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璐 盧晨 葛俊良 李彬 邵杰


摘 要:為了解車輛零部件運行狀態,分析整車故障原因,技術人員通過車載終端把電動汽車的整車控制系統各節點發送至大數據平臺進行查閱、分析和下載使用。大數據的使用引發了信息工程領域的倫理問題。本文重點闡述了電動汽車產業運用大數據時可能產生的倫理問題及其產生原因,探索強化責任、加強職業道德教育等解決辦法,并結合倫理學理論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電動汽車 大數據 倫理
1 引言
圍繞節能與環保兩大主題,以電動汽車為首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已然成為當今的研究熱點。為保證電動汽車運行安全性,整車廠對汽車的運行狀態進行了實時監控、處理和分析[1]。然而,整車數據包含了一些用戶的基本信息,屬于個人隱私范疇。從倫理角度來看,對整車數據的獲取使用存在著隱私泄露的風險,一旦發生用戶隱私泄露侵害事件,便會引發倫理問題。
2 電動汽車大數據的簡述
2.1 遠程數據
汽車遠程數據主要是采集整車狀態,例如對動力電池電壓、電流、溫度等物理量的監測。對于用戶反饋的車輛售后問題,工程師可通過從大數據平臺下載和分析遠程數據,回顧車輛故障時刻的車輛信息,從而排查出故障原因,解決問題。大數據平臺還可以通過運算和評估動力電池SOH等性能參數。如圖1所示,車輛上傳電池采集信息,可在大數據平臺評估電池SOH值,得到SOH衰減趨勢[2]。
整車廠通過采集整車各大零部件的運行數據,將數據經過后臺計算,可定義故障如電池過壓、過流、過溫等,設置預警規則進入、退出條件,將故障按風險程度分等級,起到預警的作用。大數據平臺自動推送預警給售后部門,由售后預約用戶維修車輛。
2.2 大數據
從定義上來看,大數據是海量的多元化遠程數據的一種集合,所有車輛的遠程數據部匯入一個巨大的數據池中[5]。這些遠程數據看似彼此間相對孤立,缺乏聯系,但采用聚類、關聯分析、統計學習等方法,對多來源、多形式、多維度的海量數據進行計算,不僅能“復現過去”,也能“預測未來”,其中的內在邏輯就會被挖掘出來,形成對整車廠乃至社會具有價值的信息[1]。大數據運用的很多成功的案例見于感冒疫情預測、經濟走勢反轉點預測、CPI指數預測等[5]。大數據處理需求和計算特征分類如表1所示[6]。
3 對大數據處理的倫理問題分析
在駕駛行為中,整車所產生的遠程數據記錄了用戶使用車輛的狀態信息,同時也包含了用戶的基本信息[4]。在整車廠收集遠程數據的過程中,用戶也往往被通知需要上傳基本的用車數據,但并沒有明確告知用戶它們的用途,用戶為了能進行繼續正常使用車輛往往將數據直接交付,這時用戶的信息就被移交到了整車廠以及整車廠的大數據運營商的手中。用戶的信息被收集后,其個人信息和用車數據通過后臺收集,經大數據演算對用戶個人標簽化,可刻畫出用戶畫像。隨后,運營商便可將大量的推送信息與營銷內容精準推送至用戶端,誘導用戶進行消費。這種經濟行為改變了大數據的本質,可能引發隱私倫理問題[3]。
4 大數據處理問題的化解路徑
4.1 加強職業道德教育
在大數據的應用中,最重要的是對從業者職業道德的規范。一個大數據工作者,是否能恪守職業道德,很大程度上是由他的思想品德所決定的[3]。作為企業機構的領導者,應有意識地培養大數據相關從業者的職業道德,引導他們善于遵循安全、責任、自由、平等、公正、節儉等道德和倫理原則來做出正確的倫理決策。技術是把雙刃劍,技術本身可以是中立的,但是做技術的人需在法律、倫理框架下做正確的而不僅僅是最經濟的方案選擇。
4.2 培養底線倫理意識
底線倫理倡導的是對于一個有明確目的與后果的行為,要堅守自己的底線義務。電動汽車大數據處理活動的目的性在于提高對整車、用戶的保護,提升產品質量,具有一定的研究與商業價值。但當用底線倫理的視角來審視大數據處理活動時,我們可以判別出整車廠、大數據運營方、用戶有各自的目的。整車廠希望在使用遠程數據服務用戶的同時獲取一定經濟利益,大數據運營方希望在獲取遠程數據的同時獲得商業利益,用戶則希望能得到更好的車輛保障,維護自身的用車安全。獲取利益是他們行動的根本原因。因此,對于整車廠來說,他們的義務就是獲取用戶行車數據并合理運用,在用戶沒有知情、同意的情況下不對其數據進行二次利用,這是整車廠應堅持的底線倫理。對于大數據運營方,它們在數據挖掘的過程中應保護用戶的隱私安全不受侵犯,不對用戶信息進行惡意挖掘或商業精準營銷,或是進行一些非法的牟利行為,這是他們應堅持的底線倫理。遵循底線倫理原則,規范工作中的行為,是大數據使用者應盡的義務,更是大數據行業健康運行的關鍵所在[3]。
4.3 強化使用者的責任倫理意識
數據倫理責任是具有普遍意義的倫理責任在大數據時代的具體化。由于數據管理和網絡社會自身的自由性、開放性和虛擬性等特點,數據倫理責任有自身特殊性,表現為自律性、廣泛性和實踐性等[3]。從業人員需要不斷學習、實踐數據倫理責任意識。正確識別各類責任主體的利益關注點,理解他們的價值追求及行為動機。從業者應做到尊重個人自由,強化技術保護,通過技術保護防范、減少漏洞,嚴格操作流程,加強行業自律,勇于承擔社會責任,逐漸形成和實踐大數據創新科技人員行為規范,如給予用戶知情權、選擇權,支持維護用戶正當權利。例如對于用戶行車數據,研究人員可以對一類人分析其特征,但禁止對個人行為和日常生活進行挖掘和跟蹤。
5 結語
基于新能源汽車大數據可對新能源汽車進行實時監控、分析和預測,保障其穩定性和安全性。在運用汽車大數據的同時,要重點關注用戶個人的隱私安全,防止因用戶個人的信息泄露對其造成傷害,引發倫理風險。可通過加強員工職業道德教育、注重底線倫理意識、強化使用者的責任倫理意識等措施,規范從業者行為,維護大數據行業的和諧運行。
基金項目:廣西創新驅動發展專項資助項目(桂科AA18242039);柳州市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計劃資助項目(2019AD10202)
參考文獻:
[1]郝斌,魯特剛,馬洋洋.基于大數據分析的電動汽車動力電池充電能量預測[J].新能源汽車,2019,4(9).14-16.
[2]肖偉,鐘衛東,舒小農等.基于大數據的電池健康狀態(SoH)的估算及應用[J].汽車安全與節能學報,2019,10(3).101-105.
[3]于凡,趙明杰.遠程醫療活動中的數據使用倫理問題研究[J].醫學高新技術倫理,2020,41(19).37-43.
[4]杜常清,杜剛,朱一多等.電動汽車遠程監控技術研究及其平臺開發[J].汽車工程,2015,37(9).11-18.
[5]Croce A I,Musolino G,Rindone C etal.Energy consumption of electric vehicles: models estimation using big data (FCD)[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rocedia, 2020,47(8):211-218.
[6]余承其,張照生,劉鵬等.大數據分析技術在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應用綜述——基于新能源汽車運行大數據[J].機械工程學報,2019,55(2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