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互聯網+”已經廣泛應用于教育領域,成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教學效率的重要輔助教學手段。文章分析“互聯網+”在學校教育中運用的優勢,探討提升“互聯網+”運用效率的策略:拓展課程資源庫、強化學校教育信息化建設、運用“互聯網+”的教育數據進行教學創新。
關鍵詞:“互聯網+”;學校教育;優勢;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G420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11-0136-02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互聯網+”已經廣泛應用于教育領域,其對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等都產生一定影響,成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教學效率的重要輔助教學手段。“互聯網+”應用于教育領域是時代發展的需要,為教育信息化建設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發展機遇。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分析“互聯網+”在學校教育中運用的優勢,探討提升“互聯網+”運用效率的策略。
一、“互聯網+”在學校教育中運用的優勢
1.有利于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互聯網+”應用于學校教育中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語文課程需要學生投入較大的精力書寫字詞、記憶詩詞等,因此,有的學生語文學習興趣不濃。“互聯網+”具有獨特的教學優勢,可以海量的信息帶給學生全新的體驗,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學生積極探索新知識,學習興趣越來越濃郁,而且課堂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也有所延長。教師還可以借助“互聯網+”的教學優勢,將部分教學內容做成精美的PPT課件,PPT課件豐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展現形式可讓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充滿期待,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學《烏鴉喝水》時,其教學目標是要求學生會寫6個生字(可、石、辦、法、找、許),會認9個生字(烏、鴉、喝、渴、瓶、石、辦、法、漸)。傳統教學方法不僅費時費力,時間一長,學生的注意力還難以集中,課堂教學目標也無法達成。因此,教師可以借助“互聯網+”,將學生會認的9個生字制作成PPT,以“送字寶寶回家”的形式開展教學。如,( ?)黑、烏( ?)、( ?)水、口( ?)、( ?)子、( ?)頭、( ?)法、方( ?)、漸( ?)。學生說出應該送出的字寶寶,教師輕輕點擊鼠標,生字就回家了,然后再領讀兩三遍,讓學生將會寫、會認的這些生字內化到知識體系中。PPT課件呈現的精美動畫和游戲形式讓課堂教學彰顯出活力,也更具現代感,給學生帶來良好的課堂學習體驗,有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節省了教師書寫的時間,可以說,“互聯網+”應用于學校教育中的教學優勢非常明顯。另外,“互聯網+”還拓展了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學生可以不受空間和時間限制,運用手機、電腦等隨時隨地地查閱資料,完成學習任務。
2.有利于增強師生交流,拓展教學空間
教師在教學中借助“互聯網+”開展教學,其知識的傳授不僅局限于課堂,還可以視頻的方式將所教授的內容錄制下來分享到網絡上供學生隨時隨地學習。通過網絡,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更為便捷,學生可以隨時向教師求助學習中遇到的困惑,教師通過答疑解惑,可以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從而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這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另外,教師也可以借助“互聯網+”強化和家長之間的溝通,完成家校共育的教學目標,即通過微信群,QQ群或微信公眾平臺等與家長交流溝通,及時了解學生在家的學習情況、生活情況,也可將學生在學校的表現及時反饋給家長,家校聯手,共同助力學生健康成長。
3.有利于引領學生進行課前預習
課前預習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習慣,能明顯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讓學生獲得課堂學習的主動權,并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效率。因此,教師可在學校教育中借助“互聯網+”引領學生進行課前預習。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學校、家庭都可以隨時隨地上網,這為借助“互聯網+”開展課前預習提供了便利。教師可以在組建的家長微信群定時為學生推送預習的相關微課視頻及其他學習資源。學生放學后,可借助電腦或家長的智能手機進行預習(學生要在家長的陪護、監督下合理使用手機),把不懂的問題記在預習本上,在第二天的課堂學習中,加以解決。如果問題仍然沒有解決,疑惑還存在,可以繼續求助教師或通過同學間的相互交流探討找到答案。借助“互聯網+”開展課前預習既能幫助學生扎實掌握知識,又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互聯網+”在學校教育中的運用策略
1.運用“互聯網+”拓展課程資源庫
