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昌進 季丹華
當前,我國職業教育正處于從職業教育信息化1.0向信息化2.0進階的關鍵發展時期,南京浦口中等專業學校(以下簡稱浦口中專)抓住發展機遇,對信息化建設服務教學方案進行了系統性設計,深化教學方法改革,創造多樣化、高精尖信息化教學新場景,促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
場景一:“移動教學”構建未來教室雛形
在大多數學校,學生上課時不能攜帶手機,在浦口中專,手機不是拖學生成績后腿的“游戲機”,而是搭載了一個創新教學方法的“移動教學”新手段,師生上課時人人都會攜帶手機,進行教與學的線上線下協同交互。
浦口中專與超星合作開發了適應實際需求的移動教學工具——學習通App,除了有常規的移動圖書館功能外,還可實現自動點名、翻轉課堂、搖一搖答題、自主闖關、作業收繳等課堂功能。
信息化建設為課堂教學服務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手機的使用有效提升了課堂管理的效率。在一堂五六十名學生共同參與的大課上,教師開啟課堂自助掃碼簽到功能即可實現全員自動點名功能,為教師節省了課堂管理時間。上課時,系統自動采集學生作業收繳情況,反饋學生近期發言率、成績等信息,如有學生存在行為異常也會向教師發出關注提醒,為教師的課堂安排提供重要參考。
除了能夠有效提升課堂管理效率外,手機現在已經成為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為了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浦口中專參照游戲功能,部分課程在App上設置了任務闖關模式。不論學生身在何處,都可以通過完成答題任務取得課程積分,攢夠一定的積分即可取得課程通關榮譽證書。在闖關模式下,大數據能夠實時自動反饋學生答題的正確率與錯題集中的知識點所在,進一步提升教師課堂教學活動的有效性。浦口中專2019級機械高職班的黃亮就是一位學習通闖關愛好者,他的學習積分在學校遙遙領先,成為學生爭相學習的榜樣。
手機的多態應用使課堂變得更為豐富多彩,教師通過情境創設、項目任務等方式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一堂有效組織的課堂中,教師可以通過搖一搖答題隨機進行課堂提問,提升課堂的趣味性。手機的應用也能促進翻轉課堂的有效實現,課前教師可以下發翻轉課堂任務,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協作探索,提升課堂活力與學習效率。
手機的廣泛應用進一步提升了課堂組織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打破了時空壁壘,手機也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移動教學”智能助手。學校通過手機功能的科學開發與利用構建起新時代“未來教室”的基本范式,為智慧學習與終身教育提供了有效參考。
場景二:“云上課堂”教學展示實時共享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2020年起,全國開始探索進行遠程教學、線上教學。事實上,早在2016年前,浦口中專就已經在積極探索“云上課堂”更多的可能性,對學校教學軟硬件進行升級改造,豐富教學資源庫內容,提高教師信息化教學素養,多維度提升教學質量。
據了解,浦口中專采用了東方激光教學平臺,利用這個備課系統,教師可以制作出動態精美的課件,還能實現多位教師進行線上集體備課、資源共享的功能。在基礎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新添加一些動態的智能場景,如教師在語文課堂教授古文時,課件會適時地播放悅耳動聽的古琴曲、投射虛擬古人影像,生動活潑的數字化課堂教學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了學生的課堂參與感。
除了數字化軟件,浦口中專在課堂硬件上也進行了數字化改造,如采用電子班牌、觸屏黑板等新興設備,有效提升了課堂組織與課堂教學的效率。例如,在汽車應用與維修專業的專業課堂上,教師通過軟硬件相結合,采用信息化說課新方法,現場拆解汽車零部件,并利用信息化平臺進行直播,以往里三層外三層圍在一起看教師操作的場景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學生通過大屏幕、手機等直接觀看實時的課堂教學,更有觸屏連線的功能可以實時切換觀看角度,教學效果顯著提升。
近年來,浦口中專在教學資源庫建設上不斷努力,現已積累了豐富的教學資源素材,教學資源總量達2 252GB,不僅包含了內涵豐富的基礎課程資源,還有工匠精神、傳統文化、思政課程、勞動教育課程等覆蓋范圍廣泛的多種多樣的資源,為豐富教學內容、遠程教學提供了充足的教學資源儲備。
為進一步提升教師信息化素養,浦口中專采用大量培訓、梯隊建設的方式建成信息化素養人才金字塔,在對所有教師進行信息化專項培訓的同時,要求每一位年輕教師,每學期必須開設一節信息化公開課供全校教師觀摩,不斷提升“云上課堂”教學水平。
場景三:“虛擬仿真”技能訓練效果拔群
在浦口中專,不僅在理論教學上提升信息化水平,在學生實訓過程中,學校也盡可能融入信息化手段,創設虛擬仿真的實訓環境,增加學生的實訓學習比例,周六日、晚自習也會適當安排學生進行技能強化訓練,提升學生技能實操水平。
針對緊密合作企業的新需求,浦口中專重點對接臺積電、德西數控等緊密合作企業人才新需求,每年都要對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修改和完善,特別是在實習實訓的要求上,學校更是緊跟企業發展步伐,不僅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和實際教學中引進企業一線人員,還與企業協同建立了虛擬仿真實訓場所,對硬件設備進行信息化改造。例如,旅游專業創建了虛擬仿真實訓室,在這個實訓室里可以實時更新旅游地圖,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進行導游講解等實訓練習;數控技術應用專業建立了一個數控綜合仿真實訓平臺,學生在這里可以進行自助下料練習,通過平臺進行下料,從虛擬操控到使用塑料棒材質,再到使用金屬材質,有效地幫助學生進行數控加工技術的練習;會計專業在實訓場所新增金迪軟件、用友軟件等虛擬仿真軟件,提升了學生實訓的有效性;計算機專業建立了一個多功能實驗實訓平臺可供學生進行模擬軟硬件操作,訓練檢測學生技能水平。
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技能水平,浦口中專還與企業共建了生產性實訓基地,主動承接企業零部件加工,真實的生產性實訓教學與虛擬仿真實訓雙管齊下,帶動學生技能提升。浦口中專2017級數控班(3+3)王晨宇通過虛擬仿真教學,現已升入南京金陵科技職業技術學院,即將成為一名理論與實踐兩手都硬的高技能人才。
依托高水平信息化服務教學手段,浦口中專積極發揮職業教育的基礎作用,為職業教育信息化2.0建設行動提供了一個優秀的“江蘇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