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針對中職學生在專業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中職學生電子電器應用與維修專業的教學策略:通過創新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通過創新教學活動,提升學生的專業品質;通過創優教學指導,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通過創新教學訓練,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通過創新教學實踐,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
【關鍵詞】中職學生 電器應用與維修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46-0133-02
在進行中職電子電器應用與維修專業教學設計時,教師需要具備對接、融合、創新的主觀意識,并能借助多種輔助手段,創設適合的教學情境,組織豐富的教學活動,傳授更多學習的方法,推出實踐性訓練任務,讓學生在實踐中提升專業能力。中職學生的文化基礎普遍不高,教師對此要有理性認知,并有針對性地做出教學設計,推出更多實踐性操作任務,傳授更多學習方法和操作技巧,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為學生將來順利就業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在進行電子電器應用與維修專業教學設計時,教師應借助更多的教學輔助手段為學生帶來全新的學習體驗,特別是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會對學生的多種感官形成沖擊,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如果教師能夠借助教學情境布置學習任務,讓學生展開自主學習,就能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如在教學《半導體二極管》時,教師先列舉一些生活中常見的電子產品,如手機、電腦、飲水機等,然后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半導體的概述內容,利用示意圖將半導體做分類展示。特別是在講授半導體二極管的概述時,教師出示了一些半導體二極管的圖片信息,以便讓學生對半導體二極管的表示符號、分類有更直觀的認識。在介紹二極管的特性時,教師借助多媒體利用圖示法進行引導,讓學生對二極管的正向特性、反向特性都有更深刻的理解。在講述二極管簡單檢測時,教師專門播放了一段視頻,對二極管檢測方法做了細致介紹。學生在觀看視頻的同時對相關內容進行深入思考和探索。教師提出思考問題:這些檢測方法利用了二極管的哪些特性?學生展開互動交流,學習氣氛漸濃。由此可見,教師借助多媒體展示一系列圖片或視頻,幫助學生厘清學習思路,促使學生從開始對半導體二極管不熟悉,慢慢過渡到在觀察分析中建立專業認知。
二、創新教學活動,提升學生的專業品質
中職學生思維大多比較活躍,但對專業理論的學習存在一定的排斥心理,而對一些實操性活動有濃厚的興趣,教師應當抓住學生的這種心理推出一些實踐性、互動性、探究性的學習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這些學習活動,提高學習效果。學生對操作性活動有特殊情結,如果教師在設計組織時,能夠廣泛征詢學生的意見,其設計效果會更好。
教師在進行專業知識講解時,需要借助一些圖示做輔助,或者是利用實物做展示。如在講授《多級放大器》時,教師先出示圖片,對多級放大器設計原理進行直觀解讀。在學習多級放大器的耦合方式內容時,教師設計了自主學習任務:同桌合作展開互動學習,對阻容耦合和直接耦合的優缺點進行專項研究,通過查閱相關材料,或者借助其他信息渠道展開信息搜集,如果有必要,需要畫出示意圖,以便進行清晰的介紹。學生接受任務后,開始互動交流,利用教材和教輔資料對這些電路開展深入研究。教師深入課堂,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并做出指導,與學生一起探究相關內容,形成良性互動。
這樣教學,教師組織學生開展專項研究,給學生設計學習任務,將學生引向互動環節。學生有互動交流的需求,教師針對學生的學習訴求展開設計,這樣適合性更高。學生積極行動起來,在討論研究中達成學習共識,這種學習組織是比較成功的。教師能夠深入到學生群體之中,與學生形成良性互動,給學生帶來更多學習支持。
三、創優教學指導,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在電子電器應用和維修專業教學中,教師要避免一味地講授原理,有針對性地進行方法指導,學生的學習效率會更高。
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專業學習時,要注意傳授一些實用性的方法,給學生帶來更多學習啟示,這樣才能成功激發出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如教學《石英晶體振蕩器》這節內容時,教師在介紹“頻率穩定度分析”時,通過列舉生活實例展開解讀,給學生以啟迪。如:如果將一個籃球放置在地面上,籃球處于穩定平衡狀態,如果是籃球運動員將籃球放置在頭頂上,籃球雖然也處于相對穩定平衡之中,但這種平衡就是不穩定平衡。正弦振蕩器的穩定性也是這樣,人們希望它是穩定的,不隨時間變化而發生幅度、頻率的改變,但如果一些不穩定因素不斷增加,如電流電壓的波動,就會引起頻率的變化。學生根據教師的介紹,逐漸理解相關原理,學習互動順利展開。
