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閱讀素養觀具有豐富、深刻、具體和動態的內涵,有重要借鑒意義。基于其閱讀素養觀,結合一線教育教學實踐經驗,提出中學生閱讀素養培養的幾點建議,如營建資源豐富的閱讀環境,搭建學生與電子文本、紙質文本資源庫之間的連接橋梁;開展富有特色培養學生閱讀素養的游戲;探索群文閱讀,開展多樣關聯活動、全方位體驗的綜合閱讀實踐;運用現實任務和場景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等。
【關鍵詞】PISA;閱讀素養觀 ;中學生;閱讀素養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1)10-0085-02
【本文著錄格式】孫明亮.基于PISA閱讀素養觀的中學生閱讀素養培養的幾點建議[J].課外語文,2021,20(10):85-86.
閱讀素養是關鍵、是基礎,是學生學習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中學生的閱讀素養對落實學科核心素養具有重要意義。國際學生評估項目測試領域包含閱讀素養,其閱讀素養觀,具有豐富、深刻、具體和動態的內涵,對培養中學生閱讀素養實踐有重要借鑒意義。
一、關于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
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是由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針對15歲學生的測評項目。中國上海2009年正式參與。PISA測試從2000年開始每三年進行一次,主要對閱讀素養、數學素養和科學素養進行測試,評估學生在完成義務教育時,參與現代社會的關鍵素養和終身學習能力掌握的情況,了解各國學生對未來生活的準備程度。
二、PISA閱讀素養觀要點綜述
PISA對閱讀的定義、閱讀測試框架內涵深刻豐富,理論基礎堅實,觀測維度清晰,注重知識與能力的聯系。總的來說,以下兩點我們應留意并借鑒:
(一)高度重視閱讀者的主體性
例如2009年閱讀素養概念界定增加了“投入”的要求,2018年增加了“評價”的要求——增加了“投入”要求,從能夠訪問和檢索信息、理解字面意義、整合和推論,到包括對閱讀的動力、閱讀的感情、閱讀的行為的要求:熱愛閱讀、閱讀感到愉悅、廣泛閱讀、經常閱讀等;增加了“評價”的要求,例如評價文本的質量、可信度等——可以看出對閱讀者的主體性要求在逐步增強,越來越關注一些閱讀中潛在、重要的要素,例如動機、興趣、情感、體驗等,提升了閱讀活動中批判性、主動性的要求。
(二)強調閱讀面對現實生活
例如閱讀情境包括為個人用途而閱讀、為公共用途而閱讀、為工作而閱讀、為教育而閱讀 ;2009年首次對電子文本的閱讀、理解和運用的能力進行測試;2018年定義中刪除“紙質”文本限定詞;新增描述文本按形式分類為連續文本、非連續文本、混合文本,表現出重視電子閱讀、重視跨媒介閱讀、重視多樣材料綜合閱讀的傾向;對電子文本導航使用能力、電子文本空間與組織的認知能力、文本評估能力、不同來源的信息提取和整合能力提出要求。這是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順應社會、技術的發展變化和生活需求對閱讀素養的動態補充。
三、基于PISA閱讀素養觀的中學生閱讀素養培養的幾點建議
綜上所述,基于PISA閱讀素養觀,結合一線教育教學實踐經驗,提出中學生閱讀素養培養的幾點建議如下:
(一)營建資源豐富的閱讀環境,搭建學生與電子文本、紙質文本資源庫之間的連接橋梁。除校圖書館之外,還可以分校區、分年級甚至分班級建立基于調查的、圍繞學生興趣點的主題閱覽室、讀書角。例如對目標學生最感興趣的科學名詞進行調查,根據統計結果,購買相關書籍、模型、實驗設備、視頻資源,為其建立主題閱覽室。校園內可設置電子信息瀏覽、查詢設備。學生可通過設備自主查詢、閱讀時政新聞,接觸健康生活指導、應急避險、傷口包扎、心肺復蘇、滅火器的使用等圖文資料、視聽資源;通過設置電子閱覽室、指導建立賬號等方法,搭建學生與中國知網等學術文獻查閱平臺、當當網等書籍購買平臺之間的橋梁,降低其進入障礙。定期或不定期組織書籍市場瀏覽、學術文獻查閱的活動,讓學生逐步接觸、熟悉閱讀材料獲取渠道。
(二)開展有特色、有針對性培養學生閱讀素養的游戲。例如變課前演講為課前文本評價;在特定材料中針對文本邏輯、信息提取、整合推理、數據分析等方面錯誤的“找茬”游戲,這對設置游戲、命制題目的學生和參與游戲、評價“找茬”的學生,都是一個鍛煉,使學生閱讀評價、反思的意識和行為日常化。又如,開展書面文本辯論賽游戲,像中國春秋戰國時期各國外交中援引《詩經》中的詩句表達自己的想法一樣,學生搜尋、篩選、引用文本原文,進行辯論游戲,這對學生獲取文本,理解文本,形成批判性思維,都有意義。
