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榕 陶雯
【摘要】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潛能。將思維引向“思辨”,“思辨”聯動“思辨性閱讀”。思辨性閱讀教學是在閱讀中培養分析、推理、判斷、辨析等思維能力。分析思辨性閱讀失效失落現狀,在實踐中深化思辨性閱讀教學的策略:把握教學“點”、建構教學“線”、鋪展教學“面”,優化思辨性閱讀教學,讓思辨性閱讀教學真正成為生命成長的閱讀平臺。
【關鍵詞】思辨性;閱讀教學;自主思維
【中圖分類號】G622?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1)10-0051-02
【本文著錄格式】解榕,陶雯.向思維更深處漫溯——以《西游記》為例書冊閱讀思辨性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課外語文,2021,20(10):51-52.
“思辨”一詞出自《禮記》的“學問思辨行”?!八急嫘蚤喿x”中,“閱讀”是關鍵,“思辨性”是方式方法,就是要在書冊閱讀活動中,關注學生思維方式的培養與形成,提升小學生的思辨能力。其目的在于獲取知識或者解決問題。
一、思辨性閱讀的借鑒與斷想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潛能。只有學與思的結合,讀與辨的融通,才能使學生處于閱讀與思考的狀態——思則通,辨則達。所謂思辨,就是思考、分辨。何謂“思辨性閱讀”——且引用目前語文界知曉度較大的兩種說法作為依據。一是余黨緒老師的觀點:“指導學生以批判的態度閱讀理性的文本?!倍屈S玉峰老師的觀點:“批判性思維乃至思辨性閱讀應該包含兩個維度:第一是強調思維過程的反思性;二是強調理性態度的重要性?!?/p>
近年來,我校開展省級課題《基于校園文化建設的小學書冊閱讀教學實踐研究》,旨在引導學生進行書冊(即整本書)閱讀中,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在閱讀過程中,我們清晰地認識到培養學生思辨性能力是多么重要。下面,筆者將以《西游記》書冊閱讀教學為例,談談我校書冊閱讀思辨性教學策略的探究。
二、思辨性閱讀的視角與策略
思辨性閱讀,需要合理的課程設計與教學安排,需要合理的閱讀規劃與必要的思維引導。如何讓思辨性閱讀真正實現自主,走向高效呢?筆者認為教師可從“找準思辨教學‘點”“構建思辨教學‘線”“鋪展思辨教學‘面”三方面入手。
(一)找準思辨閱讀教學“點”——開掘思辨深度
思辨教學“點”要立足文本特點,更要關注學生的需求,順應學生需求,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找準文本中有思辨深度的訓練點,有針對性地進行思辨訓練。
就拿《西游記》書冊閱讀推進來說,活動前期,校語文組對這本書進行了書冊閱讀的“整體框架”設計、“通讀指導”規劃。筆者帶著學生結合“通讀指導”中的摘錄、復述、梳理、改寫、想象、辯論、配音、繪制等閱讀任務,第一次自主完成初讀。
為了讓學生對書冊內容有整體了解,在初讀結束后,學生采用小組合作方式,以思維導圖、閱讀小報等創意表現形式來繪制西游路線圖。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再一次熟悉《西游記》這一長篇章回小說的情節脈絡,對書冊內容產生較為理性清晰的印象,兩次漫讀一粗一細,為后續重點人物和情節的研究提供內容上的保障。
(二)構建思辨閱讀教學“線”——提升思辨高度
思辨性閱讀是一個從分析、理解到判斷、辨析的思維過程。因此,思辨活動實現自主高效,還要與學生語言學習規律:感受、理解、體會、積累過程緊密結合起來,整體設計一條思辨訓練力度逐步推進的“線”。
例如:書冊閱讀《西游記》“人物形象分析”環節中,除了唐僧師徒這幾個主要人物值得品味外,散落文中“特點各異”的神仙、妖魔等形象,書中的兵器、法寶等,都充滿趣味性的內容,值得仔細研究。
