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萍



摘 要:《大進宮》在保護修復過程中,既有民間非遺傳承藝人采用傳統工藝對戲人缺失、殘缺部位進行補配修復,又有文物保護技術人員應用現代檢測手段對戲人材料進行分析研究,并用現代保護材料對脆弱紙張進行脫酸、加固,對臟污脆弱紡織品進行清洗、加固。傳統工藝與現代技術完美結合,既保護修復了文物,又傳承了民間傳統制作技藝。
關鍵詞:紗閣戲人;保護;修復;加固
紙扎是傳統民間藝術之一,將扎活、粘糊、泥塑、剪紙、貼金、瀝粉、繪畫等工藝融為一體,用于民間祭祀、喪葬禮俗、節日慶典等活動。平遙縣清虛觀珍藏著28閣清代末年的紙扎藝術品—紗閣戲人,是我國傳統紙扎中規格高、數量多、內容完整、工藝精美的藝術珍品,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定為一級文物。紗閣戲人曾被放置于平遙南大街市樓上供百姓祈福、求子、祭拜多年,1988年才被轉移至清虛觀文物管理所收藏。①時間久遠,環境多變,多閣戲人臟污殘損嚴重,紙質老化破損,紡織品老化糟朽,面部手部泥塑龜裂起甲,文物價值受損。平遙縣博物館首批先對其中十閣紗閣戲人進行保護修復,《大進宮》是其中一閣。
1 《大進宮》表現內容及保存現狀
《大進宮》應為《大鄭宮》,源于《史記·列傳》。紗閣戲人的匾額有與劇情不符的現象,有的屬筆誤,有的是方言口語形成的讀音相混,《大鄭宮》誤為《大進宮》。①劇演秦始皇誅殺嫪毐、囚禁母后的故事。始皇設宴于大鄭宮,將軍白起擊鐘闖宮奏本,聲稱嫪毐酒后吐露與太后有私,生有二子,即將篡奪皇位。始皇大怒,捉殺嫪毐并殺其二子,囚禁母后于咸陽宮中。紗閣所示即逼迫母后的場面:右為秦始皇,小生扮,坐姿,戴軟王帽,著黃蟒,右手執帶血之劍,強令太后觀看;中為旦扮太后,頭戴鳳冠,著黃女蟒,作驚懼昏厥狀;左為武生扮白起,戴倒纓盔,扎白靠,著白鎧,顯露出不忍直視的表情。始皇咄咄逼人之態令人不寒而栗。②
本閣殘損較嚴重,布滿灰塵(圖1)。白起保存狀況尚好,衣飾較完整,僅耳后的黑色飄帶少一根,左手大拇指缺失,食指斷裂,右手大拇指缺失,食指、無名指短一截,手上彩塑起甲龜裂;太后的衣服殘損嚴重,褲腿內外層紙質老化,多處殘缺,有數個孔洞,兩只衣袖多處殘破、開裂;秦始皇的兩條褲腿紙質老化,多處殘破開裂,有數個大小孔洞,左衣袖肘部有孔洞,衣領處殘缺;桌椅支撐桿多折斷變形,紙質老化,邊緣撕裂;白起、太后所戴的帽子與描述不符,待考證;掉落寶劍主人待考證。
2 紙張分析
修復前先斷定戲人裹紙的類型,為修復補配提供依據。撿拾閣內掉落碎片,由中國科技大學分析檢測(表1)。戲人裹紙老化,除塵后選取殘破嚴重的太后、秦始皇衣服局部進行酸度檢測,結果如表2所示。所測紙張pH酸堿度均低于5,說明酸化嚴重,需要進行脫酸處理。
3 保護修復
3.1 除塵清洗
將戲人端出閣外,用軟毛刷掃除戲人表面浮塵,臟污嚴重處用面團滾動粘除污漬。由戲人裹紙殘破孔洞、縫隙處落入內部的灰塵,用洗耳球吹吸干凈;閣內塵土用毛刷清掃、抹布擦拭干凈;戲人頭飾上的黑色紡織品清洗時先用塑料薄膜鋪墊,避免清洗液滲透到未處理部位造成污染,然后用毛刷蘸取濃度為1%的表面活性劑刷于紡織品表面,等待10min左右,使清洗液與紡織品上的污漬充分作用,然后用蒸餾水刷洗干凈。
3.2 脫酸