(三)在師生、家長中發掘并分享:閱讀帶來愉快滿足感受的案例、閱讀獲取關鍵信息協助解決問題的案例、優化方法提升閱讀理解能力的案例、明確閱讀目標及過程中自我管控的案例。閱讀交流與分享是提升學生閱讀素養的重要而普遍的方法,但在具體實踐中,交流分享的焦點往往集中在知識性的內容上,這樣不利于學生閱讀素養根源上提升和持續性發展。教師可通過活動設計、引導鼓勵閱讀交流分享和案例成果物化等方法發掘、分享上述類別案例,一方面促進交流分享主體多元化,交流分享內容從單一焦點變為多焦點,深挖閱讀交流分享的深度與廣度,使交流分享從“授人以魚”的層面進入“授人以漁”的層面;另一方面,閱讀帶來愉快感受的體驗,閱讀獲取關鍵信息協助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樹立目標及過程中自我管控體驗的挖掘和分享,能促進分享交流者之間的相互感染、激勵和啟發,使潛在的感性力量發揮作用,影響學生閱讀的動機、態度和方法。
(四)鼓勵校外自主學習?;谂c學生的交流或通過問卷調查,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圍繞興趣愛好,鼓勵引導學生自己提出校外學習目標或任務、制定學習計劃并支持學生通過書本、網絡獲取一切可讀、可視、可聽、可交互的資源,并通過閱讀及相關實踐活動自主學習,對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獲得知識和技能或完成計劃任務、解決實際問題給予充分的表揚,例如授予“微學位”證書。
(五)探索群文閱讀,開展多樣關聯活動、全方位體驗的綜合閱讀實踐。群文閱讀區別于單篇閱讀和整本書閱讀,是相互關聯的多篇文章的閱讀,在多個文本之間建立連接、整合、評估,是綜合閱讀實踐的一個重要方法。閱讀活動以后,可拓展相關活動,延伸至全方位體驗,例如觀看相關視頻;走進相關實地場景進行考察;欣賞相關文藝表演或作品;進行相關創作,如繪制插圖或示意圖、詩歌創作、歌詞創作、話劇創作與表演、制作宣傳海報等;走訪相關專業人士或業余愛好者;開展演講、辯論賽等活動。這樣有利于進一步豐富其閱讀體驗,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作力,提升其閱讀素養。
(六)運用現實任務和場景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組織活動或鼓勵家長把學生帶入現實生活場景,面對實際生活中的一些常見任務,在參與、完成任務中,培養閱讀素養。例如,醫院有就診流程和網絡繳費說明;銀行匯款有流程和填單說明;工具有使用說明;家具、玩具有組裝說明。這些提示說明,都是很好的閱讀素材。掛號看病、填單匯款、使用新工具也是生活中的真實任務??梢园堰@些場景、任務、素材運用到學生閱讀素養培養中來,打破學習與生活之間的壁壘,鍛煉學生在真實生活中通過閱讀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學生對閱讀價值的理解和認識。
(七)以小課題研究為切入點,循序漸進指導、培養學生搜索、理解、比較、整合、運用、反思信息的能力。鼓勵學生追隨自己的興趣,以個人或團隊為單位開展小課題、微課題研究;指導學生通過圖書館、中國知網、谷歌學術等途徑獲取相關資源;指導學生接觸、閱讀文獻;組織學生閱讀所獲、研究成果分享活動。課題研究活動本身就會卷入大量的閱讀任務,涉及搜索、理解、整合、評估與反思文本等閱讀素養的培養,是重要的方法和途徑。教師把握興趣驅動、循序漸進、分享激勵的原則,做好學生課題選題,資源和平臺的介紹和使用,研究過程中的指導鼓勵和交流借鑒工作,研究成果的分享物化工作,就能形成一個良性循環,在學生科學精神、科研能力發展的同時,不知不覺帶動閱讀能力的提升。
上述為基于PISA閱讀素養觀的中學生閱讀素養培養的幾點建議,掛一漏萬,望拋磚引玉,激發一線教育工作者進一步探究。
參考文獻
[1]葉麗新.“變”與“不變”:2000—2018 PISA閱讀素養觀的關鍵特征[J].課程·教材·教法,2018(6).
[2]俞向軍,宋乃慶,王雁玲.PISA2018閱讀素養測試內容變化與對我國語文閱讀教學的借鑒[J].比較教育研究,2017(5).
作者簡介:孫明亮,1983年生,黑龍江同江人,本科,中級教師,研究方向為中學語文教學,閱讀素養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