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醫務社會工作在醫療機構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醫務社會工作者也受到了社會的關注,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需要醫務社會工作者充當醫患關系的橋梁。在醫療機構中,醫務社會工作者使用相應資源(包括醫院、家庭、社區、社會資源)幫助病人及其家屬解決問題,提高疾病治療效果,使病情能得到有效控制,提高人們的健康水平。繪畫療法作為一種新興的心理治療方法,可以對病人的心理進行重新建設,包括通過繪畫宣泄情緒、在繪畫過程中自我探索,從而解決病人的心理問題。文章通過研究繪畫療法在醫務社會工作中的應用,以提高病人的心理健康程度和疾病康復水平。
關鍵詞:繪畫療法;醫務社會工作;病人
中圖分類號:J2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1)24-0-03
1 繪畫療法概述
1.1 什么是繪畫療法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的壓力也隨之增大。同時,心理學也得到了快速發展,繪畫療法作為表達性藝術治療的方法之一,也得到了充分的研究和利用。
對于繪畫療法的定義,學者們給出了不同的解釋。王欣等人認為繪畫療法是借助非言語的溝通技巧,宣泄出內心的抑郁、焦慮情緒[1]。宋興川提出繪畫治療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繪畫治療是指通過自主、自由地繪畫,發泄心中的負面情緒,緩解內心的痛苦;狹義的繪畫治療則指社會工作者或者心理治療師通過繪畫治療幫助病人處理問題,重構自我的過程是繪畫療法的理論基礎[2]??偟膩碚f,繪畫療法就是通過繪畫的形式傾訴內心情緒,并在該過程中增強自我意識,從而解決心理問題。
1.2 繪畫療法的理論基礎
第一,投射理論。投射在人格測量中有廣泛的運用,弗蘭克(L.K.Frank)最早提出投射一詞,并認為它可以喚醒人們的內心世界或人格。防御機制把人們的記憶暫時地儲存于無意識中,如生活中的人際關系、工作等,它們既讓人們感受到被保護,有時又讓人們感到不舒服,甚至感到窒息,但這些內容早晚會以某種形式出現。
繪畫治療就是其中一種重要的形式,通過投射,人們會把心理上的需要、情緒、情感、沖突、防御、個性等內在性質體現出來。從投射的角度來說,就是讓來訪者把自己內在的、不能正確面對的東西以繪畫的形式表達出來。此外,人大腦的左右功能是不同的,左腦主要同抽象思維、象征關系、邏輯分析等有關;而右腦主要與知覺和空間定位有關,具有音樂、繪畫、空間鑒別能力[3]。因此,繪畫可以成為宣泄情緒的一大途徑。
第二,人本主義理論。從人本主義的角度出發,來訪者繪畫的過程可以看成個體自我表達的過程,也是來訪者自我探索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咨詢可以起到積極作用,無論來訪者畫什么樣的作品,咨詢師都能給予積極的關注,不會因為來訪者畫得不好,或者畫得讓人無法理解而被忽視。同時,在來訪者與社會工作者交流繪畫作品的過程中,咨詢師也可以體現出對來訪者的尊重、理解、共情等。因此,繪畫交流的過程即是來訪者自我探索的過程,也是來訪者已存能力的釋放過程,來訪者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很好地找到解決自己心理問題的方法。
2 醫務社會工作特點
2.1 了解醫療服務體系,具有相關醫療知識
每個國家的醫療服務體系都不同,在我國的醫療服務體系中,此系統包括以各大綜合醫院和??漆t院為主的醫療保障體系;以促進健康、長期照顧為主的衛生服務體系;以監督為主的衛生監督體系。如此龐大與復雜的醫療服務體系需要社會工作者精通一定的醫學知識,社會工作者只有全面了解醫療服務體系內的法律法規和社會政策,才能為病人提供良好的社會服務,才能為病人保駕護航。
改革開放后,經濟體制的改革使醫院的企業管理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許多私立醫院自負盈虧,公立醫院的財政收入只有很小一部分來自政府撥款,醫藥領域的監督體系不夠透明,致使很多人看不起病;二是醫務人員的職業壓力日漸增大,尤其中西部欠發達地區醫務人員管理的病人過多,這也是造成醫患矛盾發生的原因之一。
