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博物館是體現一個國家悠久燦爛文明的主要場所,負有傳承與發揚優秀文化的重要責任,也有利于提升民族文化軟實力。隨著公眾生活水平的提高,其精神文化的需求也越來越大,而博物館具有極其豐富的精神人文資源,可以滿足公眾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地域文化是地方文化的典型代表,是在社會長期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一種文化形態。地方博物館應肩負起傳承與發展地域文化的責任,將地域文化充分融入博物館展覽藝術中,幫助公眾更好地了解地域文化。因此,文章對地域文化、博物館陳列設計二者的概念以及存在的關系進行論述,進而探討博物館陳列藝術設計中如何融入地域文化,如何將地域文化充分表現出來,以供參考。
關鍵詞:博物館;地域文化;陳列藝術設計
中圖分類號:G2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1)24-00-03
博物館本質上是社會公共服務機構,因此它也是構成社會文化的重要部分。博物館是體現地方歷史文化的重要場所,而呈現地方歷史也必然需要反映出地域文化[1]。博物館陳列設計的好壞直接影響公眾的滿意度,也影響到博物館的形象。展覽水平高不高并非只取決于展品質量的好壞,陳列藝術設計質量也具有較大的影響。一個高水平的陳列藝術設計必然會將地域文化合理融入其中,為展覽氛圍增色,從而提升展覽的吸引力。因此,有必要對地域文化與博物館陳列藝術設計進行研究,探討如何將二者有機融合起來,提升博物館的展覽水平。
1 地域文化概念
地域文化是指一個民族在歷史長河中,在特定區域內所產生的一種獨特的歷史傳統文化[2]。其中,風俗習俗、社會制度、文學語言形態、生產生活習慣、宗教文化、歷史遺留傳承等均屬于地域文化范疇。中國人在中華大地上不斷繁衍生息,區域人文地理環境差異較大,從而形成了各種富有特色的傳統文化,這些文化經過歲月的洗禮不斷變化與發展。今天,中華大地上有很多富有地方特色的傳統文化,典型的有三秦文化、齊魯文化、巴蜀文化等。地域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主要與地理、景觀、人文等因素有關。其中,特定區域內的地理環境是地域文化產生的關鍵因素。所謂地域文化就是當地人在長期的社會生產實踐活動中所形成的一種文化,主要包括意識形態、文化形態以及人文習俗,內容包羅萬象,除一個地區或民族的宗教信仰與處事方式以外,還涉及思維模式、經濟結構以及文學意識等,并且表現出明顯的地域色彩及民族特征。據此可知,地域文化并不能與傳統意義上的文化畫等號,其是在相應的自然環境、經濟環境、社會文化環境中產生的,并且形成時間較長,具有典型的地域特點,表現形式多元化。
2 博物館陳列設計概念
陳列設計是指合理運用相關道具、設備,將博物館內的標本、文物進行科學的組合,反映出相應的自然歷史、社會、科技發展過程以及發展規律的一項專業工作。它涉及科學、藝術、時尚等諸多學科內容[3]。館藏品是博物館陳列設計的主要物質基礎,工作人員須結合博物館學有關知識以及造型藝術的方法與原理,采取合理的組織方法設計陳列室建筑環境以及展品展示方案。
開展博物館陳列設計工作,首先要明確陳列的對象及性質。因為不同博物館的性質與作用存在一定的差別,需要根據博物館的具體性質進行陳列設計。博物館陳列內容與陳列設計的具體形式,其實是辯證關系,著重體現在兩點。一方面,陳列內容是決定陳列形式的主要因素,因此陳列設計的形式應該貼合表現內容的形式。國內文論一直強調“為情而造文”,不可“為文而造情”,這里的“情”就是內容與中心思想,而“文”是指形式結構與表現手法。對于陳列設計工作者來說,陳列內容與主題思想是影響陳列設計形式的主要因素,因而需要針對相應的內容選用恰當的陳列表現形式。另一方面,陳列形式能相對獨立地對陳列內容產生積極影響。盡管內容居于主導地位,但這并不意味著形式就是消極被動的,其實,恰當的藝術行為能夠更好地表達中心思想,并加以傳播,繼而在社會上產生持久而廣泛的影響。文物存放在庫房藏品柜中與陳列在展廳時,給觀眾帶來的審美體驗有著明顯的差別。原因在于庫房中的文物是以孤立的形式存在的,而陳列室中的文物則融入了相應的文化,并根據特定的主題采用恰當的形式結構與藝術表現方式,使陳列作品更富有藝術性。