在深度閱讀過程中,學生自主選擇合作伙伴組成研究小組,選擇感興趣的主題,進行研究性學習。經研究整理,學生的研究主題主要有以下幾類:
人物類:“《西游記》妖怪之最”“《西游記》神仙之最”……
法寶兵器類:“《西游記》中最厲害的法寶”“《西游記》兵器譜”……
拓展文化類:“《西游》取經路線與玄奘法師西行路比較”“取經之路與一帶一路比較”……
1.西游人物類主題研究
此類研究主題開展過程中,學生結合《西游記》中具體情節對書中人物進行深度剖析。除唐僧師徒外,書中數量眾多的各路神佛妖魔,筆者引導學生開展了“配角也精彩”的話題討論,關注書中眾多精彩的配角形象,進行豐富多彩的主題研究:
神佛類 :最厲害的神仙——“菩提老祖”;最記仇的神仙——“觀音菩薩”……
妖魔類:疑點最多的妖怪——“六耳獼猴”;計謀最多的妖怪——“白骨精”;最善良的妖怪——“黃獅精”……
2.法寶兵器類主題研究
對于《西游記》中出現的各種法寶兵器,學生也進行了相應主題研究,并撰寫出生動翔實的主題研究報告(下圖示):
3.拓展文化類主題研究
對于《西游記》中涉及的異域風情、地理文化等知識,學生圍繞此類主題嘗試了結構化拓展閱讀。在挖掘書中資料的同時,大量收集“一帶一路”等地理類、時政類信息,進行了許多有趣的主題研究(下圖示):
通過初步的結構化閱讀,學生將《西游記》與現實生活勾連起來,打開了閱讀視野,進一步挖掘了書冊的價值和內涵。
(三)鋪展思辨性閱讀教學“面”——拓展思辨廣度
思辨性閱讀教學要拓展更大的思維空間、思維深度,一定要注重深度閱讀。課內閱讀經典時,一定要引導學生關注時代背景,從而引發學生對整本書和整個時代的整合性閱讀與探究,這樣的閱讀才是思辨性閱讀教學追尋的全閱讀、深閱讀。
如在教學《西游記》時,我們結合《明朝那些事》《上下五千年》系列叢書,開展“西游背后故事”的話題的研究,結合主題活動我們設置了三次研讀活動:
活動一:了解明朝那些皇帝、官員。
學生小組合作,閱讀了一系列叢書后,他們初步認識了明朝那些皇帝和官員:朱元璋殘殺功臣、朱棣篡位奪權、英宗寵幸宦官、明憲宗好道、武宗荒淫無恥、明神宗怠政、世宗政治腐敗、明熹宗不務正業……
活動二:結合明朝歷史,了解作者及故事的寫作背景。
通過與時代背景相結合,學生恍然,原來書中的人物和故事都是有原型的。緊接著,我們將歷史和《西游記》中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所經歷的九九八十一難相聯系,學生提出“作者為什么在取經路上要設置九九八十一難?為什么有主的妖精被收服,無主的妖精被打死”等一系列問題,從而對《西游記》的理解有更深一層的認識。
活動三:開展辯論會:順境還是逆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長,西游中的九九八十一難必要嗎?
正反方各執己見開展辯論,學生明白了《西游記》中唐僧師徒四人經歷九九八十一難,終于取回了真經,修得正果,那是要具備堅強的意志才能取得成功的。于是,活動結束后,學生寫成了思辨性閱讀文章《難忘的西游之旅》。
“思辨”,一節課打開的方式。在閱讀教學中,只有聚焦“思辨”,才能聯動“思辨性閱讀”。只有準確地把握“思辨性閱讀”的視角,巧妙地運用“思辨性閱讀”策略,才能真正成為主動的閱讀者,從而開闊視野,學會獨立地思考,理性地分析,辯證地表達,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吳承恩.西游記[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0.
[2]王元化.思辨是語文教學應有之義[J].語文建設,2018(1).
[3]余黨緒.走向理性與清明——整本書閱讀之思辨讀寫[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
作者簡介:解榕,女,1977年生,江蘇常州人,本科,中小學一級,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陶雯,女,1978年生,江蘇常州人,本科,中小學高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