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芳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社會經濟在發展中呈現出了許多新特點,以往的部分財政稅收政策已經不再適合當今經濟的發展,因此,國家對稅收政策的不斷改革,以便符合當今經濟的發展要求。近年來,中小企業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有呈現良好的增長趨勢。新的稅收政策會給這些企業或多或少帶來影響,本文就該課題展開研究與探討,并結合實際情況提出相應的改善應對策略。
近年來,國家都會根據經濟發展的新特點對稅收政策加以適時調整,比如:2020 年稅務總局發布復工復業增值稅征收公告,根據該公告可知,湖北省的中小企業2020 年度暫停征收增值稅,而其他省份的小規模納稅人征收率則下調為1%。諸如此類的稅收政策近些年都有出臺,如何在較短期內讀透政策,結合政策的改變調整自身的生產、經營計劃,成為許多中小企業關心的主要課題。但通過走訪調查了解可知,雖然稅收政策一直都在調整中,但調整速度要落后于經濟發展速度,為進一步提升企業對稅收政策的了解與執行力度,特就新稅收政策對中小企業產生的影響展開探究。
根據工信部對外公布的數據可知,截止到2019 年底,我國中小企業及個體工商戶的數量加起來超過1 億家,這些數量眾多的中小企業及個體工商戶是國家稅收實現和GDP增長的重要推動力量,以2019 年為例,當年國家GDP 的60%便由這些中小企業貢獻。雖然中小企業在發展中的態勢良好,但由于受自身規模等因素限制,中小企業在解讀稅收政策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偏差與滯后性;同時也還有一些中小企業認為國家近年來雖然不斷的推出新稅收政策,但這些政策對于一些中小企業而言并未真正的降低稅收標準,不太符合自己對稅收優惠的期望。綜合各方因素可知,現有的中小企業雖有部分比較認可國家推行的各項稅收政策,但仍有相當大比例的中小企業認為國家的稅收政策涉及的優惠制度可進一步擴大。
為鼓勵中小企業復工復產,國家稅務總局在2020 年出臺了一項政策,根據政策內容可知,湖北省地區管轄的小規模納稅人在一定時限內可享受增值稅減免、其他省份的小規模納稅人可按照征收率為1%繳納增值稅。該稅收政策的出臺旨在減輕企業稅負負擔,最初優惠期為3 個月,后調整至9 個月,2020 年剛剛結束,2021 年是否會繼續延續該稅收優惠,許多地區的稅務局并沒有對外給出相關指導。這僅是新稅收政策調整的個例,近年來,國內的稅收政策調整頻率高于以往的任何時期,中小企業的員工數量本來就相對較少,財務工作者的工作任務大多繁重,雖然是利好稅收政策,但持續期僅為幾個月,不同稅率情況下的報稅標準和要求不同,無形中增加了企業稅收籌劃的難度,對企業的平穩、健康發展產生些許影響。此外,部分稅收政策帶有一定的補救特點,而企業在遭受重創后最急需的是恢復與幫助,雖然這些利好政策能帶來一定的作用,但企業能否堅持到利好效果的出現還是一個未知數。
國家出臺新稅收政策的初衷是為中小企業等納稅人減負,但就實際情況而言,一些稅收政策的出臺其涉及的范圍相對較窄,導致一些企業在實際稅收繳納的過程中發現自身并不在新稅收政策的覆蓋范圍內。此外,新稅收政策雖是國家相關主管部門在仔細推敲后確定,但政策里的部分內容在執行的過程中卻存在疑惑,使一些納稅人未嚴格按照政策要求進行落實,這也是新稅收政策在推行過程中缺乏必要指導標準的表現之一。
就國內現行的稅收制度而言,存在一定的滯后性。眾所周知,政策的制定往往是結合當前的經濟現狀或社會現實,加上合理的經濟預測來綜合確定的。但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影響經濟發展的因素眾多,其中不乏一些推動經濟快速發展的因素,從而導致當前的經濟社會發展要比稅收制度的制定更超前,從而導致稅收制度的滯后性日益凸顯。隨著新稅收政策的不斷出臺,使稅收制度不斷弱化,從而致使部分中小企業在稅務籌劃的過程中按照現行政策解讀相關內容后再執行,這既不利于稅收的征收,同時也增加了企業在稅收繳納過程中的工作難度。
