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欽,馬坤
南昌市第一醫院,江西 南昌 330008
創傷性踝關節炎是踝關節骨折后常見的并發癥之一,是由創傷因素引起的,會出現踝關節慢性或持續性疼痛、踝關節功能障礙等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質量[1]。大量研究表明,創傷性關節炎的發生率占骨性關節炎的10%以上[2]。臨床多采用保守治療創傷性踝關節炎,以藥物治療為主,到中晚期才會采用手術治療,而塞來昔布是治療該病的常見藥物,但其見效時間長,且不明顯[3]。基于此,本研究采用沖擊波聯合塞來昔布膠囊治療創傷性踝關節炎患者,探討其療效。現報告如下。
本研究通過南昌市第一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將2019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南昌市第一醫院診治的60 例創傷性踝關節炎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30 例。對照組中男性18 例,女性12 例;年齡(41.64±4.97)歲,年齡范圍21~62歲;單踝21 例,雙踝9 例;病程(7.01±1.58)個月,病程范圍2~12 個月;創傷原因:暴力外傷21 例,負重過度9 例。觀察組中男性17 例,女性13 例;年齡(41.75±4.82)歲,年齡范圍20~63 歲;單踝22 例,雙踝8 例;病程(7.22±1.53)個月,病程范圍2~13 個月;創傷原因:暴力外傷22 例,負重過度8 例。統計學比較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具有可對比性。
(1)納入標準:符合《臨床疾病診斷與療效評定標準》[4]中關于踝關節炎的相關診斷標準;影像學檢驗顯示踝關節骨贅形成、關節間隙不對稱等;患者及其家屬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踝關節局部皮膚感染的患者;合并踝關節其他疾病的患者;踝關節內游離體形成的患者;凝血功能異常的患者;嚴重心肝腎不全的患者。
1.3.1 對照組對照組給予塞來昔布膠囊(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93349,規格:0.2 g)治療;0.2 g/次,1 次/d,治療時間為2 個月。
1.3.2 觀察組觀察組給予沖擊波(深圳市慧康精密儀器有限公司,型號HK.SWT300)聯合塞來昔布膠囊治療,沖擊波治療:患者仰臥,在踝患處尋找1~3個疼痛點,采用超聲波確定疼痛點(疼痛點應避開重要血管和神經),采用探頭,設置壓力強度250 kPa、治療頻率為15 Hz、沖擊次數為1 000 次,治療后采用冰袋進行冰敷20 min,1 周進行一次沖擊波;塞來昔布膠囊用量與對照組一致。治療時間為2個月。
(1)治療后根據《臨床疾病診斷與療效評定標準》[4]將治療效果分為治愈、好轉、無效。治愈:臨床癥狀消失,踝關節與正常無異;好轉:臨床癥狀改善,踝關節疼痛減輕,功能基本恢復;無效:臨床癥狀無改善或加重,踝關節功能未恢復。(2)治療前及治療2 個月后,采用中立位0°法檢測患者踝關節活動的范圍。(3)治療前及治療2 個月后,采用骨性關節炎指數(WOMAC)評分[5]檢測患者踝關節功能情況,共24 項,每項0~10 分,共240 分,0~80 分為輕度;81~120 分為中度;大于121 分為重度。(4)疼痛程度:應用視覺模擬評分(VAS)[6]對患者治療前、治療1個月、治療2 個月時疼痛情況進行評估,患者根據自我耐受程度,0 分為無疼痛,10 分為劇烈疼痛。
采用SPSS 20.0 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以百分數和例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觀察組治療后踝關節背伸、跖屈、內翻、外翻范圍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踝關節活動范圍比較(°,)

表2 兩組患者踝關節活動范圍比較(°,)
注:與同組治療前對比,aP<0.05。
觀察組患者治療后WOMAC 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WOMAC評分比較(分,)

表3 兩組患者WOMAC評分比較(分,)
兩組治療1 個月、2 個月VAS 評分均呈下降趨勢,較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1 個月、2 個月時VAS 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疼痛程度比較(分,)

表4 兩組患者疼痛程度比較(分,)
踝關節是由距骨和脛腓骨下端內外踝關節形成,是人體非常重要的承重和活動的關節之一,是維持人類正常行走活動的重要關節,但由于其結構簡單,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受到損傷。踝關節損傷后,患者在行走過程中疼痛會加劇,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經濟負擔造成很大的影響[7]。踝關節相較于其他部位,其周圍軟組織較少,受傷后常會降低其彈性。而創傷性踝關節炎是一種繼發性骨關節炎疾病。常見的創傷性關節炎有踝關節、膝關節,而創傷性踝關節炎占創傷性關節炎的70%,其病理機制是關節邊緣骨贅形成、關節畸形、關節軟骨硬化。目前臨床治療創傷性踝關節炎的主要方法是采用藥物治療后進行手術治療,以盡早清除關節內病變及炎癥因子,從而達到減輕患者的痛苦,提高踝關節的正常功能的作用。但治療一段時間后會復發,且長期服用會產生耐藥性[8]。
沖擊波作為一種能夠通過不連續峰在介質中傳播,從而引起介質振動、高速運動等方式,屬于一種介于保守療法和手術療法之間的新型治療方式,多運用于體外沖擊波碎石。近年來,該方式開始被應用于骨科領域,通過引起介質的壓強、溫度、密度等物理物質的跳躍式改變,改善踝骨及周圍組織的血液循環、使骨贅變小,從而促進踝骨組織損傷的修復;同時通過對骨組織周圍自由基的吸收,緩解踝關節的癥狀、改善踝關節的功能[9]。
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且治療后踝關節背伸、跖屈、內翻、外翻范圍均高于對照組,WOMAC 評分低于對照組,這表明采用沖擊波結合塞來昔布膠囊治療創傷性踝關節炎的效果顯著,可增加患者的踝關節活動范圍,提高治療效果。分析其原因為,塞來昔布膠囊作為非甾體抗炎(NSAIDs)類藥物,是一種COX-2 抑制劑,該藥能夠促進蛋白多糖的合成,有助于蛋白多糖的釋放,從而起到保護患者的軟骨,促進病情的恢復的作用;同時該藥能夠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和體征,從而降低患者的骨關節炎指數,但該藥增加了患者胃腸道不良反應的發生率,且效果不明顯[10-11]。而沖擊波治療中將高能量的沖擊波用于人體組織,能夠起到松懈粘連、擴張毛細血管的作用,從而提高患者的踝關節活動范圍,促進踝關節的微循環;同時沖擊波對患者的傷害較小,相較于其他治療設備而言,沖擊波的鎮痛效果更明顯[12-14]。研究結果還顯示,觀察組治療1 個月、2 個月時VAS 評分低于對照組,提示沖擊波聯合塞來昔布膠囊可有效緩解治療創傷性踝關節炎患者疼痛程度。分析其原因在于沖擊波能夠通過痛閾發揮其鎮痛的作用,能夠促進踝關節局部微循環相關,進而改善組織營養,利于受損組織修復,進而起到緩解疼痛的作用。因此,采用藥物與沖擊波治療儀聯合使用,可改善患者的踝關節活動范圍,促進病情的恢復,且副作用較小。研究仍存在局限性,樣本選取較少,且僅對近期療效進行評價,未對遠期癥狀復發情況進行統計,研究結果可能會存在偏差,未來仍需加大樣本量、延長隨訪時間,為創傷性踝關節患者治療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據。
綜上所述,沖擊波聯合塞來昔布治療可改善創傷性踝關節患者的踝關節活動范圍,降低WOMAC評分,緩解疼痛程度,提高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