除塵干凈后,用Nanobooksave脫酸液對紙張pH酸堿度低于5的部分進行脫酸處理。脫酸液為無色渾濁液體,有微弱的氣味,密度1.52,pH酸堿度9.5,含水率小于12ppm,沸點60℃。用小噴壺噴灑二至三遍,脫酸劑干燥很快,不留痕跡,不會對紙張顏色、硬度等產生影響。脫酸處理后紙張pH酸堿度達到5.8以上。
3.3 加固
對于強度低的脆弱紙張噴灑中國科技大學配制的加入了防霉劑的白芨、海藻糖加固劑進行加固,加固后紙張的撕裂度、耐折度、抗張強度、耐破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加固劑原液干燥較慢,應力變化會使加固后的紙張略微起翹變形,需用純水按2∶1比例稀釋。紡織品用10%的可溶蛋白溶液加固,用小毛刷涂刷在織物表面,待滲透完全,室內自然晾干。加固后的紡織品強度和柔韌性都有明顯提升,是加固前的兩倍。
3.4 紙質修復
3.4.1 染紙
染紙是用國畫顏料+水+糨糊混合溶解后刷涂在與補配部位紙質相同或相近的白紙上,使其與補配部位顏色接近。加糨糊是增加顏料在紙上的附著力,同時增加紙的硬度,與老化了的紙更匹配。染好烘干后,在紙背刷一層明膠,亦是增加紙的硬度。染紙染兩種:一種是補缺紙,根據殘破部位紙張種類選用類似的紙種染至接近的顏色,作為殘缺處的補紙;另一種是連接紙,即將斷裂的兩部分紙黏合在一起,或將補缺紙粘貼在殘缺處的紙。連接紙選用極薄的馬尼拉皮紙,不會增加粘補處的厚度。
3.4.2 補缺
殘缺處修補先用染好的補缺紙裁出紙樣,按衣形衣紋折疊好形狀,再用抹了糨糊的約0.6cm寬的馬尼拉連接紙條從內側將補缺紙粘接在殘破處。糨糊用小麥淀粉打制,添加了防霉滅菌劑,用時再根據需要調制濃度,保證粘接處平整不僵硬。斷裂處粘接也是用染好的馬尼拉連接紙條墊于內側涂抹糨糊粘接。
①補太后的褲腿。太后內褲腿多有殘缺,原殘留處盡量粘補保留,缺失處用染好的紙折疊成型補配。外褲腿的殘缺處用黃褐色的補紙內襯粘補,待干燥后上綠色,描花紋。
②補太后的右衣袖、右側前襟。右前襟殘缺處在外面粘補一塊染好的黃色紙,待干燥后補全貼花;右袖子有多處孔洞,盡量粘補,補痕較多較明顯,但多在靠后處,展示時看不到,本著滿足展示效果同時最小干預原則,不重做新袖子,保留粘補痕跡;太后寬袖子的下擺缺失一塊,用染色黃紙折疊成型補配,染黃紙顏色比原衣袖顏色略淺,干燥后還需再著色做舊;右衣袖內側邊也多有殘破,粘補一整塊紙進去,起到一定的支撐保護作用。
③秦始皇的衣領、左衣袖、褲腿盡量內襯染色紙粘補。
3.5 彩塑修復
白起左手大拇指缺失,食指斷裂,右手大拇指缺失,食指、無名指短一截,均需要補缺;手部龜裂起甲,需要粘接加固。
3.5.1 和泥
陶土敲成粉末,先用細篩子篩出雜質,再用水清洗雜質;皮紙、麻紙裁成細條浸泡于水中,泡軟后用攪拌機打成紙漿;將紙漿加入泥中,再加入少量麻刀混合均勻即成塑泥;麻刀及紙漿能增加膠泥的可塑性和強度。
3.5.2 補塑手部殘缺處
根據殘留形狀及內撐鐵絲走向,用塑泥補塑白起雙手殘缺處,使其完整;手部泥胎斷裂處,用注射器將稀塑泥和明膠的混合液,注射到縫隙內,粘接和填補裂隙。
3.5.3 修復手部龜裂處
用細針管在龜裂裂隙處注射去離子水,待水分慢慢潮潤顏料層,再在縫隙處注射0.5%的明膠溶液。用絲綢包裹脫脂棉制成的棉球滾壓,滾壓方向應從顏料層未裂口處向裂縫處輕輕滾壓,至顏料層回貼穩固。
3.5.4 修復手部起甲處
先用注射器將2.5%的聚醋酸乙烯乳液注射到起甲的裂口處,注射時針頭應伸進起甲部位的底部。待黏合劑被吸收后,用竹木刀輕輕壓貼回原位。再用絲綢包裹脫脂棉制成的棉球從未開裂起甲部位向開裂處輕輕滾壓,以便排出空氣,防止出現氣泡致使回貼不牢。
