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振,張會君,張春頎,侯百靈
1.錦州醫科大學護理學院,遼寧121001;2.錦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工作場所暴力是指在工作地點發生的身體攻擊或心理威脅[1]。垂直暴力是工作場所暴力的一種,是指在嚴格的等級制度中處于不同地位的同事間的暴力,或者上級對下級的暴力[2]。長期以來,護生在臨床實習過程中常因不熟悉工作環境、操作流程和規章制度以及缺乏臨床護理技能導致他們在醫院等級制度中處于邊緣狀態[3]。這些因素可能使護生在臨床護理實踐中更容易受到垂直暴力的威脅。復原力是指在危機情境或壓力事件中,個體通過自身的人格特質衍生出積極的應對方式,以獲得良好的適應結果[4]。對于護生而言,復原力不僅對維護職業自我效能有重要的幫助,而且對其身心健康及生活質量也會產生較大影響[5]。Roy 適應模式是由美國護理理論家Roy 于1975 年提出的廣域性理論,該模式以適應為核心,深入系統探討個體應對外界刺激過程中的適應機制、適應方式和適應過程[6]。Roy[7]認為,人的生命過程就是對內外環境的各種刺激進行主動適應和調整的過程。國內對于護生工作場所暴力的研究較為普遍,但主要集中在發生率、發生類型等方面的調查分析,而復原力對護生工作場所垂直暴力的重要影響卻鮮有報道。本研究旨在Roy適應理論的視域下探討具有不同復原力的實習護生在工作場所遭受垂直暴力的現狀、應對及個人影響方面是否存在差異,以及護生復原力是否能夠作為Roy 適應模式中應對垂直暴力的部分保護性因素,為預防實習護生在工作場所垂直暴力提供參考依據。
1.1 研究對象 2019 年12 月—2020 年1 月采用便利抽樣法對遼寧省錦州市3 所三級甲等醫院的245 名實習護生進行問卷調查。納入標準:①2020 年應屆實習畢業護生;②知情同意,自愿參加。排除標準:①溝通存在困難者;②休學或病假不在崗者。
1.2 研究方法
1.2.1 研究工具
1.2.1.1 一般資料調查問卷 自行編制問卷,內容包括性別、年齡、家庭結構、出生地、教育程度、職業認同、敏感人格以及實習前工作場所垂直暴力的相關知識8 個項目。
1.2.1.2 實習護生工作場所垂直暴力問卷 由研究者根據相關文獻[8-11]及專家咨詢自行編制問卷,目的在于對實習護生遭受工作場所發生垂直暴力事實進行現況調查,內容包括實習護生工作場所垂直暴力的發生率、發生類型、施暴者、個體應對以及影響5 個項目,其中類型與施暴者為多項選擇問題,其余為是非題。問卷總的Cronbach's α 系數為0.698,經專家咨詢內容效度良好。
1.2.1.3 大學生復原力量表 由國內學者陽毅[4]編制,包括6 個維度,共31 個條目,用以評估個體在危機情境或壓力事件中的適應情況,每個條目采用Likert 5 級評分法,各條目累計得分為量表總分,總分為31~155 分。該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已在臨床廣泛應用,其總的Cronbach's α 系數為0.86,分半信度為0.63。
1.2.2 資料收集方法 研究者與各醫院護理部取得聯系并得到各科室護士長及護生的支持與配合,由研究者向研究對象說明研究目的及填寫問卷的注意事項,在規定時間內匿名填寫并收回,檢查、剔除無效問卷。實際發放問卷260 份,收回有效問卷245 份,有效應答率為94.23%。
1.2.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 軟件進行t 檢驗、二元Logistic 回歸分析,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實習護生的一般人口學特征 本研究共調查臨床實習護生245人,其中男14人,女231人;年齡:≤21歲75 人,22~23 歲107 人,≥24 歲63 人;家庭結構:多代家庭23 人,原生家庭194 人,單親家庭20 人,重組家庭8 人;出生地:城市101 人,農村144 人;受教育程度:專科141 人,本科69 人,研究生35 人;職業認同情況:不認同63 人,不確定79 人,認同103 人;敏感人格情況:沒有46 人,偶爾179 人,經常15 人,總是5 人;沒有實習前垂直暴力相關知識150 人,有實習前垂直暴力相關知識95 人。
