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旭
摘 要:高階思維是增強物理知識連貫性和互通性的“推手”,是培養專業核心素養的“橋梁”,是提高問題解決能力的“基石”。中職學生正處于由低階思維向高階思維轉換的關鍵時期,即由“識記、理解、應用”向“分析、綜合、創新”轉變的時期,教師應在電子電工教學中引導學生順利生成高階思維,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技能型人才。
關鍵詞: 中職;電子電工教學;高階思維能力;技能型人才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11-0070-02
中職電子電工課堂教學效果不盡人意,與師生一度依賴“識記、理解、運用”的低階思維脫離不了關系,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全程依靠“低水平勤奮”這一技能死學知識,機械解題。而高階思維是一種心智活動、認知能力,學生具備了高階思維,不僅意味著認知水平產生質的飛躍,還說明思維品質得到了進一步提高。因此,培養高階思維成為當前中職電子電工教學首要目標和任務。本文對如何培養中職學生的高階思維,提高學生的專業學習能力進行深入探討。
一、給學生創設多思善疑的空間
洛克威爾說:所謂的真知灼見,必定來自多思善疑。這就啟示中職教師在講授電子電工知識時,要給學生留下思考的空間,鼓勵他們勤于動腦,大膽分享自己的想法,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思考習慣,激發學生的思考興趣。在思考的過程中,學生會將所學的知識串聯起來,并在交流互動的過程中不斷修正和補充,產生解決問題的新方法和新靈感。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難免會產生許多“分歧點”,教師要及時闡釋并消除這些“分歧點”,幫助學生重塑思維,使學生的心智得到良好的發展,培養學生積極思考的習慣。例如,在教學“放大電路的圖解分析法”時,教師可首先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呈現三極管放大電路圖,引導學生思考“放大器在沒有接入信號源時,電路中只有靜態直流電量,此時電路中的工作情況是怎樣的”。這一問題可引發學生的思考,因為教師并沒有直接詢問學生的思考結果,而是提問學生電路中電阻、電壓和電流的大小,讓學生產生了分歧點,并陷入了激烈的相互爭執中。這時,教師可讓學生先安靜下來,然后引導他們一起分析靜態電路,在逐步深入的分析中使學生的思路明朗化,及時糾正思維錯誤。理清靜態電路之后,教師又讓學生思考“接入信號電源時,電路中出現交流電量,此時電路是如何工作的”。在“靜態電路分析”的已有知識經驗指導下,學生很快就會理清“動態電路”的工作情況。教師又讓學生畫出“直流負載線和交流負載線”,并設計了相應的練習題目,以此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動手能力。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教師通過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思考空間,讓學生的思維在一連串的問題情境中得到釋放,既有助于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得到有效的培養,又能讓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挖掘思維潛能,使電子電工課堂更有活力,促進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
二、提高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電子電工是一門理論結合實踐的學科,學生要想正確、快速地解決專業問題,不僅要識記電子電工概念和規律,而且要真正地去消化、吸收這些概念和規律。這就要求中職教師在電子電工教學中,精準地找出學生理解的“難點”,并圍繞這一“難點”引導學生突破思維的限制,從中獲取新的知識,不斷豐富已有的知識經驗,構建新的知識體系,從而在實際運用的過程中可以快速提取、靈活運用,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教學效果,讓中職電子電工課堂的教學效率和質量得到提高。例如,在教學“三種組態電路性能比較”時,教師先引導學生回顧了上節課學習的內容,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再引導學生進入本節課的學習。教師用多媒體給學生呈現“共基極電路”圖,讓學生思考“什么是共基極電路”。學生根據自己的觀察、分析,給出了答案。在此基礎上,教師帶領學生重新定義“共基極電路”,并對它的相關特點進行總結。在學生完全掌握“共基極電路”的基本概念和規律之后,教師可從輸入阻抗、輸出阻抗、電流放大倍數、電壓放大倍數、功率倍數、頻率特性、應用情況七方面板書列表,比較共發射極電路、共基極電路、共集電極電路的特點。借助圖表法和比較法,學生對三種組態電路的性能已經了如指掌了。這時,教師可讓學生完成教材中的習題,并帶領學生一起回顧這道習題,培養學生的解題思維。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學生不僅對“三種組態電路性能”有了更深的認識,而且在運用的過程中實現了知識的融會貫通。這樣,可以夯實學生知識基礎,為學生游刃有余地解決工作中的問題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設計目標導航的互動問題