教師應用淺顯的生活原理進行比較,給學生提供直觀學習的機會。很多專業性很強的原理,一旦與生活對接,便可以變得很直觀,其學習難度也大大降低了。如果教師能給學生更多的學習提示,就能夠有效提升教學效率,讓學生在思考和探索中建立學科認知。
四、創新教學訓練,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教師要根據學校教學安排開展相關準備工作,為學生順利進入實訓階段奠定堅實的基礎。在設計教學訓練時,教師要結合教學實際,推出一些生活化的訓練任務,讓學生借助生活條件展開實踐性探索,這對培養學生的專業素質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電子電器在生活中有廣泛應用,這為教師設計訓練任務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教師要給學生創設更多適合的訓練機會,進而促進學生專業能力的快速成長。
在教學《集成運算放大器的應用》這部分內容時,教師與學生一起探究集成運算放大器的特點,要求學生通過閱讀教材內容總結出其特點。學生大多能夠積極回饋信息,然后教師做出總結,集成電路的工藝特點有幾個方面:其一,元器件有一致性和同向偏差,適合運用到對稱結構的電路上;其二,集成電路鋅片面積小,功耗小,集成度高,有更高的應用價值;其三,不容易制作大電阻;其四,集成放大器大多采用直接耦合方式,如果需要大電容,則需要做外接。在訓練內容設計時,教師為學生推薦了網絡信息搜集任務:“關于流放大器存在的問題,我們可以借助網絡展開搜集,對相關信息做整合處理,以便參與課堂交流活動。”學生對網絡搜集信息最為熟悉,自然能夠積極反饋。
教師推出集體討論任務,與學生一起研究專業問題,幫助學生梳理知識要點,給學生系統學習創造良好的條件。在設計訓練任務時,教師讓學生通過網絡信息平臺搜集素材,學生對這樣的任務有較強的參與興趣,自然能夠順利接受。在創建教學訓練任務時,教師應從學生學習的實際出發,有針對性地提出要求。
五、創新教學實踐,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
在創新教學實踐中,教師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學生進入實訓實習環節后,教師要跟進做好教學服務,為學生提供更多技術支持。特別是與實訓教師合作、與實習單位協調,為學生學習提供更多便利條件,這對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有一定的幫助。電子電器應用與維修專業對學生的能力要求很高,教師要正視學生學力基礎以及專業表現,對學生及時進行技術指導和心理輔導,確保學生實習訓練的正常開展,這對學生未來就業有積極的影響。
教師應為學生創造更多的現場學習機會,學生在這樣的學習中獲得的認知更為深刻。如在講授《可控硅觸發電路》時,教師先利用多媒體為學生講述可控硅的交流調壓原理,然后組織學生觀看實訓視頻,對雙向可控硅交流調壓原理和單向可控硅交流調壓原理做觀摩性學習。雖然這不是現場觀摩,但視頻有助于利用動畫拆分畫面,細致分解相關原理,學生理解會更為深刻。學生對實踐性學習比較渴望,如果學校條件允許,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入生產車間,實地觀察相關電機的工作原理,或者是實際操控,這些都能夠形成更多的學習體驗。教師還可以將一些教學電器器材做優化處理,為學生創造一些實踐學習的機會,這樣能夠發揮教具的最大輔助作用。利用多媒體進行模擬實驗展示,學生接受起來也比較容易,這不但節省了實驗成本,還可以反復觀看,其助學效果更佳。
教學實踐包含諸多內容,教師應根據教學條件來安排。如果學校沒有太多實訓機會,教師可以克服一些現實困難,借助更多信息技術來達成實踐效果,這能夠給學生帶來更多學習感悟,有效提升其專業綜合能力。
在中職電子電器應用與維修專業教學中,教師需要有創新意識,對教學情境設計、教學活動組織、教學訓練拓展、教學實踐指導等方面展開深入研究,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讓學生順利進入實踐操作環節,特別是學習方法和操作方法的傳授,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學習幫助,滿足學生學習的需求。中職學生就業壓力很大,教師要圍繞學生的專業能力培養進行設計和組織,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以緩解學生未來的就業壓力。
【參考文獻】
[1]陳建堅.中職電子電器應用與維修專業課程教學改進與成效[J].廣西教育,2019(14).
[2]黃紅艷.中職電子電器應用與維修專業實施信息化教學的困難和對策[J].現代職業教育,2020(34).
[3]胡鐵,梁先叨,高紅梅,許鄭軍,李月朗.中職“大專業、小工種”課程模式構建:以電子電器應用與維修專業為例[J].職業技術教育,2008(5).
【作者簡介】梁偉媚(1981— ),女,漢族,廣西貴港人,大學本科學歷,講師,現就職于貴港市職業教育中心,主要從事中職電子電器應用與維修專業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