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镕
都說垃圾是放錯地方的資源,很多被居民丟棄的垃圾通過回收利用,都可以變廢為寶,重新煥發生機。為了讓居民更好地重視“垃圾”的價值,減少隨意丟棄,加強重點收集,近年來,全國各地悄然開放了不少“再生資源兌換”超市。在這里,垃圾真的會變為“錢”,實打實地換回不少好東西。
庫爾勒市的“紙殼俠”
2020年底,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庫爾勒市一家再生資源兌換超市正式開張營業。居民家中的可回收垃圾,在估價后可以當錢花,兌換超市中的商品,實現再生資源的回收利用。這也是新疆首家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兌換超市。
這家名叫“紙殼俠”的再生資源兌換超市,由新疆紙殼俠再生資源有限公司創建,于2020年9月20日試點運行,12月1日正式對外營業,目前已有近2000名居民用到回收廢品兌換商品,回收垃圾20余噸。
“今天你拿過來的這些塑料瓶子、紙盒子、瓶瓶罐罐,總共值55塊錢,你可以在兌換超市里換一些自己需要的物品。”超市的一名工作人員對前來兌換商品的市民說。
這位工作人員介紹說:“與普通超市不同,我們這里可以用廢品換購東西,比如用塑料瓶、廢紙箱、廢舊家電等家用廢棄物,兌換米面糧油、泡面、酸奶、可樂、紙巾等各種商品,售貨價格還比市場價低5%。而且廢棄物不僅可以當場兌換相應價值的商品,比如1公斤紙箱能兌換1瓶礦泉水,40公斤紙箱能兌換1袋大米,還可以實行積分制,1塊錢積1分,用攢的積分兌換大額商品。”
平時看上去不起眼的廢舊物品,只要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都可以拿到超市兌換商品,這種模式有效解決了垃圾分類的源頭問題。
再生資源兌換超市負責人、新疆紙殼俠再生資源有限公司總經理吳江濤說,兌換超市還利用“互聯網+垃圾分類+再生資源回收”模式,實現了“手機點一點,廢品上門收”,居民如需要可通過微信公眾號、小程序和APP實現網上一鍵下單。
庫爾勒市梨香街道德凌社區第一書記熊小沁說:“以前很多居民喜歡收集、堆放廢舊物品,現在有了兌換超市,廢舊物品及時兌換處理,使小區環境整治效果更加顯著,還杜絕了因堆放帶來的消防安全隱患問題。”
吳江濤表示,下一步,他們還計劃在庫爾勒市更多大型社區布局再生資源兌換超市,并逐步將此模式復制到全疆各地,進一步助力垃圾分類,提升新疆的城市再生資源利用率。
團澤鎮的“遵匯收”
“這幾天生意不錯,附近很多村民都來選購年貨。”2021年1月27日,在貴州省遵義市匯川區團澤鎮三聯村,看到自己開辦的“再生資源兌換超市”里顧客源源不斷,店主楊秀瓊樂得合不攏嘴。
很多人說,楊秀瓊的超市有點特別,除了售賣商品,還回收舊衣服、舊鞋子、廢紙箱等“廢品”。
“我家賣的東西有兩種價格,一種是市場價,一種是兌換價。兌換價就是用‘廢品來換。”楊秀瓊道出了自己超市的與眾不同之處,也是超市生意紅火的秘訣,“用來兌換的‘廢品可直接抵扣現金,這樣購買的商品就低于市場價,顧客們自然愿意來我家買東西了。”
“就像這種糯米,市場價是3.5元一斤,兌換價是3元一斤,顧客拿‘廢品按市場價回收算成現金直接抵扣,買10斤米就能省好幾元錢。”楊秀瓊指著身邊堆放的糯米介紹說。
據團澤鎮黨委書記黃濤介紹,為增強群眾環保意識,實現資源有效節約利用,2020年,團澤鎮引進貴州云晟興家科技服務有限公司,探索建立了集“互聯網+再生資源回收+商品兌換”等功能為一體的“遵匯收”再生資源回收服務中心,并以“再生資源兌換超市”為實際承載平臺。
兌換超市開了以后,大家開始有意識地將“廢品”收集起來兌換生活用品,確實對垃圾起到了減量化的效果。
“目前,團澤鎮已有兩家‘再生資源兌換超市,其中就包括楊秀瓊的店鋪。”貴州云晟興家科技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梁大秋說,公司還同步推出線上服務——“遵匯收”微信小程序,市民可以在線預約上門回收廢品。
“手機點一點,廢品上門收,跟寄快遞一樣方便。”就在前幾天,家住團澤鎮的鄭女士打開手機,找到“遵匯收”微信小程序,在資源回收欄目填寫提交了一份預約單。在電話確認鄭女士的住址后,工作人員上門對廢品當面稱重后,在微信上向她支付了60元。
