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會,馬翠真
1.單縣東大醫院肝膽外科,山東單縣 274300;2.單縣東大醫院普外科,山東單縣 274300
作為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 肝癌在早期癥狀方面并不具備特異性反應, 所以很多患者在晚期的時候才被檢出,已經失去了最佳治療時機,很難獲得理想的臨床治療效果,患者的存活率比較低[1]。 臨床上主要采用外科手術切除的方式對肝癌進行治療, 其能夠使肝癌患者的生存時間得以延長, 而且使其生存質量得到較大改善。 為了保證肝癌手術的治療效果,必須要采用科學合理的護理方法對肝癌患者進行圍手術期護理[2]。 該文隨機選擇了該院在2017 年1 月—2018 年6 月期間收治的實施肝癌手術的患者共計70 例作為該次對象,分析并研究了在肝癌圍手術期護理工作中加速康復外科新理念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隨機選擇該院收治的實施肝癌手術的患者共計70例作為該次研究的納入對象, 按照硬幣法將其劃分為兩組,對照組35 例,觀察組35 例。 該次研究獲得了該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和通過, 所有患者及家屬均在知情同意書中簽字,并且在研究中自愿參與進來。 納入標準: ①經過術后病理診斷確診為首次原發性肝細胞癌的患者;②≥18 歲的成人,沒有合并其他臟器或者系統嚴重疾病的患者; ③在手術之前沒有進行過任何化療或者抗腫瘤治療, 沒有進行過抗病毒治療和免疫抑制劑治療的患者;④Child 分級結果為B 級或者A 級的患者。 排除標準:①患有繼發性肝臟惡性腫瘤的患者;②<18 歲的患者[3]。對照組中共計有女性11 例,男性24 例;年齡在25~70 歲,平均年齡為(50.8±3.9)歲。 觀察組中共計有女性12 例,男性23 例;年齡27~70 歲,平均年齡為(52.1±3.1 歲)。 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采用常規護理方式對對照組予以護理, 術前針對患者予以健康教育, 將手術中需要注意的相關事項告知患者。 在手術結束之后,針對患者進行藥物止痛,等到其肛門排氣之后,指導患者食用流質食物,并且逐漸地予以正常飲食。 對患者的早期活動進行指導[4]。
在此基礎上, 采用加速康復外科新理念對觀察組予以護理,具體護理方法如下。
①術前護理:在手術之前,護理人員要做好對患者的術前評估工作, 指導并且協助患者開展影像學和血清學等相關檢查,從而充分地明確其肝臟儲備水平、肝硬化情況和腫瘤的具體位置[5]。 通過面對面講解或者發放健康手冊等方式將肝癌診斷、治療、手術治療的作用和注意事項等相關知識告知患者及家屬, 同時將加快康復外科新理念的相關建議告知患者及家屬, 這樣有助于消除患者在手術之前存在的不安、 緊張和抑郁等心理問題,并且有效地減少其心理應激狀態。
②術中護理:在全麻之前,通過吸入或者短效靜脈麻醉劑針對患者實施中胸段神經阻滯, 在完成手術后留置鎮痛泵[6]。 在完成麻醉之后,針對患者進行導尿管留置。 保證舒適的室溫,大約控制在25℃。 在手術完成后,選擇50℃的生理鹽水針對患者的腹腔予以沖洗。
③術后護理: 如果在術后當天患者具有平穩的生命體征,則可以進行握拳抬臂活動、抬臀抬腿活動等床上活動;在術后第1 天,護理人員要指導患者進行下床活動,活動時間逐漸延長。 全面地評估患者的疼痛感,并且針對評估結果選擇多模式鎮痛、 按時止痛等方式對患者予以有效地止痛[7];采用輔助咳痰和霧化吸入等方式預防患者的術后肺部感染; 評估患者的深靜脈血栓, 并且以三級預防為依據采取相應措施預防患者形成深靜脈血栓;在患者完全清醒之后,護理人員要讓患者咀嚼口香糖、適當飲用溫開水,從而加快其恢復胃腸功能。 在術后的第1 天,讓患者開始食用米湯;在第2天,讓患者食用半流質食物,而后逐漸地恢復食用固體食物[8]。
對兩組患者在手術之后的首次排氣時間、 住院時間、住院費用等各項指標進行分析和比較。 對兩組患者的尿路感染、腹腔感染、切口感染和肺部感染等并發癥發生率進行分析和比較[9]。
采用SPSS 23.0 統計學軟件予以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行t 檢驗;計數資料以頻數和百分比(%)表示,行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首次排氣時間、住院時間、住院費用均明顯少于對照組,兩組患者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在手術之后的首次排氣時間、 住院時間、 住院費用比較

表1 兩組患者在手術之后的首次排氣時間、 住院時間、 住院費用比較
組別首次排氣時間(h)住院時間(d) 住院費用(萬元)對照組(n=40)觀察組(n=40)t 值P 值36.8±5.7 22.3±3.1 13.548<0.05 13.2±2.8 8.9±2.1 3.726<0.05 3.5±0.8 2.6±0.5 3.055<0.05
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為25.0%,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5.0%。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少于對照組,兩組患者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并發癥比較
在臨床中肝臟腫瘤的主要指標方法就是肝切除術,該手術方式是一種大手術,具有較多并發癥,術后恢復較慢,而且具有很高的病死率。 在醫療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再加上各種新型護理模式的出現,肝切除手術的病死率已經得到了有效控制,然而其并發癥的發生率還是居高不下,而且住院時間也很長。 要想促進肝切除術患者的術后康復,就必須要做好圍術期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其應激反應,并且控制并發癥發生率[10]。
加速康復外科新理念是一種新型的護理理念,在很多病種的手術中都得到了非常廣泛的應用, 而且表現出了極大的優越性。 加速康復外科新理念在肝癌圍術期中的應用具有重要作用, 其能夠有效地降低患者的炎癥反應,并促進患者康復,通過術前檢查能夠明確患者的病情, 有針對性地實施手術, 保證順利完成治療,宣傳教育能夠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緒,提升其治療依從性,幫助其樹立恢復健康的信心;通過術中護理能夠有效避免患者出現低溫, 并且保證手術過程的順利進行; 通過術后護理則能夠有效避免患者出現各種并發癥,保證其營養支持,促進患者的身體康復[11]。在該次研究中,對照組的首次排氣時間為(36.8±5.7)h,住院時間為(13.2±2.8)d,住院費用為(3.5±0.8)萬元,觀察組的首次排氣時間為(22.3±3.1)h,住院時間為(8.9±2.1)d,住院費用為(2.6±0.5)萬元。 觀察組首次排氣時間、住院時間、住院費用均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為25.0%,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5.0%。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 周進梅等人[12]在研究中發現, 加速康復外科護理組患者在術后首次排氣時間(23.54±3.65)h、住院總費用(2.85±0.41)萬元、住院時間(9.34±1.67)d 明顯低于常規護理組(P<0.05),該結果與該次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證明了針對肝癌患者圍手術期護理應用加速康復外科新理念具有很好的護理效果。
綜上所述, 針對肝癌患者圍手術期護理應用加速康復外科新理念具有很好的護理效果, 可以極大地促進患者術后康復,縮短患者的排氣時間和住院時間,減少其并發癥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