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家庭是學生進行閱讀的重要場所,小學生的閱讀質量與閱讀能力素養與家庭的環境有著重要的聯系。小學生身心發展不健全,缺乏對事物的理性認識,容易受到父母閱讀習慣的影響。因此,教師與家長應當緊密溝通,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居家閱讀環境,以達到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和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目的。
【關鍵詞】小學生:居家閱讀:有效方法與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1)10-0127-02
【本文著錄格式】劉燕燕.小學生居家閱讀有效方法與策略指導的實踐研究[J].課外語文,2021,20(10):127-128.
閱讀是一個人了解生活、探析世界的重要方式,從古至今,無數的學者都在強調閱讀對一個人成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們知道,家庭是學生除學校外的主要學習場所,有效地把握好居家閱讀對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有重要的意義。如何提高學生居家教育的質量和學生的閱讀效率是廣大教育者應當思考的問題。本文在深入探析目前小學生居家閱讀的現狀的基礎上,結合自身教學經驗,對如何有效提升小學生居家閱讀質量和效率提出幾點建議。
一、小學生居家閱讀的現狀
(一)居家閱讀書籍缺乏多樣性,閱讀時間不充裕
閱讀對一個人的成長具有重要的影響,有學者指出,閱讀可以提升一個人的思想內涵與精神氣質,它可以讓探求知識的人獲取知識,讓無知變有知。如果學生接觸豐富的閱讀素材,這無疑會為學生世界觀、價值觀的構建添磚加瓦。但現實生活中,小學生的居家閱讀書目單一,主要閱讀材料的種類為故事類、漫畫類以及作文類。此外,要想保證學生的閱讀質量就必須保證學生有充足的閱讀時間。小學生剛剛接觸閱讀,需要通過不斷接觸才能基本掌握閱讀方法。但由于家庭不重視等原因,小學生居家閱讀的時間無法得到保證。
(二)閱讀方式單一
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背景下,人們的生活和工作都發生了一定程度的改變,計算機與互聯網已經滲透到了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自然計算機與互聯網也深刻地影響了人們的閱讀方式和閱讀內容,有效地結合現代科技可以極大地提升學生的閱讀質量和學習效率。經調查研究,大多數學生居家閱讀的方式較為單一,只是通過紙質書籍進行閱讀。
(三)缺乏良好的居家閱讀氛圍
小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重要階段,父母是學生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行為習慣會在學生的心中刻下深深的烙印,學生會不自覺地對父母的行為進行模仿。但是在現實生活中,父母陪學生閱讀的時間較少,甚至有一些學生的父母根本沒有陪學生進行閱讀,無法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居家閱讀氛圍。
(四)教師與學生父母缺乏有效互動,學生閱讀方式缺乏針對性指導
小學生還沒有形成成熟的選擇能力與自主學習能力,這一方面是由于小學生學習經驗缺乏,另一方面是由于教師沒有為學生提供居家閱讀方面的指導,學生只能自行摸索。教師與學生家長缺乏溝通意識,無法真正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以及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學生居家閱讀的實際情況并不理想。
二、小學生居家閱讀有效方法與策略
(一)選擇豐富的閱讀素材,充實學生的居家生活
小學生由于缺乏生活閱歷,認識世界的主要途徑就是閱讀。豐富閱讀素材的閱讀不僅有利于學生增長見識、提高閱讀能力以及拓寬看待問題的角度,還有利于學生構建完整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市場上出現了繁多的閱讀材料,讓人應接不暇。但并不是圖書市場上的所有書都是適合學生閱讀的,有些圖書的理解難度較高,如果不加選擇,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會遇到諸多困難,不僅不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也可能會降低學生的居家閱讀積極性。因此,教師應當對學生閱讀的內容和書籍有所選擇。
