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孫琳(1992-),女,滿族,遼寧丹東人,法學碩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本文闡述了農村開展思政課線上微信教學的必要性,基于全媒體時代的到來,網絡走進生活,走進教學,農村在展開線上思政課教學時存在一定的問題,硬件設備缺少等技術支持,務農等原因缺少家庭支持,網絡普及等問題缺少社會支持。遵循教育公平的原則,為更好實現農村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各方應該協同合作,發揮微信平臺的優勢,積極展開思政課的微信線上教學,促進農村儲備人才的培養。
關鍵詞:農村;微信平臺;思政課
中圖分類號:F27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15.021
隨著“停課不停學”的任務的下發,讓當代學生和教師實現了真正的全民線上教學。如何利用網絡線上教學,給教師帶來了新任務,同時更為相比之下網絡讓不發達的農村思政課教學帶來了挑戰。
思政課教學作為對學生思想教育、政治教育的主陣地,對于學生立德樹人有重要作用。思政課要因勢利導,以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為前提和基礎,搭乘網絡發展東風,將信息技術與思政課教學相融合,提高思政課的時代感,讓思政課教學“活起來”,從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具備基礎的科學,將政課融入其中,做有知識、有理想、有抱負的新一代學生。
1 農村思政課運用微信教學的必要性
截至2017年底,微信的活躍用戶就已近10億人,到2020年幾乎實現了全民微信時代。疫情之下,高校思政課采取線上微信教學。微信是騰訊訊公司于2011年初推出的智能終端APP,為廣大用戶提供實時信息交流的軟件。搭乘4G信息網絡的迅速發展和5G網絡發展的東風,微信在智能手機上給廣大用戶提供了便利,與以往的短信文字溝通和電話語言溝通不同,微信集文字、語音、視頻、音頻、圖片及表情于一體的形式進行交流。用戶不僅可以進行聊天溝通,還可以在公眾號閱讀分享,在朋友圈交流生活,用掃一掃實現立即支付等,極大地給信息時代的人們提供了生活便利。
微信教學作為線上思政教學的媒介,通過網絡傳輸,實時進行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縮短了師生交流的時效,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可以更好地發揮“第二課堂”的功能。利用微信平臺進行思政課教學主要是利用了微信的以下功能:
一是微信的即時功能。它可以跨越教學的時間和地點,突破了傳統的思政課教室教學的界限,既可以進行“一對一”的交流,可以更好地與學生就問題進行針對性的溝通,也可以實現“一對多”的互動,新穎的線上互動不僅增加了思政課教學的趣味性,也方便教師實時得到教學的反饋。教師在教育的過程中不再是教育主體,以線上教學的方式,既增加了教師的神秘感,也拉近了師生距離感,使一些面對面不敢說、不能說的問題,可以戴上“微信”的面具,進行溝通交流。
二是微信的趣味功能。學者張玉琴(2015)在《微信公眾平臺在高校中的應用與研究》一文中,利用微信平臺擴大學校的影響力,滿足各學校間的互動交流,為師生傳遞校園動態資訊。微信的朋友圈可以師生共同分享生活趣事,從學生的生活中方便捕捉學生感興趣和當下流行的信息,可以豐富思政課教學的內容,從而在教學中主動以學生感興趣的內容為切入點,既可以是典型事件的事例講解,也可以是某件事情的心理感悟。在微信的交流溝通中,學生教師可以以表情包的發送來表達自己的直觀感受,沒有語言的生硬,而轉為趣味的圖片,彌補了傳統思政課教學效果與否的反饋功能。
三是微信的開放性,微信無界限的傳播和交流,不同專業,不同年級的學生以微信群為平臺溝通交流,改變了原本單一的學習方式,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和接受方式,遵循自己的興趣,拓寬學習的方式方法,同時可以自己選擇分享與否,對知識進行再次傳播的同時,加深了對學習內容的理解,人人都可以是教學內容的發現者,人人也可以是知識的傳播者,是教學的主體。開放的交流方式,將被動學習改為主動接受。同時,思政教師可以根據自身興趣,建設自己的公眾平臺,將思想政治教育從課堂的短暫教學方式變為永久的分享,既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也方便學生即時查閱理解,增強了知識的開放性。
由此可見,運用微信平臺進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勢在必行。然而現實教學中上思政教學存在著一定的現實問題,最首當其沖的是教育的公平性問題。
