恩來說出“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始末。教師在展開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先向學生提問:“你們為什么而讀書?”在表明自己的想法之后進行課文的深入閱讀,當讀到周恩來在沈陽租界遇到被洋人汽車軋死的婦女時,教師便可以讓學生充分表達出自己的情感——不甘、憤怒、無奈。與此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如同周恩來一樣明確表達出自己對于祖國的熱愛,并以此形成良好的愛國榮譽感。在語文教學中鼓勵學生根據課文表達出自己的情感,有助于其更深層次地理解課文含義,并提高學生綜合素養。
(2)采用共情烘托法。語文學科本身就有較強的人文性,文字能夠展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師在進行教學時,便可以采用共情烘托法,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是相通的,教師可以通過示范朗讀引發與學生之間的共鳴。以古詩《暮江吟》為例,該詩描繪出了一幅美妙的紅日西沉以及新月東升的圖畫。教師應用閱讀技巧體現出其寧靜且和諧的意境,使學生能夠切實感受到黃昏江邊的美妙。與此同時,教師應帶領學生深入探索其中所應用的各種比喻,以此加深學生對于故事的理解,并深入體會作者在詩中所表達的情思以及對于大自然的熱愛?;诖耍瑢W生可以模仿教師的朗讀方式,并配合動作強化對于詩作的認識。
(3)采用聯想法。為了能夠在語文教學中實現情感教育的滲透,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教師應適當采用聯想教學法,充分調動起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在課堂中對于課文的情感體驗。以《觀潮》一課為例,作者分別從潮來前、潮來時、潮去后三方面內容入手,詳細描寫了大潮奔騰咆哮又逐漸恢復平靜的過程。教師應在進行具體講解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積極開動腦筋,運用想象力在腦海中模擬潮水景象,并體會自然景觀帶給人們的情感沖擊。教師還可以適當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走入校園,深入到自然之中體會大自然的美妙之處,并用自己的語言對這些景色進行描述。教師應注重學生的個性,通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其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充分將情感與美感聯系在一起,進而在充分獲得情感體驗的基礎上,運用語文寫作技巧實現高效的情感表達。
2.深入挖掘教材情感內容
部編版語文教材中的內容是包羅萬象的,有古詩詞,有神話故事,有景物描寫,同時還有介紹科學技術以及歌頌英雄人物的文章,無論是何種類型的文章,都有著較高的學習價值。教師在進行課文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簡單教授其中的語文基礎知識內容,同時還要引領學生對課文中所蘊含的情感內容進行深入挖掘,讓學生充分學習先哲圣賢做事與做人的原則。例如《滴水之恩》《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以及《延安,我把你追尋》等文章,對該類文章情感內容的挖掘,既有助于學生體會到其中所蘊含的傳統道德文化,還有助于學生把握文章中的愛國情感,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3.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
近年來,我國新課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這使得教師務必要充分發揮其在語文教學中的引領作用,不僅要完成相應的教學任務,還應對學生進行積極的情感指引。教師需要積極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為后續所開展的情感教學奠定堅實的基礎。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應加強同學生之間的互動,包括共同交流對于課文的看法,以及從不同的人物形象分析其特征等。諸如此類的課堂交流可以有效轉變以往語文教學較為枯燥的環境條件,使得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得以有效提升。此舉既實現了情感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高效滲透,還充分展現了課堂中學生的主體地位。例如,教師在正式開展教學之前可以抽出小段時間設置演講環節,每堂課都提出一個主題,并安排學生圍繞這一主題發表自己的看法。該方式既可以實現對于學生表達能力以及思維能力的鍛煉,還有助于教師通過學生的演講內容,對學生的情感狀況有更明確的了解,以便于后續學生開展情感交流。
4.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
采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能夠極大程度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并實現高質量的情感教育滲透。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能夠將原本抽象的教學內容通過視頻、音頻以及圖片的形式更加直觀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可以切實提升課文的感染力,以此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例如,教師在講授《普羅米修斯》一課時,便可以為學生播放這一神話故事的影視片段,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相關圖片,讓學生在了解故事情節的同時,深入體會普羅米修斯為了將火種帶入人間,不惜犧牲自己自由的大無畏精神。這樣一來,學生便能夠在視頻和圖片的直觀感受下引發情感共鳴,這種情感教育的滲透,既讓學生深入理解了課文,又塑造了學生的人格。
綜上所述,良好的情感教育能夠加深學生對于語文課文的理解,提高語文學習質量,對于學生語文核心素養以及健全人格的形成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教師務必在原有的基礎上優化教學方法,同時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并靈活應用多媒體技術,以確保情感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高效滲透。
參考文獻:
[1]吳曉敏.動之以情 曉之以理——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7(16).
[2]辛學偉.情感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施[J].教育觀察,2019(18).
[3]王彬.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及措施[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6(02).
[4]呂立尊.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的實施策略研究[J].華夏教師,2015(11).
[5]袁衛星.語文學科情感教育:從未過時,適逢其會[J].上海教育科研,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