黃濤說,下一步,團澤鎮還將在全鎮11個村居中,按照相對集中的原則設置再生資源回收綜合服務站,帶動轄區居民參與垃圾分類處置,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揚州市的“幫幫互助”
在江蘇省揚州市,也有這樣一位熱心環境保護的公益創業者徐峰,專注于再生資源兌換超市推廣和垃圾分類。目前,他共在全市開設了21家“再生資源兌換超市”,并在三個小區試點投放了無人收集環保智能柜。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越來越多的揚州市民關注環境問題,共同參與到“美麗揚州”的建設中。
在廣陵區皇宮社區的“再生資源兌換超市”,可以看到大門口有4個大號的塑料回收箱,分別寫著易拉罐、塑料瓶、手機小家電、廢紙類等字樣。
社區居民曹先生帶著廢紙箱和舊衣服來到超市,兌換了500積分后,在超市挑了一塊香皂。“這種超市對居民處理廢品很方便,我們已經習慣這樣的方式了,同時也是為我們身邊的環保做一點貢獻。”曹先生笑著說道。
“超市有日常用品售賣,市民也可以將家里不用的東西帶來,折算積分,而積分可以兌換超市內的商品。”徐峰向說,超市里都是老百姓常用、易耗的生活必需品,目的也是為了鼓勵居民更積極地參與進來。
徐峰坦言,“再生資源兌換超市”作為垃圾分類宣傳窗口,能夠讓居民深入地了解垃圾的收集、投放、處置、運輸等現實問題,讓“垃圾分類”走進尋常百姓家。
除了“再生資源兌換超市”,徐峰還在全市三個小區投放了3組6個無人收集環保智能柜。“我們給小區居民免費發放了‘垃圾卡,他們可以刷卡進行投放,最后我們一起進行回收。只要拿卡刷一下,箱子就會打開,直接投放垃圾即可。每次投放卡就會獲得積分,積分同樣可以在超市使用。”
為了迎合年輕人的需求,徐峰又制作了一個“幫幫互助”線上平臺。“如果家里有廢舊物品需要回收的,可以通過小程序預約,我們會派人上門取走,同樣可以計算積分。”徐峰介紹說,居民們丟棄的廢舊物品,可回收的經過分揀、打包,售賣給上游公司;不可回收的,會通過物流運送到宜興一家具有專門處理有毒有害物品資質的公司進行處理。
說到徐峰團隊的努力成果,一個數據可以實實在在提供證明:目前,揚州21家“再生資源兌換超市”每天收集各類垃圾可以達到5噸半左右,它們使越來越多的居民參與到了垃圾分類中來。
湖溪鎮的“考拉”
在浙江省金華市湖溪鎮南江村的西堆自然村,有一家李成芳副食店,這里是該鎮第一家再生資源兌換超市。
副食店里放了4個大塑料箱,里面分別裝的是廢紙品、廢塑料、廢衣服、廢金屬。除了賣貨,店主李成芳還會定期整理村民送上門的易拉罐、舊衣服等可回收廢舊物品。
李成芳說:“我們這個兌換點成立后,很快村民們就都知道了,也有不少人過來兌換廢品。第三方公司會定期上超市收廢品,要是超市廢品堆放太多,也可直接電話預約聯系回收,方便村民。”
據湖溪鎮副鎮長蔣鴻翔介紹,目前再生資源兌換超市以略高于市場價的價格回收廢品,兌換點前有標牌清楚地標示出廢報紙、飲料瓶、廢舊衣服等的回收價格,村民可根據自己所換廢品的價值在兌換超市換取商品。
“居民家中的垃圾分類后,只要有回收利用價值的,都可以拿來兌換,除了舊報紙、舊塑料瓶、廢舊地膜,還有廢舊家電、易拉罐、玻璃瓶、破銅爛鐵等,分類過后,稱重計量,按照市場價格計算金額。群眾可以將家中有回收利用價值的廢舊物品帶去超市進行兌換,按照市場價格既可以兌換日用品,也可以兌換現金或積分卡。通過再生資源分類后,可有效減少當地近30%的垃圾量,同時也優化美化了當地環境。”
試點運行成熟后,湖溪鎮將推行積分兌換制,屆時村民可通過賣出廢品獲得積分,憑積分換取商品。
蔣鴻翔說,為了更好地對垃圾進行減量化,鎮政府還委托第三方設計開發了“考拉”APP,主要用于垃圾回收處理,也可以進行垃圾分類工作管理考核。
“考拉”APP的后臺設有“清運人員簽到”“檢查情況統計”“垃圾站管理”等幾個模塊。有了這個APP,一個人就能實現對全鎮垃圾分類的管理考核。
“在后臺我們可以看到,清運人員在什么時間、到哪個站點進行了清運,還能看到前后對比圖,然后我們可以在后臺給他打分,完成考核。哪個監督員在什么時間檢查了哪個村的分類情況,后臺也能看到。”
目前,湖溪鎮全鎮中每個行政村都將設立一個了再生資源兌換點,湖溪鎮的鎮級再生資源兌換超市也在建設中,屆時將有品種更多、價格更實惠的兌換商品服務廣大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