2.2 實習護生工作場所垂直暴力的發生率、類型和施暴者 245 人中,有215 人(87.8%)經歷過工作場所垂直暴力,多數施暴者源自非教學關系的護士。實習護生遭受了9 種不同類型的工作場所垂直暴力(見表1),其中占比前3 位的依次為被迫做一些瑣碎而無關緊要的事、在護理業務能力上被輕視、受到了敵意對待或威脅恐嚇。

表1 實習護生經歷工作場所垂直暴力的類型(n=215)
2.3 不同垂直暴力應對方式實習護生復原力得分(見表2)
表2 不同垂直暴力應對方式實習護生復原力得分比較(n=215,±s) 單位:分

表2 不同垂直暴力應對方式實習護生復原力得分比較(n=215,±s) 單位:分
垂直暴力應對保持沉默,獨自忍受分類t 值0.258 P>0.05與施暴者溝通并相互理解?2.102<0.05向家人或朋友傾訴?2.238<0.05向上級舉報?1.526>0.05提醒自己加倍努力變優秀否是否是否是否是否是人數78 137 121 94 178 37 168 47 16 199得分103.47±11.82 103.01±12.95 101.61±12.24 105.20±12.66 99.03±13.22 104.05±12.24 102.50±12.48 105.64±12.53 95.69±13.47 103.79±12.28?2.518<0.05
2.4 不同工作場所垂直暴力影響實習護生復原力得 分(見表3)
表3 不同工作場所垂直暴力影響實習護生復原力得分比較(n=215,±s) 單位:分

表3 不同工作場所垂直暴力影響實習護生復原力得分比較(n=215,±s) 單位:分
垂直暴力影響生理不良反應(如疲勞、失眠等)分類t 值1.058 P>0.05心理負面影響(如焦慮、沮喪等)2.019<0.05考慮離開護理行業3.062<0.01嚴重懷疑自己的能力否是否是否是否是人數113 102 63 152 114 101 43 172得分104.06±12.97 102.21±12.00 105.84±12.70 102.08±12.32 105.60±13.39 100.46±10.90 102.56±14.08 103.33±12.15?0.364>0.05
2.5 實習護生工作場所垂直暴力影響因素的二元Logistic 回歸分析 以一般人口學資料和復原力得分作為自變量,以護生垂直暴力的發生情況作為因變量進行二元Logistic 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年齡、教育程度、職業認同、敏感人格、復原力總分是影響實習護生工作場所垂直暴力發生的重要因素(P<0.05),見表4。

表4 實習護生工作場所垂直暴力影響因素的二元Logistic 回歸分析
3.1 實習護生工作場所垂直暴力現狀 臨床護理實踐已成為護理教育計劃中專業技能學習和社會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實習護生遭受工作場所垂直暴力的情況堪憂,87.8%的實習護生均遭受過工作場所垂直暴力,這與蔡建政等[12]研究結果一致。此外,護士是工作場所垂直暴力的主要來源,這也類似于其他研究[13-14]。在本研究中,實習護生工作場所垂直暴力最常見的類型是被迫做一些瑣碎而無關緊要的事情,從側面反映出科室護士并未給予實習護生充分信任及提供鍛煉其護理技能的機會[15],81.4%的實習護生在護理業務能力上經常被輕視的調查結果恰好證明了上述觀點。護生在臨床實習中受到垂直暴力后對其生理和心理均產生較大的負性影響。提示工作場所垂直暴力可能會成為影響護士團隊組織和專業保留的重要因素[16]。Roy認為,人的生命過程是對內外環境各種刺激不斷適應的過程[17]。當經受工作場所垂直暴力的負性影響后,92.6%實習護生產生時刻提醒自己不斷努力,變得更優秀的心理暗示行為,發揮其主觀能動性,以更好地應對工作場所垂直暴力。