另外,一件陳列物品若選用不同的藝術設計形式,所產生的陳列效果也存在一定的區別,原因在于形式具有相對的獨立性。若未結合陳列主體內容開展陳列設計,盡管形式上依然優美,但內容會顯得蒼白,毫無內涵。反之,若陳列內容沒有結合相應的藝術設計,就算陳列物品再優質,也并不突出。因此,博物館陳列設計應該實現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統一。研究陳列藝術可知,它的典型特點就是通過裝飾美來豐富表現形式,為了將陳列綜合藝術的鮮明特色充分呈現出來,設計師須處理好外在形式與內在形式二者的關系。
3 博物館陳列設計與地域文化之間的關系
博物館作為歷史文化的主要載體,其主要職責就是通過文物陳列讓觀眾了解一個民族的文化內涵,包括政治、經濟、哲學、宗教、倫理、藝術、民俗等內容。博物館使用不同的陳列設計語言所呈現出來的歷史文化形態也存在差別,能夠體現出文物所代表的某個時期的歷史情況[4]。就地方博物館而言,其承擔著收集、研究、反映并傳承地域文化的職責,這一內在要求決定了地方博物館在陳列設計工作中與地域文化有著特殊而密切的內在關聯。因此,無論是陳列設計語言,還是陳列風格、陳列方式,地方博物館都應帶有明顯的地域文化特征。可見,地域文化與博物館陳列設計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陳列設計可以讓地域文化的表現形式更加豐富多元,而地域文化可以為博物館陳列設計提供相應的文化引導。
4 將地域文化融入博物館陳列藝術設計中的對策
4.1 博物館陳列設計要突出地域性
博物館陳列設計要重視基本陳列,也就是主題陳列,它的概念是運用博物館藏品去反映生活中的現象,揭示這些現象的本質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和發展特點。地方博物館屬于地域文化標志,其主要受眾就是當地群眾,他們長時間在該地區生活,對地方文化有極強的認同感與自豪感。博物館的主要任務就是做好展覽陳列工作,其中,基本陳列是最關鍵的環節,需要精心設計。基本陳列是向觀眾宣傳當地歷史文化的主要方式,也是直接反映博物館品質優劣的關鍵要素。因此,需要在基本陳列設計中明確展示主題,全面體現此區域中的一種文化現象,反映出該區域的重大歷史及不同階層群眾的生活縮影。觀看這些陳列,可以使觀眾了解該區域社會歷史發展進程中的相關文化經濟、社會發展情況、自然人文地理、地方民俗等。博物館中的文物大多是在該區域出土或挖掘的,很多藏品本身就具有非常豐富的地域文化內涵,因此,在陳列設計中要結合這些藏品的特點選擇恰當的陳列風格與陳列語言,從而更好地體現出該區域的文明發展脈絡。例如,安徽省博物院位于合肥市,館內不僅有大量體現當地文化特色與內涵的館藏品,而且也融入了豐富的徽州文化。其中,博物館建筑造型帶有典型的徽派建筑特色,體現了五方相連、四水歸堂的理念。館內展覽內容也未直接采用傳統的通史陳列方式,而是采用了具有安徽地域文化特色的基本陳列,分為數個專題,包括“徽州古建筑”“安徽文明史陳列”“安徽文房四寶”等。以上基本陳列,無論是主題還是內容、形式,都是對當地歷史人文的高度濃縮,向觀眾展示了安徽特有的區域文化,能給觀眾帶來新的體驗。
4.2 陳列設計前期要做好充分的地域文化調查,合理定位
博物館陳列設計工作并非是將館藏品與地域文化簡單地疊加,而是在明確陳列主題后,對單元內容進行合理的取舍,以充分反映出當地文化的閃光點。因此,陳列設計師須提前對當地的地域文化內涵、內容及特征進行全面、深入的調研。此外,博物館可邀請相關專家、學者對本館陳列設計給出一些有益的建議。要注重專家、學者與陳列設計師之間的交流,雖然專家學者的建議在理論層面比較權威,但是在設計實踐工作中難免存在一些問題,陳列設計師需要合理采納其意見。為了讓觀眾獲得更好的參觀體驗,并在陳列展覽中產生共鳴,陳列設計師需要深入當地群眾,充分與群眾溝通,了解他們的訴求,搜集相關資料,為陳列設計提供思路,確保觀眾在游覽博物館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濃郁的區域文化,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5]。在調研過程中,博物館還須對當地的文化資源進行調查,了解自身文化的優勢及劣勢,從而在陳列設計中規避劣勢,發揮長處,打造出吸引人的陳列展覽。
4.3 在博物館陳列設計表現手法中融入地域文化
4.3.1 凸顯地域文化的目的
博物館陳列設計通常包括兩個組成部分,即宏觀設計與微觀設計。宏觀設計就是博物館對陳列環境總體上的一種設計,具有濃郁的地域文化色彩;微觀設計就是在展覽一些具體館藏品時采用的相關設計方式與手段。不管是宏觀還是微觀的設計,都必須注意區域文化的融入,充分體現當地的獨特文化內涵。因此,陳列設計師需要了解陳列設計的主要目的,在具體設計中融入區域文化精神以及特色。例如,河南博物館在陳列設計中要充分突顯“中原文化”這一地域文化標識。
