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輝文
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重要內容,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舉措,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內在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因地制宜做好廁所下水道管網建設和農村污水處理,不斷提高農民生活質量。近年來,江門市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落實廣東省委、省政府批示指示要求,大力推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取得了積極成效。2020年底,江門全市10901個自然村基本實現雨污分流、污水排放管道收集或暗渠化,完成了8125個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覆蓋率達到75%,超額完成省下達江門市55%的任務目標。過去農村“污水橫流”的舊貌得到大大轉變,美麗鄉村在五邑大地逐漸綻放出耀眼光彩。
提高思想認識,高位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理論是實踐的指南。江門市始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照“因地制宜、尊重習慣,應治盡治、利用為先,就地就近、生態循環,梯次推進、建管并重,發動農戶、效果長遠”的基本思路,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從農民群眾的愿望和需求出發,按照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立足農村實際,以污水減量化、分類就地處理、循環利用為導向,加強統籌規劃,突出重點區域,選擇適宜模式,完善標準體系,強化管護機制,善作善成、久久為功。江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市主要領導親自抓落實,多次召開會議進行工作部署,多次深入現場開展實地調研和檢查督導。
強化部門聯動,形成工作合力
近年來,江門市始終堅持全市“一盤棋”的理念,加強各級各部門高效聯動,著力構建完善可行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新模式。結合機構改革,江門市印發了《江門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堅實施方案(2019-2022年)》,完善地市統籌、縣為主體、鄉鎮實施、村級推進的分級責任機制,強化四級黨組織書記抓落實責任。市直各相關部門建立上下聯動、部門協作、責權清晰、監管有效的工作推進機制。各市(區)政府履行好主體責任,根據本地實際并結合技術評估報告修編完善或重新編制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規劃(或方案),統籌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負責項目落實、項目實施、資金管理、督查檢查、考核驗收等。各鄉鎮(街道)配合各市(區)負責組織實施各項工作,梯次建設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落實運維管理,激發各村參與建設的自覺性、主動性和積極性。各村配合做好設施用地協調,做好村民思想工作,積極引導村民參與規劃設計及施工,解決項目推進中的實際問題。
做好資金統籌,保障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投入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為了保證農村污水治理得到充足的資金支持,江門市積極探索建立政府主導、村民參與、社會支持的投入機制。通過統籌整合現有行業內、行業間涉農資金并新增投入,積極爭取上級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農村環境保護專項等財政補助資金,支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等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項目的實施。同時,結合《江門市潭江流域生態保護補償辦法》,不斷落實市生態轉移支付制度,并向生態保護重點區域范圍傾斜。同時,規范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特許經營等方式吸引有資本實力、技術先進的社會資本參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項目,積極爭取新增債券支持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建設工作。截至2020年底,全市累計投入約46億元用于農村生活污水治理。
開展現狀評估,科學治理農村生活污水
“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言權。”為了找準全市各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的病灶所在,江門市由市直部門牽頭,組織下轄各市(區)政府開展技術評估,確定各自然村采取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形成評估報告,評估報告作為考核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覆蓋率的重要依據。各市(區)按照高效耐用、簡便適用原則,考慮當地村居生產和生活方式,因村施策。城鎮周邊的村莊、漁村、漁港生活污水優先納入城鎮污水系統統一處理;人口規模較大、居住相對集中的村莊優先建設集中式污水處理設施;人口規模較小、居住相對分散、空心偏遠的村莊以衛生廁所改造為重點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因地制宜采用三格式化糞池、凈化沼氣池、小型凈化槽等分散處理方式,或采取以魚凈水、人工濕地、氧化塘等生態處理模式為重點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同時探索將高標準農田建設、農田水利建設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相結合,統一規劃、一體設計,在確保農業用水安全的前提下,實現農業農村水資源的良性循環。
加強政策技術扶持,推動治理工作穩步實施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源頭活水”來自科學的政策扶持、更來自于先進的技術指導。江門市通過簡化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項目審批和招標程序,土地管理部門落實好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用地、電力部門落實好用電的支持政策,保障項目建設進度。市直有關部門組成聯合工作組,多次赴各市(區)開展以鎮(街)為單位的工作培訓,宣傳政策和講解技術。同時借助農村污染防治技術、裝備專項展示會等形式,加強實用技術以及成功示范案例推介交流,提供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從管網設計施工、處理技術產品選用、設施建設安裝到日常運行維護等全過程管理指導和技術培訓,有效推動了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堅工作。
完善日常運維,發揮治理長效作用
久久為功,筑牢長效機制,方能行穩致遠。江門市堅持以用為本、建管并重,建立各市(區)政府為責任主體、鎮(街)為落實主體、村級組織為管理主體的農村生活污水運維管理體系,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其中按照整縣方式,加強PPP實施單位運維工作監管;對于其他非PPP模式建設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部分一并納入整縣模式進行運維,部分以鎮(街)為單位,選擇專業運維單位管理、村自行運維管理、或專業運維單位和村日常管理相結合等合適運維管理模式。2020年,江門市印發了《關于加強江門市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日常維護管理的通知》,建立起日常維護管理制度、自行監測制度和各級監督制度,定期對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情況開展自行監測和監督性抽測,對污水處理不達標或運行不正常及時予以整改,有效保障設施穩定運行和發揮設施處理效能。
實行考核問責,落實治理工作責任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對于強力推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考核問責便是首要利器。在其位,就要謀其政;任其職,就要盡其責。為了更好層層傳導壓力,壓緊壓實各方責任,江門市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納入市政府重點工作任務清單進行考核,通過江門市重點工作和重點項目督察督辦電子監察系統進行督查督辦。考核結果納入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重要內容,作為選拔任用領導干部的重要參考,對推進不力的,通報并約談主要負責人。市直相關部門每半個月通報一次工作進度,每月組織不少于一次的聯合現場檢查指導,有效落實各責任主體的責任,有力推進治理工作。
大道如砥,行者無疆。生態環境保護是一場關乎民生的硬仗。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是當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突出短板,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面臨工作基礎薄弱、村莊布局分散、維護管理乏力等實際困難。下一步,江門市將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有關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的工作部署,克服困難,積極探索符合江門市農村特點的、可復制、可推廣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全面提高全市農村人居環境質量,加快補齊農村發展短板。同時加大宣傳力度,提高村民的參與度和獲得感。(作者系江門市生態環境局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