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雅寧,劉 瑤,韓 影,許麗雅,齊麗娜
華北理工大學,河北063000
據調查,我國現有老年人22 200 萬人,占總人口的16.1%;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為60%以上,心理健康率為30.3%,自殺死亡率為47.8/10 萬,位居第4 位[1]。社會參與是有效提高老年人身心健康和生活幸福感的關鍵途徑。有研究顯示,社會參與度高的老年人其功能性殘疾發生率、心理問題產生率、死亡風險率可降低15%以上[2-4]。如何提高老年人社會參與水平,是社會人口學領域研究熱點。“護航模型”是用發展和生命歷程的視角來描繪社會關系網絡圖景,基于“護航模型”理論,社會網絡關系在個體與社會互動中發揮“護航者”的角色,個體可以與不同“護航軌道”中的社會關系形成互動,獲取社會支持,促使個體應對困境與壓力[5]。本研究引入“護航模型”,從個人、家庭、社會3個層面,深入分析老年人社會參與的影響因素及作用機制,并在此基礎上構建老年人社會參與提升路徑。
1.1 研究對象 2017 年9 月—2018 年8 月,整群抽取華北理工大學附屬醫院3 個社區衛生服務站轄區內有完整健康檔案的850 名社區老年人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年齡60 歲以上;②在該社區居住1 年以上;③經研究者說明本研究目的后,自愿參與本研究。排除標準:①存在重度認知障礙、嚴重精神疾病者;②表達和理解困難,存在嚴重溝通障礙者;③失聰、失明、癱瘓,且在照護者協助下仍無法完成問卷者。
1.2 調查方法 采用一般情況調查表、社會參與指標體系、心理幸福感問卷對社區老年人進行問卷調查。①一般情況調查:自行設計調查表,包括性別、年齡、家庭結構、文化程度、身體情況、社區功能等。②社會參與水平調查:采用位秀平構建的社會參與指標體系[6]評價社區老年人的社會參與水平。采用5 級計分,得分越高,表明老年人社會參與水平越高。本研究以社會參與總分得分前25%為社會參與高水平組、中間50%為社會參與中水平組、后25%為低水平組。③心理幸福感調查:采用苗元江等[7]編制的心理幸福感問卷,該問卷共有33 個條目,包括友好關系、利他行為、健康關注、生命活力、自我價值和人格成長6 個維度。采用Likert 7 級計分法,各維度總分等于各維度條目的得分之和,量表總分越高,表明心理幸福感越強。本研究以總分得分的前50%為好,后50%為差。④自我感知老化:采用Barker 教授編制,胡蘊綺[8]漢化的感知老化問卷(Aging Perceptions Questionnaire,APQ)。該問卷分為積極維度和消極維度,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數為0.884,分量表Cronbach's α 系數為0.665,0.869,可用于我國老年人自我感知老化的調查。本研究將各維度得分的前25%劃為高分組、中間50%劃為中分組、后25%劃為低分組。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 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定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 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采用多元線性回歸分析老年人社會參與水平影響因素。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不同特征老年人社會參與得分比較(見表1)
表1 不同特征老年人社會參與得分比較(n=850,±s) 單位:分

表1 不同特征老年人社會參與得分比較(n=850,±s) 單位:分
項目性別分類P男女統計值t=?0.330>0.05年齡F=11.602<0.01家庭結構t=?3.503<0.01文化程度F=2.808>0.05身體狀況t=4.964<0.01家庭關懷度t=?5.616<0.01社區功能60~69 歲70~79 歲≥80 歲獨居與家人同住小學及以下初中、高中專科及以上下降良好一般良好一般良好t=?10.818<0.01負性生活事件F=102.317<0.01積極感知老化無輕重高一般t=5.487<0.01消極感知老化高一般t=?5.709<0.01心理幸福感好差人數429 421 349 402 99 156 694 640 150 60 459 391 244 606 197 653 562 206 82 413 437 422 428 433 417得分25.37±5.07 25.48±5.01 26.05±4.81 25.41±5.13 23.32±4.86 24.16±4.06 25.71±5.19 25.23±5.05 25.74±5.01 26.73±4.76 26.21±4.71 24.51±5.25 23.93±4.90 26.03±4.96 22.24±4.64 26.39±4.74 26.80±4.82 23.94±3.75 19.73±4.16 26.38±5.24 24.52±4.66 24.45±4.71 26.39±5.16 23.43±4.34 27.50±4.86 t=?12.907<0.01