社會工作者在矛盾頻發的醫務系統中也會遇到與行政系統、醫生系統相沖突的情況。因此,協商與妥協成為醫務社會工作者基本的工作態度。
2.2 團隊工作
醫務社會工作者須掌握一定的專業知識,包括心理學、法學、醫學等方面的知識。盡管如此,醫務社會工作者光精通專業知識是遠遠不夠的,他們還要與醫生、護士合作。除此以外,麻醉科、藥劑科、營養部門等部門的工作人員也是不可缺少的,只有與他們溝通,組建跨學科的團隊,才能更好地解決病人的問題。
而團隊工作中很容易出現的問題是其他成員對社會工作者的角色期待與社會工作者對自己的定位有差異,因此醫務社會工作者的自我反省與積極溝通是非常重要的。與此同時,在服務過程中,醫務社會工作者和醫療人員也應以病人需求為出發點,通過團隊成員的不斷溝通來明確各自的功能,互相提供知識與技術,最終實現團隊的目標。
2.3 兼具綜合性與福利性
醫務社會工作者所提供的服務圍繞人的需要而展開,疾病的復雜性和病人年齡的階段性使每一個病人的身心特點在疾病治療的不同時期都不一樣。如兒童的心理特點、孕婦的圍生期與產后心理特征、臨終病人對死亡的恐懼、癌癥病人、精神不健康病人等,每一類病人的心理特點都是不同的。
此外,從綜合醫院、專科醫院、醫療照護機構到病人的身體情況、心理狀態和社會人際交往可見,醫務社會工作領域寬廣,涉及的知識復雜,要掌握的技巧也因病人的不同而不同,這些決定著醫務社會工作是綜合性的。更為重要的是,醫務社會工作的福利性決定醫務社會工作者是助人服務的傳遞者,在病人相關福利資源的分配及相關政策的傳遞過程中都體現了福利性,有利于病人在治病過程中能得到最大的公平與正義。
3 醫務社會工作的主要理論
3.1 生理—心理—社會健康觀與醫學模式的轉變
生物醫學模式的疾病觀為人類的健康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隨著社會學與心理學的發展,人們越來越注重心理和社會方面因素對健康的影響。隨著生理心理社會模式的應運而生,傳統的醫學模式也因其局限性被淘汰。例如,除了傳染病、遺傳病以外,人們的大多數疾病都受到生活方式、就業環境等社會因素的影響。有些疾病受職業分工的影響,如礦工、交通警察容易得肺部疾病,教學科研人員容易得心血管疾病;有些疾病與現代文明的物質生活有關,因為物質上的文明生活會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對健康產生危害。如現代交通工具越來越發達,出門普遍以車代步,人們走路的機會逐漸減少,容易引發運動缺乏癥。同時,以肉食為主的飲食結構和具有嗜好煙酒不良習慣的群體容易得肝病、肺病、肥胖癥、心血管病、高血壓病等。此外,有些疾病如貧血、營養不良、體弱等,往往和經濟生活聯系在一起。
總之,疾病會受到生理、心理、社會因素的影響。同時,隨著社會壓力的增加,多數人處于亞健康狀態,生物—心理—社會模式的提出更加關注到疾病產生的多方面。這一醫學模式的轉變成為開展醫務社會工作的重要理論基礎之一。
3.2 健康危機干預與壓力管理的理論
在醫務社會工作中,健康危機干預和壓力管理已經成為不可缺少的理論。病人出現的一切問題的源頭主要是身體機能下降,導致疾病發生。對病人的健康狀況進行干預是醫務社會工作者的核心。此外,還要減輕病人的壓力,主要對日常壓力引起的身心緊張與焦慮進行調適。在日常生活中,導致健康危機的因素復雜多樣,怎樣進行危機干預,關鍵在于醫務社會工作者的理論與實踐能力。
4 繪畫療法的應用
當病人畫一幅房樹人畫,畫面大小超過五分之四時代表一種攻擊性傾向,過于自信傾向,對周圍環境的感知感到無力,但內心充滿緊張、躁動,強調自我存在,活動過度,可能出現幻想和敵意。
關于房子的畫,如果是單面的房子,則代表性格內向,敏感多疑,可能有抑郁情緒,思想單純,缺乏理想,思維可能比較簡單;如果是三角形屋頂,則代表性格難纏,比較關注自我,具有較強沖動性,會出現敵意的行為;如果是雙扇門,則代表渴望陪伴,小孩更多需要父母的陪伴,年輕人更多需要另一半,可能有懷舊的情緒;如果以底邊為基線,則可能出現沒有安全感的情況,比較依賴,缺乏自主性。
關于樹木的畫,如果樹冠呈云狀,則代表性格隨和,人際交往比較好,易幻想,做事喜歡憑直覺;如果是大而少的果實,則代表目標比較明確,可以把自己的精力集中到想要實現的目標上,有信心和能力實現自己的目標,女性可能代表對生育有不確定性;如果是尖樹枝,則具有一定的攻擊性及敵意,易沖動,情緒比較緊張,有潛在的強勢;如果是花瓶式樹干,則是個人比較努力進取,做事講求實際,是個實干家,具有堅強的品質和面對現實的心態。