3.5.5 補繪、做舊
在手指補配粘接處,用白色加黃色調成的顏料補繪上色,并用顏料、閣底部的灰土做舊處理,使補配部位與原部位協調一致。
3.5.6 封護
在彩塑表面用1.5%的B72乙酸乙酯溶液刷涂一遍,起到封護作用。
3.6 修飾完善細節
給補配部位著色畫圖案;繪制粘貼衣服上缺失的花瓣;補全金屬飾件并做舊;用乳膠把白起的頭與身子粘接固定,防止來回晃動,影響穩定性;端正白起的靠旗;修補秦始皇的帽邊并做舊等。
3.7 頭飾考證及制作
資料記載太后頭戴鳳冠,白起戴倒纓盔。①鳳冠因以鳳凰點綴得名,只有皇后或公主在隆重慶典場合才戴。②倒纓盔,又名馬超盔,三國戲中馬超所戴。實際太后卻戴著一頂非常簡單的單層帽子,與鳳冠相去甚遠,白起的倒纓盔也與現代戲曲中的樣式有別。推測一是由于當時制作條件有限,因陋就簡,制作不夠嚴謹,隨意性強;二是紗閣戲人在保存、轉移過程中遭到毀壞、混淆,有張冠李戴可能。傳承藝人認為白起戴的更接近鳳冠,故依照白起的“鳳冠”放大尺寸給太后重做一頂。除了使用預防性保護的現代材料無酸紙代替制作盔頭的傳統材料“紙袼褙”②,其他材料工藝均為傳統材料工藝。
用無酸紙裁剪帽樣,描繪圖樣,鏨刀鏤空,裁剪組合,折疊粘接成型,上色瀝粉;用鋁質、塑料配件做帽子上的裝飾件;穿縫珠子,染絲線做流蘇掛穗,用絲線做絨球;刷漆二遍,半干未干時用金箔貼金。
瀝粉器的制作:截取一截自行車內胎,一頭用鐵絲捆扎注射器針頭,一頭灌注上瀝粉料后用鐵絲捆扎密封,擠壓從針頭處出粉。
粉料配制:滑石粉+明膠+乳膠+少許黃顏料,熱水化開,稠稀適度,紗布過濾后灌注進瀝粉器。
貼金:用清漆或明膠貼金,先在帽子表面刷一層清漆或明膠,待快干時把金箔貼上去,金箔不分正反面,貼上后再在上面墊一層紙用油畫筆壓實貼緊。
3.8 寶劍考證及制作
資料記載秦始皇右手執帶血之劍,強令太后觀看。③但閣底放置的一把寶劍尚在鞘中,與秦始皇的坐姿及手勢不符。而白起身為武將,卻手無兵刃,亦不合常理。且從站姿及手勢來看,更像是一手握劍一手拔鞘的姿勢,故把閣底的寶劍置于白起手中,另給秦始皇做了一把不帶鞘的寶劍。裁剪出兩片寶劍狀無酸紙板并在中間夾一根竹片,以保證劍的硬度及形狀,染色做舊。
3.9 桌椅及木閣修復
用做舊的紅紙粘補一桌兩椅,更換斷裂的支撐桿,選配與閣內畫屏字屏紙張厚度及材質相近的紙張為修補紙,染色做舊后將殘缺部位補齊。斷裂部位用染色馬尼拉皮紙將其黏合。
4 結論與思考
紗閣戲人《大進宮》修復后整體外觀潔凈,戲人完整,衣飾動作與記載吻合,色彩協調,結構穩定,文物價值得到提升(圖2)。紗閣戲人的保護修復是現代文物保護理念、技術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工藝的完美結合,兩者互相補充,相得益彰。紗閣戲人所在展廳坐東朝西,下午日照較強,為了通風經常開窗,監測到通過窗戶的光線照射到的幾閣戲人照度嚴重超標,影響紙質及顏料的壽命。為了降低日照對戲人的破壞,建議博物館安裝了百葉窗簾,大大降低了日照強度。紗閣戲人在收藏和保護中還應做到防潮、防曬、防蟲、防鼠、防塵、防火,保存環境溫濕度適宜且波動不大,才能將紗閣戲人這一珍貴遺存長期完好保存下來。②《大進宮》修復中太后帽子及白起寶劍的制作,有修復師傳承藝人個人審美與判斷成分,留作以后討論與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