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杰文 閔尊濤

近年來,在名稱中使用協和、同濟、華山、華西等知名醫院字號的營利性醫療機構在多地時有出現。這些靠傍名牌的營利性醫療機構盯住消費者的“難言之隱”,主打男科、婦科、整形等領域。不少消費者被“名牌”光環吸引進去,被“狠宰幾刀”才能出來。
早前,市場上曾存在部分營利性醫療機構名稱傍名牌欺騙消費者的現象,被有關部門責令整改。近期,多地進行傍名牌營利性醫療機構清理。調查發現,一些營利性醫療機構仍存在擦邊球整改、表面改了里面不改、線下改了線上不改的行為,整改醫療機構傍名牌行為仍須重拳出擊。
假“名牌”盯上消費者“難言之隱”
“本來以為這家同濟美容醫院隸屬于上海的同濟醫院,后來才知道它們之間并無關聯。我花了4萬余元去做醫美手術,做完鼻子反而更丑了,兩眼形態也不對稱了,很后悔。”吳女士說,傍名牌營利性醫療機構讓消費者難以辨清。
近年來,在名稱中使用協和、同濟、華山、華西等知名醫院字號的營利性醫療機構在多地時有出現,它們自稱是知名醫院分院,或表示有知名醫院專家坐診、提供技術支持,想盡辦法扯上關系。這些機構往往盯住消費者的“難言之隱”,主打男科、婦科、整形等領域,不少消費者被“名牌”光環吸引進去,被“狠宰幾刀”才能出來。
某高校大學生小明稱,自己曾到一家傍名牌生殖醫院進行男科手術。手術前醫院表示僅需費用3000余元,但手術后,醫生以“術后修復”名義多次換藥,每次收費500元。后來,手術傷口裂開,自己又花費數千元就診,前前后后花費1萬余元。
還有部分傍名牌營利性醫療機構虛構夸大醫生簡介宣傳內容。南昌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在檢查一家醫療機構宣傳廣告時發現,所謂的奧地利維也納大學交流學者、某國際臨床醫學大師、中華某醫學學會會員等名號均為子虛烏有,醫療機構及醫生都無法提供有效證明材料。
假“協和”被摘牌,又冒出上百家“諧和”
近一年來,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多次下文,要求全面徹查含有知名醫院字號的營利性醫療機構,目前多地已開展清理整治。但是,仍有部分營利性醫療機構存在擦邊球整改、表面改了里面不改、線下改了線上不改的行為。
經過市場監管部門和衛健部門多次整頓,不少醫院更改了名稱,但部分醫院以改諧音字或增減字號等形式“裝飾”院名,打擦邊球。如有醫療機構將字號中的“協和”改為“諧和”,將“華山”改為“華兒山”,以此規避檢查。天眼查數據顯示,目前“諧和醫院”的市場主體有上百家,還存在一些“和諧醫院”“和協醫院”。
撤下外墻標牌,內部稱呼照舊。記者在中部某地一家同濟字號醫院探訪發現,該醫院建筑外圍的“同濟”字號招牌雖然被遮擋,但醫生診療室的介紹信息仍標為“同濟美容醫院”,并懸掛繁體字“同濟”招牌。醫生聲稱該同濟美容醫院擁有20多年歷史,是當地醫療技術最強的醫美機構。
線下修改登記名稱,線上廣告“不改本色”。近日,南昌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對轄區內存在傍名牌行為的營利性醫療機構進行檢查,一些機構已修改了登記名稱。但網絡檢索發現,該類醫療機構在網絡廣告上的稱呼并未變,繼續打著知名醫院字號招搖撞騙。
整改傍名牌行為仍須重拳
“之前一些醫院對于商標的保護意識較弱,以致字號被私人搶先注冊。加之早期企業信息公示系統不夠暢通完善,產生歷史遺留問題。”江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登記注冊局工作人員表示,如今,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衛健委等部門已下發通知,一方面清理已經存在的傍名牌營利性醫療機構;另一方面在企業設立登記或名稱變更登記環節從嚴審查,知名醫院之外的營利性醫療機構,無權利人直接授權的,一律不得在名稱中使用“協和”等知名醫院字號。
針對清理過程中一些醫療機構改名打擦邊球的行為,北京市中銀南昌律師事務所律師鄔敏表示,《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定,經營者不得擅自使用他人有一定影響的企業名稱或其他足以引人誤認為與他人存在特定聯系的混淆行為。其中違法情節嚴重的,可能被吊銷營業執照。
江西師范大學法學院副院長顏三忠認為,應對營利性醫療機構傍名牌、假冒名醫、消費欺詐等違法違規行為加大處罰力度,將三番五次玩文字游戲逃避監管的醫療機構納入黑名單。在治理存量的同時拒絕增量,清理結束后及時公示清理結果,明確傍名牌行為的表現形式,幫助消費者擦亮眼睛,多加防范。市場監管、衛健委等部門也應加強協調溝通,推動建立知名醫院品牌信息和營利性醫療機構許可信息互通機制。
南昌市市場監督管理執法稽查局執法人員表示,目前已對轄區內存在傍名牌行為的營利性醫療機構進行檢查清理。對于部分機構未及時更換標識標牌和宣傳廣告等問題,執法人員已下達責令整改通知書,要求其限期整改,后續將繼續加強執法檢查,確保清理整治之后不再有新的傍名牌醫院出現。
(《半月談》郭杰文 閔尊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