2.2 老年人社會參與影響因素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以老年人社會參與量表總分為因變量,以單因素分析中有統計學意義的指標為自變量,按α入=0.05、α出=0.10 的標準,釆用向前逐步法作多元線性回歸分析。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家庭結構、身體狀況、家庭關懷度、社區功能、負性生活事件、積極感知老化、消極感知老化和心理幸福感均是老年人社會參與的影響因素。見表2。

表2 老年人社會參與影響因素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2.3 “護航模型”視角下老年人社會參與影響因素的路徑分析 為進一步分析老年人社會參與作用機制,本研究分析了各變量與社會參與之間的路徑關系。結果顯示:心理幸福感、社區功能的直接作用較大,家庭結構、年齡、次之,文化程度的直接作用最小,不必過多考慮。通過分析各個間接通徑系數發現,自我感知老化通過心理幸福感對社會參與總分影響的間接作用較大,其間接通徑系數為?0.30。一般資料、心理幸福感、社會支持對社會參與有正向預測作用,自我感知老化對社會參與產生間接預測作用。模型可收斂,模型中所有通徑系數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圖1 社區老年人社會參與影響因素的預測模型
社會參與被定義為參與到社區與其他人互動的活動中,是成功和健康的要素[9]。提升老年人社會參與水平,需明確其形成的機制,增強其保護因子的積極作用。老年人的社會關系網絡似護航者,在老年階段為老年個體提供支持,應對變老所產生的壓力。“護航模型”是運用發展的視角探討并解釋老年人社會關系網絡、社會支持及其對身心健康的影響[10]。作為健康干預的可修改目標,社會參與是人類發展模式和殘疾創造過程的概念,是個人因素和環境因素雙向互動的結果。在“護航模型”中,老年人的社會支持來源于個人因素、家庭因素及其他社會因素組成的關系網[11]。本研究發現,年齡、身體狀況、負性生活事件、消極自我感知老化、家庭廣懷度、社區功能、積極感知老化均對社區老年人社會參與有影響。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社會參與程度降低,老年人個體健康狀況(如消極感知老化、認知功能受損、生活自理能力下降)以及不同生活事件(如喪偶、失獨等)可增大老年人社會隔離的風險,降低社會參與度[12];負性生活事件是指個體在社會生活過程中所經歷的各種變動,使個體產生不安、消沉、焦慮等情緒情感體驗[13]。負性生活事件不同程度地影響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樂觀的情緒可增強身體免疫力,使身心調節達到最佳狀態[14-15]。本研究發現,自我感知老化和心理幸福感對老年人社會參與的間接影響最大。積極的心理狀態對老年人心理健康有很強的影響,并且對身體功能下降有保護作用,使老年人具有合作精神,會與他人建立牢固的聯系,提高其社會參與水平[16]。
“護航模型”用發展的視角闡述個體在與社會互動中,如何選擇社會關系、如何獲取社會支持,并能將這種社會支持轉換為應對困境與壓力的動力[17]。環境因素可能是老年人完成社會活動的影響因素。針對環境因素的干預措施可能比針對個人因素的干預措施對個人社會參與的影響更大。有研究發現,在家庭、社區方面,與家人同住、提高社區居民之間熟悉程度以及專業社會工作者的協助等是老年人社會參與的保護因素[18]。這些因素為進一步研究如何提升老年人社會參與水平奠定了基礎。研究發現,社區功能對老年人社會參與直接作用最強。健康的社區服務可以為老年人提供客觀的信息咨詢,讓老年人直接參與社區問題解決與社區合作;在決策過程中通過確保社區對影響老年人福祉的關鍵決定保持最終控制權來增強老年人的能力。
本研究顯示,老年人社會參與的影響因素很多,構建提升老年人社會參與的“護航模型”,并提出提升老年人社會參與水平的建議和策略。提示社區醫護人員應針對不同特征的老年人采取相應措施,提高其身心健康狀況,增加其社會參與水平,為促進健康老齡化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