近年來,國家推出的各項新稅收政策,針對的主體多為小規模納稅人,既有中小企業,也有部分個體工商戶。為扶持小規模納稅人發展,國家對這類企業出臺了相應的稅收優惠政策,從而導致一些企業具備成為大中型企業的條件而為獲得稅收方面的優惠,一直維持在中小企業規模,這與國家推行新稅收政策的初衷背道而馳。此外,根據近年來國家出臺的稅收政策來說,主要集中在高科技等發展前景好的產業方面,目的是為了促進這些行業的快速發展,為享受國家稅收方面的優惠,一些企業在發展中違背發展規律,盲目涉足優惠行業,忽視企業內部管理等,存在導致產業結構失衡的可能性。
當前我國稅務工作開展良好有序,面對政策更改頻發的情況,我們可提升稅收政策的穩定性。對于一項新稅收政策而言,出臺的目的是促進企業經濟發展,但如果在企業剛剛熟悉該政策下稅收繳納工作如何開展,就再次調整,這不僅增加了基層稅務工作者的工作量,同時也使企業在稅收籌劃的過程中面臨更大的困難。為此,國家在出臺新稅收政策的時候需要適當的考慮政策的長效性,換言之,我們要建立具有長效機制的新稅收政策,這樣才能給企業切實可行的帶來便利。
對于中小企業而言,稅收政策,尤其是新稅收政策關系到其稅務工作的開展,為更好地落實新稅收政策,可從兩點努力:第一,加大宣傳力度。宣傳是提高企業對政策了解的一種常用方法,在新稅收政策出臺后,稅務機關要制定宣傳方案,有計劃、分步驟地宣傳政策,以便提升中小企業對稅收政策的知悉度。第二,借助現代科技。比如:開發智能化、自動化的系統,只要企業數據錄入這些系統,系統便可自動發送提醒信息,通知企業辦理日期、辦理需要的各種手續、資料等,這不僅能改善新稅收政策的落實情況,也能加強企業與稅收部門之間的聯系緊密度。
稅收制度是國家稅收工作開展的基礎與前提,但為了更好地促進國家稅收工作的開展,每年國家都會出臺一些新稅收政策,這是對制度的具體化與補充。但由于稅收制度每年都會有更新,這會引起納稅人對稅收政策的誤解,從而引起各種征收問題。為減少納稅人對制度與政策解讀不清情況的出現,我認為可從兩方面進行調整:第一,出臺相關的指導細則。在細則中對各項政策加以解讀,并對企業的稅收繳納工作進行分步指導。第二,開展稅務工作人員的技能教育培訓。既從業務辦理、政策解讀等方面進行提升,也從職業素養方面提升,以便切實提升稅務征繳過程中稅務工作者的工作能力。通過一系列的舉措,必然能完善稅收工作,確保稅收工作在新政策不斷出臺的情況下也能有條不紊地運行。
就一個國家而言,產業結構的完整性與否,決定了該國的競爭力情況。近年來,國家及各地方政府不斷出臺新的稅收政策,其目的是為了促進國內或者本地企業發展,但政策所調整的產業卻存在很大的差異。為更好地促進企業全面發展,國家或者地方在制定新稅收政策的時候可以適當的結合產業發展差異,既要兼顧發展的弱勢產業,給弱勢產業一定的鼓勵與支持;又要顧及不同規模的企業,不能僅以企業的規模作為政策是否實行的唯一判斷標準,因為這樣會導致一些本應該擴大規模的企業為了享受政策而一直將自身控制在國家扶持的規模內。換言之,國家在推行新的稅收政策的過程中,需要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做到對各方利益的兼顧。
此外,中小企業也要從自身做調整,比如:及時關注國家出臺的各項新稅收政策,合理進行稅務籌劃,提升從業人員的職業素養、杜絕偷稅漏稅等,通過這些舉措,既可增加中小企業對新稅收政策的解讀與落實力度,又能夠從一定程度上促進企業的穩健快速發展。
對于一個國家而言,新稅收政策的出臺代表著國家對企業發展的重視,但由于各種原因導致政策的初衷不能有效落實,為此,國家要結合實際情況對稅收制度與政策加以調整,以便提升政策的落實效果。而作為中小企業自身而言,要及時了解政策,結合新稅收政策調整自身的經營情況,最重要的是,無論國家新稅收政策如何出臺,中小企業都要做到遵紀守法,不偷稅漏稅。相信在各方的支持下,會使我國新稅收政策與現實經濟發展的貼合度越來越高,而企業的稅務籌劃工作開展也會越來越規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