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據調查發現,近些年,初中語文考試的分數丟失主要取決于名著題的閱讀,每個學校每個班級的名著題正答率都比較低,經過實地詢問,學生的回答一致,沒有關注過語文課本后面的名著導讀內容,有的學生甚至不知道語文課本后面還有名著導讀環節。本文將著重分析現當代初三學生不喜歡整本書閱讀名著的原因,并根據原因從整本書閱讀的角度指出相應對策,希望可以對相關年級的教師有所幫助,并以此提高部分初三學生的語文名著環節的得分。
【關鍵詞】整本書閱讀;初三;名著閱讀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1)10-0013-02
【本文著錄格式】潘孫櫟.基于整本書閱讀的初三名著閱讀教學研究[J].課外語文,2021,20(10):13-14.
整本書閱讀是由我國著名教育學家葉圣陶先生在1941年提出,1949年正式編入中學教學篇章中,但是在當時并沒有引起重視,在2001年教育部又一次將整本書閱讀的思想寫入中學語文教學篇章中,但是在現實中仍然沒有得到很好的落實。隨著新課標的不斷深入,整本書閱讀越來越受到各中學的重視,所謂“整本書閱讀”,顧名思義,就是將整本書通篇讀完,以求深入理解整本書的內在價值以及思想感情。
一、現當代初三學生忽視整本書閱讀名著的原因
(一)初三學生擁有的名著閱讀時間不夠
根據現有的調查,現在大多數初三學生為了考上心目中的重點高中,已經完全沉入了升學考試的復習沖刺階段。教師也為了獲得更好的教學績效,為學生布置大量作業,加強學生對于課本知識的鞏固與記憶。這樣一來,初三學生的名著閱讀時間被一減再減。雖然新課標要求中學教育要加強中學生的名著閱讀量,但是仍然有許多教師以及學生都認為,名著閱讀的題目在考試中占分較少,讀不讀無所謂,于是忽略名著閱讀,“撿了芝麻,丟了西瓜”。所以,中學生尤其是初三學生不喜名著閱讀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現當代的應試教育模式大量占用了中學生的名著閱讀時間,使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閱讀名著。
(二)初三學生的閱讀方向過于盲目
由于現當代部分學校仍然存在以應試教育束縛學生的現象,導致現當代的大量學生在閱讀方面缺乏導向。部分學生的閱讀方向趨于娛樂性,在空閑時間偏向于喜歡閱讀娛樂性較強的快餐文化。這其中也存在部分優秀的作品,但是大多數作品都是被學生一讀就忘,往往無法在學生腦海中存在長時間的記憶,學生記住的大多也只是故事情節,無法理解作品中真正優秀的內容,更無法將其應用到實際的考試以及寫作中。有的學生則是過于偏向實踐用途的書籍閱讀,比如《優秀作文選》《滿分作文》等等諸如此類的教輔類書籍,以求在考試中獲得更高的分數。也有部分教師在課堂上推薦教輔類書籍,導致學生的閱讀方向盲目,無法正確選擇名著閱讀,導致中學生尤其是初三學生的名著閱讀得不到重視。
(三)過于深奧的內容以及名著的枯燥性吸引不了學生的興趣
現當代的教材對于中學生推送的名著大多數為《艾青詩選》《泰戈爾詩選》等等諸如此類的名著,這些名著大多數語言晦澀難懂,內容佶屈聱牙,初三學生對于文章的內涵難以理解,學生讀得云里霧里,不知所云,導致許多學生會忽視這方面的名著閱讀。即使是像《水滸傳》《格列佛游記》等等以故事為主的名著,也難以提起所有初三學生的興趣。這類名著偏向于武打及想象風格,男學生喜歡的比較多。而對于推送的諸如《簡愛》等抒情類的名著,女同學喜歡的比較多。這就會引起學生的閱讀偏愛性,在有限的閱讀時間里,學生會選擇閱讀自己喜歡的名著,更有的學生為了追求一個完美的結局,會選擇將名著進行腰斬,比如《水滸傳》讀到七十回等,無法理解名著真正表達的內容以及思想感情。
(四)部分學校地理位置缺乏優勢
現如今,許多學校為了給中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會選擇將學校地址安排在環境較為安靜的城鄉接合部地區,這就導致學生生源比較混亂,外鄉與本地結合,城市與農村結合,對教師的學生管理工作造成困難。而對于農村家長來說,他們更看重的是孩子的學習成績,對于一些小說類的名著,家長往往不支持孩子閱讀。所以,名著閱讀得不到家長的支持,從而使部分學生的閱讀需求得不到滿足,得不到重視,這也是當代初三學生的名著閱讀量不足的原因之一。
二、整本書閱讀角度下提高初三學生名著閱讀量的相應對策
(一)設置讀書周,提供名著閱讀課程,為學生的名著閱讀提供時間
由于現當代的學生大多數缺乏名著閱讀時間,課下的時間多數用于作業以及休息,所以教師針對這種情況應當為學生提供名著閱讀時間,為了使學生做到整本書閱讀,可以使學生在閱讀名著之前,先通過學校的多媒體技術查看名著的梗概,寫一篇名著梗概的閱讀心得,然后在每次接著閱讀名著之前,都對名著梗概以及閱讀心得進行閱讀,使學生可以迅速融入名著閱讀氛圍中去。具體做法為:每周的語文課選出一兩節課的時間為閱讀課,如果課程時間較緊,可以兩周中選出一兩節課的時間或者選擇早讀或者晚自習時間,讓學生進行名著閱讀。在閱讀名著之前和閱讀完成之后分別撰寫出讀書心得,不是填鴨式的閱讀,而是真正地對名著內涵進行解讀,在名著閱讀中得到有益知識的汲取以及應用,為初三學生繁忙的學習任務提供閱讀時間,放松初三學生的學習心情,提高初三學生的名著閱讀量。