教師在選擇閱讀素材和閱讀內容時應當注重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閱讀材料形式多樣且具有新穎性。教師為學生選擇百科全書之外還應當涉及社會環境等人文色彩較為濃重的學科素材,且素材具有一定的新穎性,符合當代學生的認知特點。這樣學生所學的知識較為全面,既涉及自然科學還涉及生命意義,有利于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增強感情體驗。二是把握閱讀材料的難易性,教師應充分考慮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學習特點來選擇學生的閱讀材料。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并沒有完全形成,對直觀、生動的事物表現出更大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對低年級的小學生應當選擇一些文字較少、圖片偏多的閱讀素材;而在為高年級學生推薦書籍時則應當加大文字所占的比重。三是重視小學生的興趣愛好,興趣是學生克服閱讀難題的重要動力。在興趣的驅動下學生可以自覺地參與到居家閱讀之中,因此,教師在為學生選擇居家閱讀素材時要合理考慮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構建多樣的閱讀方式,深化學生閱讀理解
信息時代的到來,網絡和信息技術為人們的工作和學習帶來了極大的便利,紙質版書籍不再是人們獲取知識的唯一途徑,人們開始進入“微閱讀”時代,通過網絡隨時隨地地獲取所用資源。在此時代背景下誕生了一種新型閱讀方式即數字閱讀,它與傳統的紙質閱讀構成了當代人們的主要閱讀方式。家長和教師應當積極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數字閱讀方式,鼓勵學生借助媒體獲取所需閱讀資源,以生動豐富的網絡資源彌補傳統紙質閱讀材料的缺點,提升學生的閱讀質量。如當學生在閱讀紙質版圖書《雷鋒的故事》之后,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觀看一些雷鋒做好事的視頻。這樣學生不僅可以從文字中體會雷鋒精神,還能從視頻中了解雷鋒所處的時代背景與神態樣貌,從而達到對雷鋒的全面認知。此外,學生在長時間閱讀與雷鋒相關紙質圖書時可能會產生厭倦感與疲勞感,父母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搜索一些音頻來還緩解視覺疲勞和閱讀疲勞。當然,在選擇音頻的時候家長和教師應當對其講述風格和內容難度進行評估,如果講述風格不適合小學生活,講述的內容復雜性超過小學生的認知范圍,教師和家長應當重新搜尋適合學生閱讀的音頻。
(三)定期開展親子閱讀活動
家庭是學生提升閱讀能力,提高語文綜合素養的重要場所。父母的言行會對孩子起到重要的導向作用,因此,父母應當發揮榜樣力量,身體力行與學生一起參加到閱讀中。由于部分父母缺乏對學生居家閱讀的重視,為學生安排了大量的文化補習課,學生的大量時間被占用,導致在家閱讀的時間只占據很小的一部分;且部分父母受教育機制的影響,認為居家閱讀一定是要達到積累詞匯、提升語言能力的目的,而忽略了學生興趣的培養,無法為學生營造一種適宜的居家閱讀環境。如時間較為充裕的家長可以每天規定一個時間段與子女共同進行閱讀活動,家長應當積極地參與到學生的閱讀中,而不僅僅是簡單的陪伴;父母也可以每周開辦親子閱讀活動,與學生交流閱讀體驗與收獲。時間不充裕的父母也可以利用睡前時間積極地與子女進行互動,在共同閱讀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
(四)加強家校互動,掌握指導策略
家長和教師應當及時溝通以形成合力推動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搭建“閱讀橋梁”。教師和學生應當及時交流以掌握學生的居家閱讀進度和閱讀內容,從而為學生推薦更好的書籍。當學生閱讀完一本圖書時,家長可以與教師及時互動,讓教師推薦一些新的閱讀書目。教師可以把自己最近了解到的內容較為新穎、符合學生認知特點的圖書推薦給學生,以達到“好讀書,讀好書”的目的。當然父母與學生閱讀的過程中應當通過一些閱讀技巧來指導學生高效地進行閱讀,在指導學生閱讀的過程中應當遵循精讀與泛讀有效結合的原則。如當學生在閱讀故事類的圖書時,父母可以結合圖書內容提出一些閱讀要求,如在閱讀《三國演義》中草船借箭的相關內容時,父母可以要求孩子在閱讀完后總結故事梗概,并說出閱讀部分中重要的人物以及讀后感。通過這種閱讀方式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提取閱讀重點的能力,而不是讓學生被動地、沒有方向地進行閱讀;與此同時學生在與家長的互動中可以深度挖掘閱讀內容,對閱讀內容產生新的認識。
三、結語
家庭是學生培養閱讀能力的重要場所,教師和家長應當對學生的閱讀狀況進行及時溝通,及時把握學生的閱讀進度,不斷為學生制定新的閱讀計劃;家長應當以身作則積極地參與到與學生共同閱讀的活動中,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讓學生從內心中喜歡上閱讀,積極地投入到閱讀的過程中,提升閱讀能力和語文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陳亞戀.農村小學生語文階梯式發展閱讀的現狀與對策[J].福建教育,2020(13).
[2]辜蓉.小學生課外閱讀現狀及指導策略[J].文學教育(下),2019(10).
附? ? 注
課題項目:本文系平涼市教育科學專項課題“小學生居家閱讀有效方法與策略指導的實踐研究”階段性成果[立項號:PLZY(2020)091]。
作者簡介:劉燕燕,女,1989年生,甘肅靜寧人,本科,二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