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隨著教育改革,新課標下的中學語文課堂教學有了很大的變化,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本文基于新課標背景下探討中學語文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原因分析并提出解決措施。
關鍵詞:新課標;中學語文課堂;教學;問題
一、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問題
(一)導入枯燥單一
中學語文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導入往往是枯燥單一的,單槍直入式地進入課文,學生還未調整到學習的最佳狀態時,教師已經展開教學,這種教學效果將大打折扣。而且在中學中,教師往往為節省時間,加快教學進度,不再設想新的導入形式,以求快速完成一節課的教學任務。這就造成學生的語文課堂參與度大大降低,影響了語文教學地實施。
(二)弱化說、讀
中學語文課堂教學呈現一種以教師講為主的教學模式,對學生的說和讀的能力訓練進行了弱化,給予學生發展的機會逐漸在減少,主要表現在:
缺乏小組學習方式。小組學習利用的是學生不同的性格和能力,為完成同一個目標,在學生群體見展開交流互動。這有利于文本的深刻探究,但是在語文課堂上教師很少采用小組討論、合作,這也就導致了給予學生“說”的機會大大減少。
錯誤運用朗讀方法。中學語文課堂教學對待朗讀的方法運用不當,比如在“有感情地朗讀”上,語文教師片面追求感情式朗讀,然而實際中教師也并沒有正確引導學生帶著情感走進文本,僅通過改變聲音的強弱獲取朗讀技巧,使語文教學陷入了另一個誤區。
(三)讀寫分離
語文課堂存在一種現象,即“君子動口不動手”,學生練就了一張巧嘴,卻留下了一雙笨手。中學語文教學重應試輕實踐,閱讀上涉獵僅靠課本,很少閱讀經典名作;作文教學脫離學生實際,追求華麗辭藻的文章。孫養德認為讀寫結合訓練要在合適的情況下進行當堂練筆,而這一點需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文章的形式,尋找學生語言發展的切入點等幾方面入手,再據此進行訓練。
二、原因分析
(一)學生學習興趣缺乏
學生的主體性未在語文課堂上突出,這對學生的學習語文興趣大打折扣,在語法和日常詞語積累的泥淖中,無法體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特別是,語文基礎較差的學生,喪失了對語文學習的信心,長此以往很難不造成惡果。
(二)教師對新課程標準認知不足、自身素質不到位
中學階段,大多數的語文教師存在新課標的認知不足,教學理念固化的問題,將考試成績作為評價的唯一標準,從而無法快速接受和支持新課標的理念。更有甚者,他們以分散學生注意力,難以確保良好的教學秩序和掌控教學時間為由,反感互動式的語文課堂。因而,這些教師對新課程標準改革中的新方式存在一定的程度抵觸。
(三)語文教研有待加強
尋找合適的語文課堂教學,基于新課標,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考慮當地學生的文化背景、經濟基礎等,結合學校特色,這是中學語文教研目前急需研究的方向。在中學語文教研上以傳統的成績作為唯一標準的評價已經過失,語文教研應該尋找新的途徑解決問題。
三、改進建議
(一)促進師生多對話
基于新課改的環境下,一個新的“對話教學”理念應該出現在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上,這要求教師、學生和文本之間能夠平等對話。所以,在教學實施中,教師應該積極鼓勵學生敢于質疑,從疑問中探索文本,使得對話更加真實。
(二)加強讀寫結合
為改變讀寫分離,語文教師可通過訓練讀寫結合的方法。學生需要做到“閱讀”吸收,“寫作”傾訴,有利于高效課堂的打造。語文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閱讀訓練的同時可以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就如在學習課文《愛蓮說》的時候,可以幫助學生學習“托物言志”的表達方式。在教師與學生的交流下,讓學生明白托物言志是作者借用某物來表達自己的志向,并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寫一篇作文,做到學以致用。
(三)教師自身提升能力,正確理解語文學科的性質
中學語文教師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素質,結合時代背景,創新教學理念,運用新的形式的教學方法和工具。改變在傳統的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只注重學生對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通過反復練習,從而使學生喪失對語文學習的樂趣的固化理念,而要在課堂上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注重選材內容豐富和不同的體裁,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四、結語
基礎教育追求的是素質教育,新課標的改革受到時候了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在這個大的背景下,中學語文課堂教學要立足于這一潮流中,勢必要改變理念,解決課堂中存在的問題,作為新時代的語文教師更應該從思想和方法上得到提升,讓中學語文課堂越來越高效。
參考文獻:
[1]孫養德.語文教學問題的反思[J].文學教育(下),2020(05):142-143.
[2]帥魁先.新課程改革下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問題及對策研究[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7(3):138-139.
[3]魏琳.四個角度解決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問題[J].新課程(下),2018(06):58.
作者簡介:張晨玲(1997-),女,漢族,浙江海鹽,浙江海洋大學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學科語文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