2 農村思政課微信教學存在的問題
隨著改革的推進,小康生活的到來,農村的教育事業經歷了大刀闊斧式的變化,與我們固有中的樣子孑然相反,轉而是寬敞的教室,堅固的宿舍,軟硬件設施已經配備比較完全,但隨著新一輪的課程改革,農村教育也存在相應問題,線上教學,尤其是思政教學問題突出。
一是線上教學缺乏技術支持。農村教學課程多,時間緊,任務繁重,專科老師的線上配備不是很完整,大部分課程課堂教學還是依靠單純的講授式,靠黑板和書本來進行;到線上教學時,存在信息網絡不完善,學校不支持硬件設施,部分學校在進行實際的線上教學時停留在上派下達的機械式的完成任務的情況,沒有結合實際現實狀況,讓很多任務變成了紙上談兵,耗時耗力卻無法正確進行線上教學。同樣,教師不能盡快或者不能完全使用網絡軟件等問題也暴露出來,據統計,農村教師大多年紀較大,往往在電腦和手機的使用上不能盡善盡美,絕大部分只是進行微信內容的轉載和單一去信息的發布。
二是線上教學缺少家庭支持。由于農村還依舊存在一些外出務農,留守學習或者家庭條件的限制問題的情況,使得農村進行線上教學時參與人數較少,學生出于各種意愿存在不能和不愿參加的現象。同時,線上教學質量的把關無形中落在了家庭家長身上,不同課程、不同教師對于線上教學的方式可能都不甚相同,學生無法理解,教師委派作業,實際學習中學生的學習狀態、理解程度都增加了家長的任務量,有些家長沒有時間或者水平不足無法輔導教學,長久下去,家長便會對線上教學存在一定的抵觸心理。
三是線上教學缺少社會支持。隨著網絡的普及,無線網絡在城市的普及已經趨近于百分之百狀態,而部分農村由于地處偏遠或者資費問題,無線網絡的普及率較低。由于進行線上教學的設備大部分都是手機或者電腦終端,手機和電腦的質量、信號強度等問題都會影響線上教學的進行。同時,線上教學時網絡的運用會存在網絡信息的推薦,一些良莠不齊的信息可能會在網絡教學時在學生中推廣,終端設備無法辨別學生的學習狀態,從而滋擾了學習效果。
3 農村思政課微信教學開展的相應對策
基于以上存在的問題,為保證思政課教學的良好實施,線上思政教學可以基于微信平臺,正確開展線上教學:
(1)堅定政治性。農村思政課的開展要求思政課教師具有鮮明的政治立場,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思政課作為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需要發揮正確而堅定地教學作用。線上思政教學更是如此,新形勢下,農村思政課教學在微信平臺的教學面臨巨大挑戰,網絡信息良莠不全便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增強了教師和學生的眼界和知識面,但同時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一些西方不良信息也參在其中,基于此,農村線上思政課教學便需要堅定政治立場。首先便是教師政治立場的堅定,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正確把握信息選擇,積極構建良好的微信平臺,將愛國主義賦予在線上教學中,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利用網絡,運用微信平臺傳播出去,努力規范網絡的政治性,積極引導學生的言行同社會基本規范相適應,同思想政治道德相規范,只有這樣,學生在網絡世界才能具有辨別是非的基本能力,才能進行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思政課教學才能更好的進行下去。
(2)堅持實際性。馬克思主義實踐論是我黨一直堅持的優良原則,同時也是思政教育應該一直堅持的原則。利用微信進行線上教學,更應注重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原則,線上教學不能只注重教學的結果,更應走進生活,貼近學生,融入學生,滿足學生不斷增長的好奇欲并轉發為求知欲,緊跟信息網絡的發展,將實際生活中學生感興趣的熱點運用馬克思主義視角進行正確解讀,將學習中的難點,運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則由難到易逐步理性剖析。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說是做人的工作,必須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讓學生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在網絡時代,運用微信進行線上教學要轉變主體思想,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要承認他們在網絡運用中的閃光點,因勢利導,將閃光點運用到生活和學習中去,將對網絡的運用轉化為思想的轉變和就業意識的轉變。同時,農村思政課教師利用網絡,運用網絡的同時,一定要了解到學生的實際,及時有效地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和需求進行線上教學,發揮教育的作用,設計實行具有時代性、時效性的課程,使得思政課不再是學生被動學習,而是學生可以主動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參與到思政課的學習中來。
