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曼純 劉景珍
《國際語言社會學期刊》,雙月刊,Mouton de Gruyter出版社出版。
第261期主題:科西嘉語的歷史與未來。專題文章10篇:導語:科西嘉語孤立堪憂、前途未卜一現狀評估與前景展望(R.Colonna),“科西嘉語社會語言學”:跨語言理論關鍵術語與概念(P.Blanchet),精細化、距離化、多元化:科西嘉語社會語言學的誕生與爭議(J.Thiers),多元化中的語言——科西嘉語大討論中的核心概念(A.D.Meglio),語言意識形態與語言表征:科西嘉語言多元辨析的雙重視角(A.Jaffe),再評科西嘉的雙言沖突:社會語言學在解讀沖突中的貢獻與泛用(R.Colonna),栗子啤酒瓶、科西嘉可樂瓶和葡萄酒瓶:島上飲料行業語言符號景觀中的科西嘉語商品屬性(R.Blackwood),語言問題政治化:科西嘉的社會變革、群眾運動與政治斗爭(A.Fazi),科西嘉語公共政策:由復興到規范(S.Quenot),從語言的學術問題到法律訴訟:對扭轉語言轉用所涉法律問題的反思(F.Viangalli)。
第262期主題:國際護工語言問題。專題文章6篇:導語:語言、不平等與國際護理工作(K.Gongalve&A。Schluter),西班牙語家政手冊:美國家庭中的語言與勞動(D.Divita),“她沒想到會挨一巴掌”:瑞典護工培訓中“恰當”護工行為的教學示范(G.Jansson&A.R.Majlesi),“從女仆到女孩的虛假承諾”:后殖民時代加爾各答市家政工作者女兒的英語學習問題(A.ChatteIjee&A.Schluter),語言能力、認同建構與話語邊界:流動家政人員口述中語言疏遠與配合行為( H.J.Ladegaard),后記:國際護理工作中被模糊的邊界、語言意識形態與社會不平等(D.Lonsmann)。
第263期主題:社會語言學前沿。專題文章16篇:學術性委員會作為精英的公共組織:社會科學研究理事會以及社會語言學的諸多緣起(M.Heller),政治制度采用社會語言學概念的情況(D.Karlander),語言社會學研究漫談(J.Useem),語言與性別:主流化與男權的堅守(D.Cameron),語言研究與國家:經費與政治如何打造一個領域(C.Hutton),社會語言學研究方向:跨學科論壇報告(C.A.Ferguson),院系與學科把關:美國學界的西班牙語社會語言學(J.del Valle).再論語言意識形態(J.R.Cavanaugh),社會語言學關于不平等的論述(J.Baugh),社會語言學研究范圍(D.Hymes),種族、語言及其表現(A.Lo),對美國本土語言復蘇及社會語言學的思考(W.Y.Leonard),多語主義:不足以解答社會語言的不公平現象(A.Duchene),語言皮欽化和克里奧爾化的社會環境(D.Hymes),語言作為社會學研究中的障礙與資料(A.Grimshaw),社會語言學前沿:解放與平等(M.Heller)。
第264期主題:語言與賦權。專題文章8篇:語言的承諾:賦權和再現不公間的糾葛(K.Kraft&M.-C.Flubacher),種族、性別和階級視角下的“優質教育”:南非某C模式學校重現不平等(A.Hiss&A.Peck),丹麥某整合方案中的語言、就業力及定位(D.Lonsmann),“見縫插針學荷語”:弗蘭德斯移民的語言學習和職業融入(S.van Hoof,S.Nyssen&S.Kanobana),盧森堡的多語現象:弗得角移民工作內外的語言權利賦予與剝奪(B.Tavares),欲望與混亂:關于泰式按摩民族經濟情感的社會語言學社群研究(M.-C.Flubacher),有價值波動的語言資源:人道主義工作和社會工作中的阿語使用者(J.Hassemer&M.R.Garrido),語言多變及隧道建設中的世界語:隧道挖掘工程中的多語、工作及人際交往(K.Kraft)。
第265期主題:人種語言學視角下的話語分析。專題文章6篇:種族化和國家:在不斷變化的自由民主治理語境中(重新)界定自我與他者(J.B.Delfino&M.Kosse),“#JeSuisSirComflakes#”(我是玉米片先生):推特平臺法國民族主義話語中的種族化與再符號化(C.Tebaldi),“他們就是危險分子”:意大利北部和菲律賓的種族化意識形態(S.Perrino&R.Jereza),“就像同族人一樣”說話:性別特征、權威性和清晰吐字在非裔美國學生言語行為中的標記作用(J.B.Delfino),湯博樂平臺中的種族化和性別特征:碧昂斯作為人種語言符號資源(A.S.China),“公司酷文化”產生白人舒適感:操控語言、社交媒體以及@BrandsSayingBae賬號(J.Roth-Gordon,J.Harris&S.Zamora)。
第266期主題:語言及其使用者。專題丈章7篇:弗洛里安·庫爾馬斯:《國際語言社會學期刊》中放大的分歧(O.Garcia&R.Walter),新西蘭的民族語言多樣性:社會經濟視角(LBuckingham),阿非利堪語(南非荷蘭語)在巴塔哥尼亞:鄉村移民社區的語言轉用與文化整合(R Szpiech et al.),語言態度對比:以巴塞爾市的西班牙語為例(V Femandez-Mallat),法國魯西隆地區加泰羅尼亞語和法語的復雜法律共存地位:教育中的語言政策分析(J.Jimenez-Salcedo),危地馬拉圣·馬科斯·拉·拉古納市喀其奎語和西班牙語的使用及語言態度(T.J.Hertel&HBarnes),通過媒體復興語言:以摩洛哥阿馬齊格語為例(H.Belhiah,M.Majdoubi&M.Safw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