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迅猛發展的互聯網平臺和網絡信息技術,為各種線上娛樂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信息時代背景下,人們的觀演方式與途徑發生了顯著變化。基于此,表演者應和時代發展保持同步并積極革新,積極創新自身的表演方式。唯有如此,才可有效拓展觀眾,保證演藝事業得到良好發展。對此,文章著重分析信息時代背景下線上演出對觀眾拓展的影響,并從藝術作品的二度創作上提出相關應對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信息時代;線上演出;觀眾拓展
中圖分類號:J1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1)24-0-03
信息技術的高速迭代深刻地改變了大眾的娛樂狀態和觀演方式,線上演出便是基于這一背景衍生的產物。不同于傳統的表演方式,線上演出以網絡平臺為載體,通過數字媒介向觀眾呈現表演內容。在表演形式上,線上演出更自由輕松、更具親民性,節奏也更快,這也使線上演出成為受民眾追捧的一種觀影方式。為了實現觀眾拓展,表演者需要重視線上演出對傳統藝術表演的影響,從而找到在互聯網時代拓展觀眾、培育市場的方法。
1 線上演出對觀眾的拓展影響
1.1 觀眾拓展手段泛娛樂化
泛娛樂化主要是表演藝術從表演到傳播的過程中,將原本莊重或者嚴肅的藝術主題基于過度娛樂化的形式加以包裝,從而吸引觀眾眼球,確保經濟效益的最大化[1]。尼爾·波茲曼在《娛樂至死》中就明確描繪了一個娛樂泛濫成災的世界,然后得出了相應的結論:“在這里,我想說的不是電視娛樂性,而是電視將娛樂本身直接變成了表現一切經歷的基本形式。電視讓我們和這個世界保持相互之間的交流,但是在這個過程中,電視始終都會保持一定的娛樂性,而所有的內容都會通過娛樂的方式直接表現出來,這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
在線上演出中,表演藝術變成了一種娛樂的形式,而不是為了教育、啟發或者凈化靈魂。雖然泛娛樂化的演出給觀眾帶來精神上的享受和滿足,但它卻破壞了表演本身的藝術價值和藝術內涵。從演出目的上看,這種娛樂功能本身就是表演的一部分。在市場經濟快速發展和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人與人之間的競爭愈加激烈,生存壓力也越來越大,人們期冀通過某種途徑釋放內心的負面情緒,得到片刻歡愉。表演者為迎合觀眾需求,將娛樂元素增加至表演內容中,以一種輕松娛樂的方式吸引觀眾的眼球,獲得極大的經濟效益。觀眾在這種輕松的氛圍中不需要深度思考即可獲得前所未有的滿足感。雖然表演的娛樂功能深入人類生活,但并不意味著這種娛樂至上的理念應該被過度擴大,甚至導致泛娛樂化現象。
1.2 觀眾拓展主體草根化
線上演出降低了表演的門檻,也讓表演形式逐漸草根化。在線上演出中,表演者來自不同領域、不同行業,很多表演者并非基于本職工作進行表演創作,僅僅是因為個人愛好而參與演出。這導致表演者的業余性相當突出,部分表演者完全沒有表演經驗,和專業創作者相比存在一定區別,需要相關人員為其提供輔導和幫助[2]。同時,因為生活環境、工作經歷和表演認知上的差異,參與線上演出的表演者在思想觀念、生活環境、閱歷經驗、文化素養等方面都和專業表演者有較大的差異,創作的表演作品可謂參差不齊,存在顯著的差異性。客觀而言,在不同的專業領域造就的不同的思想火花碰撞,能使線上藝術創作的內容形式變得更加多樣化。但是不管線上表演的特征如何,其本身的價值和功能都是為了讓觀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因此,怎樣通過線上演出將正能量傳遞給觀眾,讓觀眾從中獲取思想感悟和美的享受,這是表演者需要完成的非常關鍵的工作任務。
2 信息時代線上演出的觀眾拓展策略
2.1 選擇適合的藝術形式
對于表演者而言,只有注重藝術表達,讓演出形式上升到美的境界,才能彰顯作品的藝術美。在線上演出的過程中,要結合作品的性質以及實際情況,保持有深度、有意義的藝術演出形式,讓觀眾通過表演者的演出去感受作品的情感以及深入作品的主題,從而強化藝術作品的演出效果,更好地陶冶觀眾的情操[3]。