3.2 實習護生遭受工作場所垂直暴力的影響因素 本研究結果顯示,實習護生的年齡、教育程度、職業認同、敏感人格及復原力總分是影響其工作場所垂直暴力發生與否的重要因素(P<0.05)。以往工作場所暴力的相關研究[18-19]顯示,年齡多為保護性因素。本研究得出類似結論,即年齡越大的護生在臨床護理實踐中垂直暴力發生率越低。教育程度也是實習護生工作場所垂直暴力的影響因素,與相關研究結果[20]相似。具有較高學歷的實習護生具備更全面、更深刻的專業知識和熟練的臨床護理技能,他們可以高效地完成臨床工作,進而得到臨床護士的認可與信任,故他們可以避免或減少工作場所垂直暴力的發生。此外,具有較高職業認同的實習護生也可有效避免或減少垂直暴力的發生。相關研究表明,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可提高護生的職業認同[21]。故在臨床護理實踐前或實踐過程中可采取有效措施,如開展職業生涯規劃課程、講座、游戲等活動,以改善實習護生的職業認同。本研究結果顯示,當實習護生的人格更加敏感時,工作場所垂直暴力的發生率也更高。性格敏感的人會非常在意他人的語言、表情、動作等,甚至會夸大和歪曲他人表達的真實想法[22]。然而,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即未使用專業的職業認同感問卷和人格量表,可能會導致實習護生職業認同感和人格的偏倚。本研究發現,復原力是實習護生工作場所垂直暴力發生的重要保護性因素。具有較強復原力的人能夠從成功中獲取所需知識,專注于創新,并且他們善于利用自身優點[23],這與本研究結果一致。當復原力水平較高時,實習護生則有較大的勇氣面對暴力行為,與施暴者進行溝通并取得理解。此外,具有較高復原力的護生能夠有效適應臨床護理工作以及外部環境帶來的壓力,時刻提醒自己不斷努力,在各方面變得更加優秀[9]。值得注意的是,復原力較高的實習護生與家人或朋友傾訴的可能性較低,一方面,由于較高的復原力和適應力,在臨床護理實踐所產生的垂直暴力及外部環境壓力較少,缺乏傾訴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具有較高復原力水平的實習護生可以更好地自我調節,積極適應臨床護理實踐所產生的各種壓力[24]。因此,基于復原力在實習護生臨床護理實踐中的保護作用,臨床護理管理者有必要開展彈性訓練,提高實習護生的復原力,使其更有效應對垂直暴力事件。
3.3 實習護生應對工作場所垂直暴力的策略 實習工作場所暴力會對護生的身心狀況、護理質量以及病人安全產生嚴重的威脅,進而增加離職風險[25-27]。首先,護生在平時的工作中應積極培養自身的心理復原能力,不斷提升職業認同感;在發生垂直暴力后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減輕人格敏感程度,發揮其主觀能動性,與施暴者進行有效溝通,努力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其次,護理管理者及臨床護士應端正心態,善于發現實習護生的優點,鼓勵護生在臨床實習中發揮積極作用,向他們分享多年來積累的臨床護理經驗,以便更好地指導護生臨床護理實踐,為提升整體護理滿意度奠定基礎。最后,護理管理者應在實習護生中積極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開展豐富多樣的心理彈性訓練,提高實習護生的職業認同和心理復原能力,使其在遭受工作場所垂直暴力后能夠采取積極的手段解決問題。
工作場所垂直暴力事件會給實習護生的身心造成一定的消極影響,但大多數實習護生都能夠憑借自身復原力進行自我調節,適應并高效應對相關壓力。本研究為臨床護理管理者及護理教育者深入研究實習護生工作場所垂直暴力提供了相應依據,臨床護理管理者應重視這一現象,積極改革管理觀念與手段,營造良好的護理實踐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