教師可在運用“互聯網+”開展教學時,逐步完善課程資源庫建設,將自己開發、設計的教學設計、教學課件、教學實錄、教學反思、教學心得體會、教學試題、教學素材等教學資源或從網上收集、整理的優秀教學資源上傳到學校的網絡教學平臺,以供其他教師共享。學校充分發揮校園網絡的優勢,搭建資源共享平臺,能為師生提供全面、系統、形式多樣、高質量的多媒體教育教學資源。豐富的課程資料庫可以構建完善的課程教學體系,實現教學資源共享,有利于拓展教師的視野,提升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在完善課程資源庫的過程中,教師還可通過專業化的培訓、積極的互動與交流,不斷提升計算機認知水平、信息技術操作能力,以及“互聯網+”教育模式的運用水平。
2.運用“互聯網+”強化學校教育信息化建設
學校教育信息化建設是信息時代發展的要求,在這個過程中,學校要妥善解決好軟件建設和硬件建設、軟件投入和信息應用效果之間的關系。目前,部分學校的校園網絡流于形式或處于閑置狀態,并沒有被充分運用,這就無法正常開展“互聯網+”教育。為了改善這種現狀,學校要加大計算機信息技術的培訓工作,讓教師充分認識到“互聯網+”應用于學校教育的優勢,掌握一定的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并且靈活地運用于學校教育教學中。學校可以“互聯網+”為載體對教師進行相關應用與技術培訓,如開展名師講座、專家講座等,讓教師充分認識到“互聯網+”的教學價值,認識到“互聯網+”教育和傳統教育之間的差距,并不斷創新教學理念,優化教學方法,積極主動地應用“互聯網+”開展教學。教師在學校教育中應用“互聯網+”時要落實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并以此為基礎建立新的課堂結構,讓“互聯網+”教育真正落到實處,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3.運用“互聯網+”教育數據進行教學創新
在信息技術發展的過程中,大數據理念逐漸融入各行各業,“互聯網+”教育也需要教育大數據的支撐。教育數據是一種量化的教育資源,學校、教師可以挖掘、分析的形式從數據中尋找教育教學規律,這樣可以有針對性地制訂教學計劃,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從精細化教學角度看,教師可以借助“互聯網+”的教育大數據實時、持續性地對學生進行跟蹤分析,以準確了解學生的知識結構、認知能力、能力傾向等,詳細掌握學生的學習需求,以此為學生量身制定教學方案,實現因材施教的教學目標。
三、結語
“互聯網+”應用于學校教育中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進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還可以拓展師生交流的空間,培養學生進行課前預習的學習習慣。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可運用“互聯網+”拓展課程資源庫,以豐富教師的教學積累,可強化學校教育信息化建設,以提高“互聯網+”的應用水平,可運用“互聯網+”的教育數據進行教學創新,有針對性地制訂教學計劃,不斷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廖雪花.“互聯網+教育”背景下的小學作文教學探究[J].內蒙古教育,2019(33).
[2]宋波.互聯網技術在班級管理中的有效應用[J].甘肅教育,2019(05).
[3]郭慧敏.“互聯網+”時代偏遠地區基礎教育發展的思考[J].高考,2020(01).
[4]陳燕.“互聯網+”時代下初中語文的教學應用[J].課外語文,2019(21).
[5]倪萬麗.“互聯網+教育”背景下中學生自主學習模式及其應用研究[D].寧波大學,2019.
[6]馬霞,楊麗雅.“互聯網+”時代O2O教學模式在職業教育中的應用[J].寧夏教育,2019(04).
Explor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net Plus" in School Education
Zhang Shujuan
(Chagang Primary School, Hexi Town, Tianzhu Tibetan Autonomous County, Wuwei City, Gansu Province, Wuwei 733209,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ernet plus"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and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auxiliary teaching means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improve teaching efficiency. The "Internet plus"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the Internet education.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of "Internet plus" in school education, and explores the strategies to enhance the efficiency of "Internet plus": expanding the curriculum resource pool,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chool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and applying the "Internet plus" educational data to carry out teaching innovation.
Key words: "Internet plus"; school education; advantages; strategy
基金項目: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9年度重點課題“用互聯網+教育模式,構建西部鄉村小規模學校高效課堂研究”(立項號:GS[2019]GHBZ098)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張樹娟(1983-),女,甘肅武威人,二級教師,從事語文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