表演本身帶有一定的情感,這就對表演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結合藝術內涵強化藝術的抒情,這樣才能將藝術情感更好地傳遞給觀眾。例如,作為二度創作的表演,演員在藝術基調方面應該注重抒情、清新、純樸以及優美;同時,在表達情感的過程中,演員還要做到吐詞清楚,讓藝術色彩更加柔美。因此,演員需要對語速進行有效控制,娓娓道來、語調親切,這樣便能夠依托藝術營造出更加優美的語境,從而將作品中的詩情畫意傳遞給觀眾。
表演者在對藝術作品進行二度創作的過程中,還要關注如何利用自身散發的藝術魅力來引導觀眾,并激發觀眾的思考欲望,讓觀眾理解藝術作品的主題與內涵,從而獲得藝術傳遞出來的正能量。為此,表演者需要加強對觀眾的引導,依托藝術作品營造相應的氛圍,用肢體語言和言詞引導觀眾產生代入感。隨著表演的循序漸進,觀眾漸入佳境,其情感也會隨著藝術慢慢延伸,并成為表演者的擁躉。因此,表演者一定要結合藝術的特點,通過藝術語言引導觀眾,這樣才會讓觀眾的情感隨著表演者的演繹而漸入佳境,從而感受到藝術作品的內涵。
2.2 提升演員共情能力
對于情感而言,簡單來講就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滿足自己的需要而產生的一種態度體驗。情感往往受個體的價值取向影響,然后作出一系列心理反應,如喜、怒、哀、樂等。在線上演出中,表演者不應該受到這些束縛,應當放開思維韁繩,加強對藝術技巧的鍛煉,有效把握自身的情感態度,只有掌握這種方法,才能更好地應對各種藝術表演[4]。藝術形式不同,其情感表現形式也有所不同,所以探究如何對自身情感進行靈活應用并表達和傳遞給觀眾顯得非常重要。例如,大部分劇本都是編劇基于自身情感、經歷等進行創作的,背后往往會有一個相關的故事。表演者在呈現這種藝術作品時就要將背后的故事傳遞給觀眾。取得良好演出效果的第一步就是,表演者要透過劇本去感受背后的故事,只有感動了自己,才能感動觀眾。因此,表演者的情感一定要契合相應的藝術形式。表演者在演出之前要深入挖掘藝術作品背后的故事,讓自身的情感與故事相融合,這樣在演出過程中才能將故事蘊含的情感傳遞給觀眾。因為在一定的情境中,故事、情感、藝術語言等多種因素會融合在一起,再加上觀眾的思考,他們的腦海中就會慢慢形成一種藝術情境,最終產生情感共鳴。
演員在線上演出的過程中,一定要精準把握情感的運用和表達,過猶不及。因為觀眾層次多樣,既有年輕人,也有中老年人,如果表演過于夸張,則可能造成觀眾的情感不適,甚至引發觀眾的不良情緒。因此,表演者在運用情感時,要考慮作品特性和觀眾的接受習慣,選擇恰當的藝術表現方式,并精準把握與運用情感,將藝術的內涵傳遞給觀眾。
2.3 適度表演,真情流露
演員在演出過程中要做到真誠表達、情感真實流露,因此呈現藝術的真實性特征就顯得非常重要,這也是演員必須具備的能力;同時,在藝術作品的制作過程中也要遵循這樣的原則[5]。從表演藝術創作來看,作品的主題內容、劇本的類型選擇、劇本背后的故事等與藝術有關的事件均需要表演者的參與。每一次策劃,表演者都要對藝術作品背后的故事進行分析,然后明確作品所要詮釋的內容,經歷這樣一個過程,表演者往往會有比較深的感悟。當擁有了感悟,那么情感自然真誠地流露也就水到渠成,演出過程中再將這份情感通過表演表達出來,作品內容就變得更加自然、真實。
此外,部分演員容易出現表演刻意化的問題,這是必須改掉的毛病。在演出過程中,表演者要用心、用真情實感對故事的內涵進行詮釋。藝術表演的核心必然是藝術表達,所以藝術內涵所詮釋的內容必須與作品的內容相匹配,這樣才能將作品藝術內涵充分傳遞給觀眾。對于表演者來講,對藝術的解說要有自己的理解與感悟,必須圍繞藝術的主題內容展開;同時,演員的藝術表現形式、情感表達與詮釋方式,應該以“詮釋藝術,服務觀眾”為中心,表演者不能喧賓奪主,要用藝術與情感去體現劇本內涵,反之則可能成為表演者的個人秀,這樣藝術表達與作品的呈現效果將大打折扣。因此,適度引導和詮釋藝術尤為重要,這樣能夠加深觀眾對故事內涵的了解。表演者在進行藝術表演時,在情感表達方面應當貼近觀眾的日常生活,多了解當地的生活習慣、習俗、文化等,這樣才能在演出過程中有恰到好處的應用,不僅有利于表演者合理表達自己的情感立場,而且親民不做作,能夠達到拉近表演者與觀眾之間的距離的目的。
2.4 融入傳統文化元素
創作本就源于生活,傳統文化元素可以很好地在各種文藝作品中得到應用。線上表演者在創作環節若可以積極應用傳統文化元素,得到更多的表現機會,獲取更多的創作素材,進而得到觀眾的認可[6]。例如,姚雪垠在20世紀80年代創作的《李自成》就是運用傳統歷史文化題材,描寫農民起義的內容,表達農民起義與戰爭是真正的時代發展動力的觀點,使文藝作品具有更強的現實意義。傳統文化元素是古老的,也是新鮮的,古老在于其毋庸置疑可以追溯到數千年以前,新鮮主要在于人們的思想、精神和風俗等都可能成為傳統文化的一部分。
