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之教堂(Church on the Water)
復星藝術中心? ?中國·上海
2021年3月19日~6月6日
安藤忠雄,普利茲克獎得主,當今最活躍、最具影響力的建筑大師之一。他擅長運用清水混凝土和幾何結構設計建筑,借助光、水等自然元素營造禪意的空間氛圍。
本次展覽以“挑戰(Endeavors)”為主題,展出安藤忠雄的建筑模型、設計手稿、書法篆刻、旅行筆記與照片等展品,以此回顧他超過50年的建筑設計生涯。最為值得期待的是,展覽將首次在上海1∶1復現安藤忠雄的經典之作——“水之教堂”。

序言(Prologue)
TIPS │為貫徹相關防疫措施,大多文博場館采取了預約參觀和限流的做法,請廣大讀者提前預約,配合場館的相關工作,以免影響您的觀展計劃。

阿肯那頓的內棺,第3中間期(前1070年~前664年)
Bunkamura The Museum? ?日本·東京
2021年4月16日~6月27日
創立于1818年的荷蘭萊頓國立古物博物館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國立博物館之一,其古埃及藏品數量達2.5萬件,60多年來一直致力于埃及的考古挖掘活動。

收納神官霍爾內杰特夫內臟的木箱,希臘-羅馬化時期(前332年~公元641年)
本展展出該館逾200件藏品,包括人與動物的木乃伊、石碑、紙莎草書等,呈現古代埃及人的社會、生活、生死觀、審美觀、醫學知識及制作木乃伊的過程。展出的12副木棺是該館的貴重藏品,同時還會介紹使用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獲得的有關木乃伊的最新研究成果。

《AIKE:巴提納許湖》,阿爾貝托·大衛·費爾南德斯,2019年
廣東美術館? 中國·廣州
2021年3月30日~5月30日

《輕》,劉慶元,木刻影像,2020年
“廣州影像三年展”的前身是廣東美術館主辦的“廣州國際攝影雙年展”,迄今已舉辦四屆。每屆確立一個主題,關注影像與時代、歷史、社會和人文學科之間的關系,挖掘并追蹤影像的產生過程和構成其社會學意義的特征。
本次展覽以“交融的激流”為題,通過影像的載體表達世界本身就是在不斷的混合、交換與溝通中持續生成的,所有的存在都是復合與多重維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