4.3.2 善用科技手段呈現地域文化
在網絡信息時代,博物館陳列展覽也需要與時俱進,引入尖端科技,改善觀眾的觀展體驗。博物館可充分運用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VR技術、視覺模擬技術等開展陳列藝術設計工作。在博物館官方網站、微博、公眾號等平臺大力宣傳地域文化,并在陳列藝術中融入聲光電、虛擬現實、場景漫游等高科技手段,為觀眾創設逼真的情境,讓觀眾獲得更為立體的感官體驗,從而感受到地域文化的魅力。例如,皖西博物館運用圖形處理技術、觸摸傳感技術等,對很多歷史場景進行處理,通過虛擬的三維與多維場景再現了大別山地區革命時期的氛圍,營造出了逼真的視覺效果。
4.3.3 合理運用地域文化符號
地域文化符號形式多種多樣,具有豐富的內涵。因此,博物館在陳列設計過程中應選用一些鮮明的地域文化符號,提升陳列展品的文化韻味。值得注意的是,運用地域文化并非是對相關符號的簡單模仿,關鍵是要具有創新意識,對這些符號進行合理的利用與創新。在運用地域文化符號的時候,需要將其與博物館自身的發展規劃有機統一起來,從而更好地發揮地域文化符號的價值。
4.4 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文創產品的設計
4.4.1 博物館要充分表現非物質文化遺產
非物質文化遺產就是群眾世代相傳的相關傳統文化的表現形式,包括與傳統文化表現形式有關的實物及場所。中華大地是多民族聚居地,有著悠久的歷史文明,各地也留下了大量非物質文化遺產。因此,博物館在陳列設計中應將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合理融入各個陳列單元,從而反映出當地的民風民俗。例如,皖西博物館把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皖西廬劇與民風民俗兩個館中。其中,皖西廬劇館展示了皖西廬劇唱腔伴奏、大別山民歌以及抬閣肘閣等主要非物質文化遺產,為觀眾呈上了豐富的地域文化大餐。
4.4.2 研發與地域文化有關的文創產品
博物館陳列的“最后展廳”大多展示了館內的文創產品,也成為時下博物館傳承弘揚地域文化的主要方式。博物館要深入挖掘自身豐富的館藏資源以及文化資源,研發設計出文化創意產品,實現對中華優秀文化的傳承與弘揚。近年來很多博物館都加入了打造文創產品的行列,但一個突出問題就是文創產品雷同性較強,質量有待提升,而且經常存在侵權盜版現象。為解決上述問題,博物館需要圍繞區域特色文化,深入挖掘自身館藏資源及其蘊藏的文化價值,并圍繞公眾的需求設計形式多樣、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創產品。這樣不僅能體現出本館的館藏特色,也能實現對地域文化的弘揚與傳承,并滿足公眾對文創產品的需求。例如,內蒙古博物院設計了富有蒙古族特色的文創產品,尤其是帶有蒙古族紋飾的冰箱貼和開酒器等,一問世就獲得了很多游客的喜愛。
5 結語
陳列設計在博物館展覽中占有關鍵的地位。博物館應結合自身實際,充分挖掘地域文化資源,將其融入陳列藝術設計中,實現對地域文化的大力弘揚,也讓博物館展覽更富有生機與文化底蘊,從而吸引更多的觀眾,促使博物館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鴻鴿.地域文化在博物館陳列藝術設計中的運用研究[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20,38(3):158-159.
[2] 王娜.博物館陳列設計中地域文化的重要性分析[J].新絲路,2021(7):200.
[3] 王風光.地域文化在博物館陳列藝術設計中的應用[J].中國文藝家,2019(9):116-117.
[4] 李占霞.關于博物館陳列藝術設計探析[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9(2):64-65.
[5] 姚征峰.地域文化在博物館陳列藝術設計中應用研究[D].合肥:安徽建筑大學,2017.
作者簡介:王可欣(1990—),女,陜西西安人,碩士,研究方向:博物館管理、藝術策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