(二)教師應對學生的整本書閱讀名著進行引導
新課改要求,普通全日制九年義務教學,學生的名著閱讀量應達到400萬字以上。但是一些書籍并不適合初中生閱讀,這就要求教師要對初三學生的閱讀書籍進行引導以及相應的禁止。部編版語文教材為學生提供了必讀書籍以及選讀書籍。對于必讀書籍,教師應鼓勵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并撰寫出閱讀心得;對于選讀書籍,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學生的差異性進行不同程度的推薦,要求他們對推薦的名著進行整本書閱讀,寫出讀書感悟以及讀書心得,使初三學生的名著閱讀方法得到明確。并且讓學生之間互相推薦優秀名著書籍,使學生之間形成良性的閱讀指導,正確引導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名著,讓學生的心靈可以在文學名著中得到洗滌,在書海中主動探尋知識,使學生的精神得到真正意義上的滿足。
(三)名著閱讀要牢牢把握住學生的閱讀興趣,對不同名著進行不同要求的閱讀
教師要仔細觀察學生平時的閱讀興趣點,從而根據喜愛程度的不同提出不同程度的閱讀要求。比如:對于男學生,他們偏愛具有男子氣概、武俠氣息濃厚的名著,就推薦他們優先閱讀《水滸傳》之類的名著,并要求他們必須仔細看完,并寫出較為詳細的閱讀心得,以此檢驗他們是否做到整本書閱讀,對于他們不太感興趣的諸如《簡愛》之類的名著,要求他們進行快速閱讀,對名著內容做到簡單地了解以及基本掌握就可以了,女學生則相反。當然,還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進行要求。對于初三學生較難理解的諸如《泰戈爾詩集》《艾青詩選》等晦澀難懂以及枯燥無味的名著,教師需要進行引導性閱讀。在課文中如果涉及節選自《泰戈爾詩集》《艾青詩選》等等名著的篇章,教師應對這類篇章進行生動有趣的講解,提高學生對于這類篇章的興趣,使學生對這類名著產生興趣點,促使他們對這類名著進行整本書閱讀。
(四)建立班級圖書角,方便學生閱讀名著
由于部分學校處于城鄉接合部,一些學生離家可能較遠,往返比較困難,如果沒有攜帶足夠的名著,往返取書不方便。根據此情況,可以建立一個班級圖書角,教師可以將自己擁有的要求學生閱讀的名著放在班級圖書角,學生也可以將自己擁有的名著放入班級圖書角供其他學生進行閱讀,擴充學生的閱讀資源,增設學生的閱讀渠道,為學生之間創造一個可以互相交流、互相閱讀以及互相評價的地方,使學生可以更快樂更豐富地進行名著閱讀。教師也可以挑選合適的時間,使學生之間互相推薦書籍以及對名著進行討論以及辯論,以增加學生對于名著的閱讀程度以及內涵理解,使初三學生可以真正理解進行名著閱讀的樂趣,增強對初三學生的人文素質的培養。
三、總結
綜上所述,初三學生課外名著整本書閱讀的實施,不僅可以使初三學生的課外名著題目成績得到改善,同時也可以開闊初三學生的閱讀視野,提升初三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使學生的人文情懷以及人文素質得到快樂、積極以及真正質的提升。但是,這對教師也提出了要求,教師必須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實行相應有效的措施及策略,進行引導與鼓勵,使學生對課外名著整本書閱讀產生興趣,而不是單純地執行任務的心理。只有這樣,才可以使初三學生的語文成績以及語文能力得到真正的提升,使初三學生真正地喜歡上閱讀名著,真正落實葉圣陶先生整本書閱讀的教學理念,真正落實新課標對于初中教學提出的:“培養初中生廣泛閱讀興趣,擴大初中生閱讀面,增加初中生閱讀量”的教學要求。這不僅對初中生的初中學習生活有所幫助,并且對他們以后的學習工作以及生活都是有積極意義以及促進意義的。
參考文獻
[1]饒列.初中語文課外閱讀教學經驗之我見[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20(15).
[2]蘭天琪.有關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的點滴思考[J].魅力中國,2020(22).
[3]薛三妹.初中名著閱讀教學現狀的思考和有效性探究[J].軟件(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9(12).
作者簡介:潘孫櫟,女,1993年生,江蘇靖江人,本科,中教二級,研究方向為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