傳統文化豐富多彩,不管是遠古神話故事還是百家爭鳴、唐宋詩詞、明清小說等,均是常見的傳統文化元素,蘊含的思想與精神極其豐富,是中華文化瑰寶。但是這些文化瑰寶在社會變遷的進程中逐漸消解,尤其是信息時代的到來深刻地改變了流行文化的形態和傳播方式,也讓傳統文化的發展和延續面臨斷層的威脅。
將傳統文化元素有效融入線上表演可以很好地解決上述問題。在線上表演中增加傳統元素,一來可以豐富演出形式,避免表演同質化的問題,讓觀眾在觀看線上表演時獲得耳目一新的體驗;二來能促進傳統文化在信息時代的傳承,在觀眾中傳播傳統文化、思想,在提升觀眾審美水平的同時還能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
隨著物質生活條件越來越好,觀眾開始重視精神追求,對知識的渴求達到了新高度。那些只一味迎合大眾口味或取悅大眾的低俗作品難以受到觀眾的喜愛,唯有具備思想價值、有內涵深度的線上表演才會真正得到觀眾的青睞。觀眾年齡層次、職業背景、文化水平不同,其文化需求也有差異,應用傳統文化元素可以為所有觀眾提供統一的平臺,獲取他們所需的信息。在線上表演中使用傳統文化元素需要表演者了解傳統文化,總結過去觀照未來,同時加入個人的理解與感悟,既能提升作品質量,又能提高表演者的品位與文化修養,滿足觀眾的精神追求。
2.5 突出地域文化特色
在線上表演中,演員應按照主流文化與藝術活動的特征,滿足當地觀眾的喜好與需求,并且要注意挖掘和創作具備當地民俗特色的表演作品,支持、鼓勵網絡用戶參與被官方認可的、彰顯民族特色的文藝創作活動,并在各種文化機構的領導下努力打造擁有網絡影響力的藝術文化品牌。
在拓展受眾群體期間,演員要確保藝術作品能夠反映網絡用戶的生活狀態、精神面貌,按照本地文化特色及傳統文化活動重塑表演形態,擺脫流行文化元素的束縛,開拓藝術表演思路,促使現代和傳統密切結合,讓表演藝術成為聯系傳統和現代的紐帶,將受眾群體從中老年向青少年拓展。
表演者要注意在信息環境和主流文化語境下弘揚傳統文化,同時注意加強表演品牌建設,從地方特色文化資源中挖掘發展潛力,助力表演藝術發展。尤其要注重打造一支整體素質較高的藝術表演隊伍,培育影響力較強的傳統文化藝術家,使藝術表演主題愈加鮮明,內容愈發豐富,擴大地域性線上表演的覆蓋面。
在二度創作中要以創作出質量高、水平高、擁有正能量及創新精神的文藝作品為中心。演員也要增強競爭意識,讓表演作品能夠憑借融入傳統文化元素的獨有特征搶占優勢地位。首先,要注意落實對市場需求的調查、分析,明確市場需要什么,從觀眾的心理層面出發,考慮他們可以接受什么樣的作品,并以此為基礎創作表演作品,推出符合觀眾口味的高水平、高質量作品。其次,要善于改進、創新創作形式,跟上文藝思潮發展變化的步伐,創作出能夠展現主流文藝旋律、彰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多樣化藝術作品。
3 結語
信息時代的到來讓表演藝術形成了多維度競爭格局,網絡平臺獲取信息高效便捷的特性對線上演出的生產質量造成了極大的威脅。線上演出的組織者只有正確看待這些威脅,對現階段面臨的觀眾拓展問題進行分析,第一時間革新自身的觀念,密切結合表演藝術的本真和線上演出的特性,優化表演方式、提升表演質量,走出一條和自身藝術風格特色相符的創新之路,才能有效拓展觀眾數量,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優勢地位,發揮線上演出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 余曼熹,張磊.線上演出對藝術機構觀眾拓展的影響與思考[J].藝術品鑒,2021(24):94-95.
[2] 張楊.表演藝術觀眾拓展策略研究:以長春市表演藝術市場為例[J].藝術教育,2021(7):44-47.
[3] 王勇.藝術管理視域下演出市場的觀眾拓展策略研究[J].藝術評鑒,2021(4):157-159.
[4] 昝桐.藝術管理視域下演出市場的觀眾拓展策略[J].牡丹,2019(30):68-69.
[5] 范潔.基于群落生境觀的演出產業觀眾拓展研究[D].北京:北京舞蹈學院,2019.
[6] 李杭育.探究觀眾心理美學影響下的現代戲劇發展路徑[J].喜劇世界,2021(5):10-11.
作者簡介:侯方宇(1985—),男,山東青島人,碩士,研究方向:藝術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