(3)加大技術支持。加強對思政課的重視,首先要加強農村學校對思政課的重視,思政課教學漫長又復雜,不是成績和升學率可以說明的,所以各農村學校要站在長遠的角度,站在學生發展的立場,抓好思政課的建設,給予時間和資金的支持,從而加大資金投入,將思政課線上教學落實到實處。加大農村硬件設施的投入,為思政課線上教學給予最根本的設備保障,投入專業設備和技術人才的引進,培養教師的微信教學能力,專業管理微信平臺,控制輿情研判,把握好學生的思想言行動態。鼓勵年輕優秀的教師下到農村,投入微信教育教學的創新中去,實行獎勵機制,鼓勵年輕教師運用網絡,創新教學內容和方法,而不是一味的照搬照抄,鼓勵原創信息和教學內容,以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內容為基礎,對熱點和時事進行加工提煉,輔之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圖片、音樂和視頻等推送發布,利用微信平臺創造更多更好的思政課程。同時,配之以相應的教學考核機制,使得微信教學不再是附加品,而是教學的一部分,讓運用網絡教學再也沒有后顧之憂。農村學校更應加大宣傳,加強微信教學的質量,提升公眾號的影響力,提升學生的關注度,使得線上微信教學可以發揮最大效能。
(4)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政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思政課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課教師責任重大。思政課的教育教學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長久的對學生進行整體而又系統的教育。這就需要各農村學校要加強對思政課教師的重視,不斷提升教師的素質,把思政課教師的培養作為一項長期的工作來進行。進入全媒體時代,思政課教學也應與時俱進,思政課教師也要隨之加強自身素質。一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論素養。一個思政課教師,只有自身具備扎實的理論功底,堅實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信仰,才能應對網絡的發展,才能在現實教學中悉心為學生的各種問題答疑解惑。二是加強對微信平臺的認知,農村線上思政課的開展需要思政課教師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操作、運營和維護。大部分農村教師年紀較大,在技術方面可能不如學生掌握的熟練,這就需要農村學校及時開展信息課程培訓,普及微信在教室中的運用,各教師也需要加強交流合作,分享教學經驗,提高微信教學能力。
農村興,小康行。農村作為脫貧攻堅的重中之重,更應加強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鼓勵農村學校投入技術和精力去展開線上教學,普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展開,給予一定的政策支持;鼓勵教師投入思政政治教育中去,鼓勵農村教師運用網絡,尤其是微信這一基本網絡平臺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增強創新意識,學習新技能,從而應對全媒體時代,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運用微信平臺,拉近師生的距離,掌握學生的動態,從而增強思政的親切感。運用微信平臺,展開線上思想增值教學,可以更好的加強農村的教育教學水平,提升農村學校的教育設備和設施,提升農村學生的綜合素質,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儲備堅實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張玉琴.微信公眾平臺在高校中的應用與研究[J].科技視界,2015,(08):210.
[2]習近平.堅持立德樹人實現全程育人[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6-1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