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小梅
摘 要:文章以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為核心進行研究,闡述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作用,分析我國初中語文教學現狀,指出教師應提高對情感教育的重視程度,深入挖掘語文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利用朗讀幫助學生體會情感表達,在角色扮演中滲透情感教育,有效提高初中語文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情感教育;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04-0084-02
眾所周知,語文教材包含散文、詩歌、小說和戲劇等很多文體,但不論形式如何,歸根結底都是一篇文章,無法逃離“情”這個字,而且任何一種表現方式都有其獨特的藝術魅力。情感教育作為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教學任務就是用情感打動人心。為提升初中語文教學質量,活躍課堂教學氛圍,教師應在教學中有效滲透情感教育,使學生的情感體驗不斷豐富,從而塑造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本文基于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作用和存在的問題,對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實施策略進行論述。
一、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初中語文教材中有很多描寫人物、景色、動植物的內容,為學生提供了大量審美對象。學生可以通過對這些內容的學習,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提高對事物的認知能力,培養對文學作品的鑒賞能力,并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審美能力。另外,初中階段的學生有豐富的情感和較強的好奇心,對社會和事物的認知也有了自己的見解。在此階段滲透情感教育,能引導學生向正確的人生方向發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存在的問題
1.重視程度待提升
受“應試教育”理念影響,部分教師仍以提高學生成績為主要目的開展教學,常采用填鴨式教學模式,忽略新課改對情感教育的要求。部分教師雖然在教學中開展情感教育,但只重視形式,忽略情感教育的真諦。究其原因,是教師不重視在教學中開展情感教育,沒有意識到情感教育對于學生良好的個性和健全人格發展的重要性,很少花時間和精力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教育題材。這不僅給語文教學帶來不利影響,而且會使學生無法通過語文學習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2.教學模式待創新
部分教師在語文教學中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自己單方面傳授知識,讓學生被動接受,在教學設計上缺少情感要素,在課堂教學中缺乏與學生的互動和交流。這樣的語文課堂,氣氛壓抑,缺乏學生的參與,使學生無法感知語文的魅力,更談不到情感教育。不少學生在課堂中甚至會走神、打盹兒,感覺語文課堂無趣乏味,這直接影響教學質量。
3.評價機制待完善
評價機制的落實,其目的在于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樹立自主學習意識。但受“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部分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以成績為主。這種單一的評價方式,不僅會對學生的全面發展造成影響,還會嚴重影響情感教育的實施。
三、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實施策略
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教師應基于初中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存在的問題,對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策略進行深入分析,提高對情感教育的重視程度,充分挖掘語文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利用朗讀幫助學生體會情感表達,在角色扮演中滲透情感教育,使學生感受到語文的魅力,使學生的思想受到感染和熏陶。
1.提高對情感教育的重視程度
想要提高語文教師對情感教育的重視程度,應從以下幾方面做起。第一,教育部門要對現有的人才選拔方式進行創新,不能只憑借學生分數的高低對教師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進行評價,這對教師而言是不公平的,對學生而言也是不公平的。第二,明確教學主體。學生作為情感教育的主體,其自身情感素質也是情感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為學生創設情境的方式,讓學生真實感受到作者表達的情感,進而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充分發揮情感教育的積極作用。
2.深入挖掘語文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初中語文教材中有很多課文,有的借物喻人,有的借景抒情,濃縮了作者對自然、社會、人生的體會和感悟。教師要對語文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進行深入挖掘,運用相關內容展開情感教育,引導學生領悟作品中的情感,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陶冶學生的情操。例如,在教學《紀念白求恩》一課時,教師應先對這篇文章的情感因素進行梳理,如第二自然段主要是贊揚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其目的是使學生形成無私奉獻的意識,第三自然段是贊揚白求恩對技術精益求精的精神,其目的是使學生形成刻苦鉆研的意識。由此可見,深入挖掘課文中的情感因素,不僅能讓學生充分體驗文中人物的內心世界,還能幫助學生樹立愛國主義情懷,增強學生振興中華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3.利用朗讀幫助學生體會情感表達
朗讀作為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用聲音把細膩的情感傳達給聽者,從而使聽者融入到課文的情境中,更好地體會感情表達。而朗讀又不局限于學生自己讀這一種方式,可以采用多渠道、多手段,如聽錄音、集體讀、個人讀、分角色讀等。教師應通過朗讀指導讓學生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調,學會在朗讀中注意語氣、節奏的變化,該歡快時歡快,該低沉時低沉,真正讀出感情,讀出韻味。例如,在教學《背影》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反復朗讀父親穿過鐵道爬月臺買橘子的片段,體會“探、攀、縮”等詞運用的巧妙之處。同時,教師還可以在學生朗讀期間提出問題:從朗讀中體會到了父子怎樣的情感?在日常生活中,你從哪些細節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愛?教師還可以就這個話題進行習作訓練,讓學生給自己的父母寫一封信,寫出自己對父母的感激和愛,從而升華情感教育。這樣,不僅能通過朗讀使學生懂得父母的愛,知道今后在與父母的相處中自己應怎樣做,而且能實現以讀促寫的教學目的,提高教學效果。
4.在角色扮演中滲透情感教育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更加全面、深刻地體會文章中人物的思想情感,教師可以利用角色扮演等活動滲透情感教育,使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例如,在教學《孔乙己》一文時,當學生已經基本掌握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后,為加深學生對“孔乙己”當時心境的感受,教師可以在主題班會或者課下時間鼓勵學生以話劇表演的方式,分別扮演《孔乙己》中的不同角色,讓學生能在話劇角色扮演的過程中,跟隨人物心理變化進行表演,從而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在表演結束之后,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根據當前的社會發展情況,把自己的感受用文字表達出來,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在寫作中滲透情感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四、結語
總之,情感教育作為優化教學體系的重要部分,能為學生構建和諧、民主、高效、穩定的教育情境,達到師生攜手構建高效課堂的目的,還能夠塑造學生人格,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從而健康快樂地成長。因此,教師應提高對情感教育重視程度,挖掘語文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利用朗讀幫助學生體會情感表達,在角色扮演中滲透情感教育,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白祜.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思考[J].天津教育,2020(04).
[2]王德健.初中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有效滲透[J].甘肅教育,2019(21).
[3]鄭偉.淺談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農村教育,2019(26).
[4]李全平.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探討[J].內蒙古教育,2019(20).
[5]陳智秀.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廣西教育,20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