在人物畫中,如果是動漫人物,則表示對外界有警戒心理,想隱藏自己的內在想法,表現出防御和拒絕態度,可能想隱藏對性的關注,可能智力低下,一般情況下不會表達自己對女生真實的想法;如果是戴帽子的人,則注重個人形象,防御心理比較強,對外警戒心較高,可能有掩飾,可能頭部有不適感;如果是頭大的形象,則個體渴望有智慧,自我評價較高,比較自信,易沉迷于空想和幻想之中,可能有強烈的求知欲望;如果是長脖子,則行動力不夠,依賴感較強;如果沒有畫五官,則個人可能比較敏感,不太自信,對人有戒心,沒有很好適應環境,自我認知不太清晰;如果沒有頭發,則可能追求一種比較簡單的生活,不想尋求煩惱;如果沒有畫耳朵,則很少傾聽別人的意見,可能有耳鳴癥狀;如果附屬圖形中有笑臉太陽,則代表一種母性的溫暖,希望得到精神上的認可;如果是正在飛的小鳥,則代表自由,也表示對夢想的追求,有時表示對目前狀況不太滿意。
5 繪畫療法在醫務社會工作中的應用
5.1 建立關系
社會工作者助人活動的第一步就是接案,與案主建立良好的專業關系。一個良好的、與案主彼此信任的專業關系可以為社工的后續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甚至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不僅使案主與社工的溝通更加順暢,而且可以使案主產生更加積極的改變意愿。繪畫療法作為非語言溝通的重要技巧之一,可以讓病人更加放松地表達自己的內心情緒,從而與社會工作者建立良好的專業關系。
5.2 發現病人關心的主題
在醫務社會工作者與案主建立專業的關系后,接下來要收集案主有關資料,預估案主的心理、生理以及面臨的社會問題。一般來說,在醫務社會工作中,醫生和護士相對了解案主的身體情況,社工所要收集的主要為案主的心理和社會層面的問題,這是醫務社會工作通用過程中的關鍵環節。
在繪畫療法中,傳統的主題是畫房子、樹木、人。房子代表一個人心靈的港灣,象征著一個人的親子關系、安全感、家庭關系等;樹木更像是一幅自畫像,是一種自我防御比較低的投射方法[4];相應地,通過人物畫我們可以了解一個人的情緒、人格、心理成熟程度。在繪畫的形式下,通過分析病人所畫的主題,可以了解病人出現的問題。
5.3 找到服務介入的方向
社會工作者在了解問題的成因之后,就要為解決服務對象的問題設計一系列方案,選擇最適合的方案之后,就要對服務對象采取一系列措施,完成相應任務,從而增強服務對象自身的力量,達到助人目的。繪畫使用符號語言,不帶有任何感情色彩,不用懼怕道德束縛和有色眼光,在社會工作者的指引下,使服務向更積極的方面發展。
6 結語
醫務社會工作的服務大多在醫院完成,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各類醫療機構對醫務社會工作者的需求也在增加。在這個過程中,醫務社會工作者不僅要為病人提供服務,甚至病人家屬也是他們提供服務的群體。收集病人的社會及心理資料,作為對病人進行心理診斷的依據,是社會工作者的首要任務之一。
在社會學疾病觀影響下,現代醫學逐漸認識到,一個人生病的原因、發病的過程及治病的效果均與現代社會復雜的生活有關。并且,不同社會背景、生活方式的人對同一疾病也會有不同的反應,病人也是一種社會角色。由此,世界衛生組織將健康界定為肉體、精神、社會活動與人際關系均達到健全的狀態,并明確指出,社會活動與人際關系也是致病的原因,也應成為治療的要素。
因此,在當代醫療界的“完全照顧、完全醫治”的目標之下,社會工作者已經成為醫護人員、病人及其家屬之間的溝通潤滑劑。繪畫療法是一種信息加工技術,可以促進感知覺的協調發展,可以使病人及其家屬自由傾訴自己的焦慮和不安。對于兒童來說,其語言系統發育尚不完整,很多情緒和需求難以通過語言表達出來,此時繪畫療法的優勢就更加突出了。最重要的是操作起來十分簡單,只需要筆和紙即可完成,適用范圍十分廣泛,從兒童到老年、正常人到抑郁患者,都可以運用繪畫療法。
參考文獻:
[1] 王欣,高婕,阮先輝,等.繪畫療法在癌癥患者中應用的研究進展[J].天津護理,2021,29(6):742-745.
[2] 宋興川.繪畫與心理治療[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13:2.
[3] 張雯.自閉癥兒童多因素調查分析及繪畫藝術治療干預[D].太原:山西醫科大學,2009.
[4] 嚴虎,陳晉東.繪畫分析與心理治療手冊[M].長沙:中南大學出版社,2016:19.
作者簡介:張小梅(2000—),女,貴州畢節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兒童與家庭社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