在培養學生高階思維這一目標的指引下,中職教師應設計立足于基本經驗的問題,使學生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暴露思維缺陷,并對癥下藥,掃除學生的知識“盲點”。學生可以在一問一答的過程中主動參與課堂思考活動,充分調動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由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使思維變得更加靈活,自主思考的意識變得更加強烈,學習效果更好。例如,“OCL功放電路解析”一課的教學目標是分析該電路的工作特點和工作原理。在這一教學目標的指引下,教師首先利用軟件仿真,讓學生體驗OCL功率放大器放大現象,然后在課堂討論環節中提問學生:功放電路的主要要求是什么?在學生通過探討給出了答案之后,教師趁熱打鐵再次問學生“怎樣設計才能滿足第一個要求”,并鼓勵學生運用逆向思維解決這一問題。在學生逐步說出正確答案后,教師可追問:“怎樣設計才能滿足第三、第四個要求呢?”在已有知識經驗的幫助下,學生很快給出了答案。這時,教師可適時拋出本節課的教學難點——OCL功放電路的原理,并將學生分成三組,讓第一組學生探討“靜態時輸入和輸出端電位”,第二組學生探討“信號正半周時輸出端電位”,第三組學生探討“信號負半周時輸出端電位”。最后,教師可通過問題“如何設計可以采用單電源供電的功放電路”,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開展頭腦風暴。根據教學目標設計問題,可以完善學生的思考過程,讓學生的解題思維日趨成熟,還能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發展高階思維能力。
四、構建完善的知識結構體系
高階思維的培養不僅需要理解并運用基本的物理概念和規律,而且需要采取可行性的教學策略,幫助學生形成具有結構化、豐富化的“電子電工圖景”,構建完善的電子電工知識體系,而這些圖景是在電子電工模型中得到強化的。因此,中職教師在講題時,要與具體的電子電工模型聯系起來,提高學生解題的正確率和速度。例如,在教學“LM386集成功率放大器”時,教師拿出事先準備好的教學道具,即LM386、TDA2030A集成功率放大器,讓學生了解其構成以及電源電壓的范圍,然后圍繞教學道具開展課堂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教學道具,并讓學生以樹狀圖的方式列舉出LM386集成功率放大器的管腳排列。在學生熟悉LM386集成功率放大器的結構特點和性能后,教師再給學生講解LM386集成功率放大器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及其工作原理。具體、形象的教學工具貫穿課堂的始終,不僅有助于將抽象的知識變得形象、具體,加快學生吸收知識的速度,而且能增強知識的連貫性和互通性,有效達成課堂教學目標。
總之,高階思維能力是復合型人才必須具備的能力。中職教師在日常教學時要采用多種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豐富學生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提高學生的領悟能力。只有這樣,才可以讓學生的職業素養得到發展,為以后更好地完成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卿鵬.創新教育理念下中職電子電工專業教學研究[J].成才之路,2019(05).
[2]潘海萍.中職電子電工教學中理實一體化的應用分析[J].現代職業教育,2019(35).
[3]張春寶.探究中職電子電工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現代職業教育,2019(32).
[4]許晨陽.中職電子電工專業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路徑[J].廣西教育,2019(22).
Strengthening the Teaching of Electronic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to Cultivate Students' High-level Thinking Ability
Tao Xu
(Tianmu Lake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Liyang 213300 , China)
Abstract: High-level thinking is the "push hand" to enhance the coherence and interoperability of physical knowledge, a bridge for cultivating professional core competence and a "cornerstone" to improve the problem solving ability.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are in the key period from low-level thinking to high-level thinking, namely, from "memorize, understanding, application" to "analysis, synthesis and innovation". Teachers should guide students to generate high-level thinking smoothly in the teaching of electronic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improve their comprehensive ability and train skilled talents.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electronic and electrical teaching; high-level thinking ability; skilled tal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