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 嵐
(重慶市第四十二中學 重慶 400000)
從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學,函數的概念一直貫穿著我們的數學學習,但由于函數比較抽象,所以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函數定義課也是大家在授課過程中很難突破的一堂課。有幸欣賞到一節函數定義的講授課,覺得很有韻味,現將此堂課與大家一起分享
課例重現:用學生熟悉的旋轉木馬、激流勇進、摩天輪三個動態游樂項目引入課題,教師提問:在視頻場景中出現了哪些游樂項目?追問:它們各自存在哪些變量呢?在引入環節,授課教師理解教材、深挖教材、巧變教材,將教材配置的圖片變為動態視頻。而函數也是研究變化過程中兩變量之間的關系,與之前學習的靜態數學有所不同,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動態的現實世界,從而探索動態變化過程中的內在依賴關系,并用數學語言表達這種依賴關系。

挖掘教材中的引例,在旋轉木馬的引例中巧妙地引出自變量的取值范圍。這一處顯得恰當、自然。
課例重現:在學生給出自己觀察所發現的速度、時間、高度等量的關系后,教師從自己的視角對每一個播放視頻進行分析。視頻1:旋轉木馬個數與木馬層數的關系;視屏2:速度與時間的關系;視屏3:由學生在教材中完成高度與時間的關系,在網格圖紙中研究其圖像的點的特征。并列表格板書。

教師解讀三個視頻之后,板書函數定義,并對定義中:“一個變化過程中”“兩個變量”“對于自變量的每一個值因變量有唯一確定的值與之對應”重點字詞進行解讀。之后向學生1755年,瑞典數學家歐拉給出的函數定義。

這堂課函數定義的得出并不是生搬硬套。先通過三個娛樂項目的板書列表展示,再由老師引導學生歸納。教師并沒有在學生出現困難的時候著急,仍能鼓勵學生張口說,表達出來。當學生集體敘述了函數定義之后,教師繼續引導學生看書,教師板演定義,讓學生通過閱讀教材,準確、嚴謹定義函數。
難能可貴的是,此時教師沒有停止定義的講解環節,繼續對定義進行勾畫,解讀定義,突出重點。同時授課教師關注數學文化對學生的影響,有助于學生數學素養的提高。
環環相扣、不急不躁,巧引導妙解讀,此時突破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例題設計并不多,但的確很典型。典例講解以點評為主,不自圓其說,調動學生回歸知識的本質:函數的定義。
在例題講解過程中授課教師對學案中典例剖析1題中的圖②及典例2中C選項,再次用定義解剖:當自變量的值確定,因變量有唯一確定的值與之對應。讓學生從反例中再次感知因變量“唯一確定”性。

整堂課,授課教師用語精煉,這也是這堂課的關鍵。函數定義這節課忌諱講得多,講的繁,語言精煉,避免學生混淆。
數學素養的培養不是虛無縹緲的,而是實實在在地,要通過數學知識或題目作為載體而體現。我們在平日的教學中只能滲透數學素養,而不能強加灌輸。
本節課,學生小結,教師小結。授課教師在小結中提到函數數學思想方法,體現數學的價值,滲透數學素養。我們的教學不是想要學生成為數學家,更多的希望學生借助數學知識的學習,學會數學思想方法,培養數學素養,從而用數學思想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讓學生的生活更條理,更美好!
五、巧搭配,妙回歸
這堂課在白板、多媒體、PPT、板書之間穿梭,但每一個工具的使用很恰當,不累贅。極妙之處為授課教師并沒有丟掉教材,反而引導學生看教材、讀定義、賞數學文化。可以看出教師在設計中活用教材更尊重教材。

學生只有親身經歷數學化活動,才能真正形成數學核心素養。這堂定義課沒有死記硬背,機械訓練,是在與學生共同探究中獲取數學知識,感觸數學思想方法。不做作,不花哨,巧妙設計,給人清新、自然的數學味兒!
在此很感謝程老師的精心設計,精彩展示,讓我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