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艷芳
摘要:隨著國家對小學教育越來越重視,在小學階段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計算能力、歸納能力是學好小數數學的關鍵,對于小學數學六年級來說是對整個小學階段對知識的梳理和歸納,所以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非常的重要。六年級是進入小學的整個復習階段,在這個階段里要對知識進行總結,對知識進行鞏固。對于六年級數學復習階段來說,不再是老師講授新知識,也不再是老師對知識進行梳理,而是需要靠學生自己對知識進行歸納、進行總結。
關鍵詞:六年級數學;總復習;歸納能力
小學六年級數學知識相對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知識也相對比較復雜,所以需要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使知識更加系統也更有條理性,這樣在考試的時候能夠加速知識的提取速度。復習階段將數學知識更加完整有體系,這樣能夠使知識更加連貫,每階段的數學之間都是有聯系的,又相互銜接,需要引導學生進行歸納、概括使知識更加的系統化。
一、歸納能力的必要性
在學習過程中為了引導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鞏固,將新學知識進行學以致用,則必須要經歷對所學知識進行歸納和概括的過程。小學六年級數學課程需要學生掌握很多的知識點,如果沒有條理地進行總復習就會導致學生對所有知識點產生混亂的感覺,其實數學知識都是有條理、有順序的,通過教師引導學生將所有知識進行歸納和總結,可以為學生梳理所學知識點的順序以及復習思路,并在歸納過程中總結知識點的重點和難點。
例如在小學階段所有的圖形題,從認識長方形的特征到掌握長方形的周長公式,再到后面長方體的體積計算這是知識由淺入深、有順序性學習的一個過程,如果學生能夠將知識進行歸納這樣腦海中的知識體系就會更加的清晰,也方便學生在復習過程中將時間進行合理的分配,重點突破復習知識的重、難點。
二、歸納能力培養策略
隨著學生進入六年級,學生已經基本掌握了學習的思路和技巧,每次學校開展階段性測試時,學生都會經歷一次復習的過程,學習要以學生為中心進行開展,在復習過程中教師也起到至關重要的引導作用,通過培養學生歸納總結能力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復習效果。
(一)制定相應練習計劃,培養學生歸納總結意識
小學階段是學生培養學習素養的重要過程,任何學習技巧都是通過練習而培養出來的。教師在復習過程中通過制定具有順序性的練習題從而為學生梳理知識點的順序性,逐漸使學生在潛意識中學會將知識點進行歸納和總結。例如在六年級復習題中會有大量的計算題,教師可以制定一些簡單些的計算題,然后逐漸加深難度,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并將計算型題目歸納為一個類型進行復習,同樣還有圖形面積類問題等。同時學習離不開生活實際,通過引導學生利用數學知識聯系到日常生活中,使學生明白數學知識的重要性,從而對數學知識更加感興趣,并逐漸培養出數學學習素養。
(二)培養學生探索多種解題方法
數學知識相對于其他語言類課程而言,數學題目的解答有時更具有開放性,通常會遇到一個問題對種解題思路的情況。復習知識就是引導學生將所有的知識點融合在一起,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解題能力,教師在針對一些多解題方法習題時,應當鼓勵大膽去探索新的解題思路。
例如有這樣一道比較典型的數學題目:學校組織慶典活動,要求學生們動手做一些手工物品,小明和小紅想要通過疊千紙鶴來參加活動,小明如果單獨疊千紙鶴,需要兩個小時完成,小紅單獨疊,需要一個小時完成,小明小紅一起疊千紙鶴,完成時小明一共疊了12個,問他們完成時一共疊了多少個。通常這樣的問題常規解題思路就是,先計算使用的時間,再求總數。同時還有一種解題思路就是先計算小明疊的數量與總數之間的關系,再計算總數。通過兩種不同的解題思路使學生學會歸納和舉一反三的能力。
(三)習題歸納和總結
學生在復習過程中會通過一些習題來檢驗自己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教師要引導學生將同系列、同知識點的習題進行歸納,逐漸總結出同等問題的解題思路。同時學生在做習題時,教師要教導學生明白解題不單單是解答一道題,而是解答類似相同的所有題型,不管是題目中改變了數字還是改變了題目背景,學生都應在讀題中發現題目中的關鍵詞和關鍵問題點,將習題類型進行劃分,運用自己歸納出來的解題思路進行解答,這樣既增快了學生的解題速度,同時也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復習效果。
三、結語
總而言之,歸納能力是小學六年級數學總復習的重要方法,通過引導學生歸納習題類型,探索多種解題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復習效果。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善于開發探索有效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掌握數學學習核心素養,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楊建民.小學六年級數學總復習中學生歸納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中),2017(03):219.
[2]張淑娟.小學六年級數學總復習中學生歸納能力的培養[J].報刊薈萃,2018(01):185.
[3]邢雪枝.小學六年級數學總復習中學生歸納能力的培養心得[J].文理導航(下旬),2017(0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