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方華 王佳男 于航
摘 要:文章陳述了新形勢下汽車產品的檢驗認證行業現狀,分析了目前行業面臨的困境。通過列舉國外和國內的優秀案例,為汽車產品檢測認證行業的發展探尋新思路。
關鍵詞:汽車 檢測認證 一體化 轉型升級 產業發展
1 前言
2020年注定是個要載入史冊的年份。它是中國“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也是我國“十三五”收官之年,“十四五”規劃之年,同時也是中國汽車產業進入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爆發給汽車產業帶來了極大的沖擊,也使得相互依存的汽車產品檢測認證行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雖然,汽車市場長期穩定向好態勢不變,但汽車企業銷量下降、利潤空間變窄直接導致了檢測認證行業的“寒冬”的到來。另外,政府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加“強事中事后”監管,自我聲明、系族化管理、汽車準入制度整合趨勢、檢測機構資質放開、落實外商“國民待遇”、扶持民營企業等一系列行業政策的出臺,也使傳統檢認證測機構的政策紅利也在逐漸喪失。傳統檢測認證行業正在經歷著行業變革的陣痛,同時也將在變化的市場環境中捕獲新的機遇。汽車產品檢測認證行業肩負著收好社會安全底線、助力我國汽車產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構建全球汽車行業“中國品牌”,使我國汽車市場向汽車強國邁進的歷史使命。傳統汽車檢測認證行業正在加速“洗牌”,是逆流而上還是被淘汰出局,是擺在每個檢測認證企業面前的不得不做的一道“選擇題”。本文將對目前行業面臨的風險和困境進行分析梳理。通過列舉國外和國內的優秀案例,為汽車產品檢測認證行業的發展探尋新的思路。
2 我國汽車產品檢測認證市場現狀分析
2.1 國內市場持續低迷,企業檢測認證資金吃緊
受國內外宏觀形勢、經濟結構和產業政策調整、消費信心下降及中美經貿摩擦等因素影響,汽車行業承受了較大的壓力,各項經營指標均表現不佳,企業經營困難。截止到2019年底全國汽車制造企業數1.5家,其中虧損企業3288家,同比增長557家。繼2018年之后,2019年中國汽車行業產銷量再次下滑,全年累計銷售2576.9萬輛,同比下降8.2%。其中乘用車銷售2144.4萬輛,同比下降9.6%。2019年,中國汽車類零售總額3.94萬億元,與2018年同期相比下降了8.0%[1]。2019年汽車行業已經十分困難,受2020年初疫情影響,情況更是不容樂觀。企業在投資研發檢測及自愿性認證方面的資金的大幅縮減,直接導致了汽車檢測認證行業的任務量和收入也隨之減少。
2.2 國內缺乏汽車檢測認證“大品牌”,國內品牌市場認可度不高
目前,我國認證檢測行業呈現出群雄逐鹿的激烈競爭態勢。越來越多的外資、國有、民營資本不斷的涌入檢測認證市場。像SGS、UL、VDE、南德等國外檢測集團紛紛搶灘中國市場,以SGS集團為例,作為全球最有公信力的第三方商業檢測認證機構,其從1991年的幾十人的團隊發展到今天幾千人的規模,其在我國的發展歷程可作為第三方檢測認證服務在中國發展的縮影。同時隨著政策的放開國內的檢測認證機構也如雨后春筍般蓬勃發展起來,例如華測檢測集團就是其中頗具實力的代表。在這次檢測認證市場的角逐中,我國汽車行業的傳統檢測認證機構似乎已經不占優勢,甚至在某些方面處于劣勢。特別是在品牌市場認可度上,我們缺乏享譽全球的“大品牌”。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消費結構不斷升級,消費者對產品和服務的消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是大勢所趨。傳統汽車檢測認證行業要想做大做強,鑄就“大品牌”是一道“必答題”。
2.3 受體制限制,國內汽車檢測認證機構規模和布局較小
檢測服務行業具有典型的次數多、金額小、客戶光、持續穩定的特點,這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檢測機構必須考規模取勝,用廣泛的網絡布局和豐富的檢測線將已建立起來的品牌公信力充分轉化為盈利能力。而我國傳統汽車檢測認證機構一般為國有企業,體制內人員進出體制不靈活導致檢測行業人員萎縮守舊,缺乏研究新標準、新方法的動力。一些檢測標準落后,許多新產品面世后,沒有對應的標準對新產品進行檢測。另外,缺乏高端專業的人才來研發制定標準,或研發制定標準的速度跟不上產品更新換代的速度,更跟不上快節奏、多元化的市場需求。
此外,現在的汽車檢測認證機構主要的業務布局都在國內,像中國質量認證中心(CQC)、中汽認證中心(CCAP)、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CATARC)的檢測認證事業部等汽車檢測認證的龍頭企業也在積極拓展海外業務,但是與國外的檢測認證集團來比,還是相差甚遠。以TUV萊茵為例:在TUV萊茵2019年的總營業收入中,德國本土市場占53.4%,其它地區占46.6%。在德國本土,2019年的營業收入增長了400萬歐元,總計達到11.13億歐元。在德國以外地區,2019年的營業收入較前幾年增長迅猛,達到了9.72億歐元,2018年的營業收入為8.89億歐元。與過去一樣,在TUV萊茵的國際業務中,大中華區所占份額最大,約占集團總營業收入的17%。在印度、中東和非洲地區,2019年的營業收入再次出現了特別強勁的增長態勢。海外業務的極速發展使得TUV萊茵在逆境中仍然取得了不俗的戰績。
3 探索汽車檢測認證新模式
3.1 成立檢測認證集團,實現一站式服務
3.1.1 有利于政府實施有效監管,提高管理效率、節約管理成本。
政府對產品生產企業的監管,檢驗、認證報告或證書是重要的依據,檢驗認證一體化可以使政府在一個機構獲得產品質量評定的全部依據。政府對檢驗認證機構的監管,一體化明確了機構的責任,能有效避免檢驗、認證機構之間的相互推諉,便于維護消費者權益。政府監管的難度降低,必然會提高效率,同時大幅降低管理成本。
3.1.2 有利于打造行業龍頭企業,提升行業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
隨著我國經濟市場的持續放開發展,越來越多的國外檢測機構涌入中國市場。我國檢測機構雖然數量龐大,但是規模小而且分布不均。我國逐漸放開認證機構征集有了充分的政策保障,優秀的檢驗、認證機構就有了迅速做大的快車道,可以通過規模擴張和收購兼并等手段,拓展認證或檢驗業務,有助于催生行業龍頭企業。擁有復合型合格評定能力的企業就有能力參與國際競爭,同時會帶來整個行業的洗牌,小微、單一、能力弱的機構將被并購和消亡,從而緩解目前機構數量龐大、集中度低、技術水平良莠不齊的現狀,形成行業合力。特別是認證品牌和檢測品牌的強強聯合,實現“1+1>2”的品牌效應。這樣的綜合實體既可以以認證的品牌帶動其他業務,尤其是帶動檢測業務,又能從提供單一型合格評定服務向復合型合格評定服務延伸,滿足認證委托人、市場等多方面的技術需求,具有強大的市場競爭力,其品牌影響力產生的效益巨大。
3.1.3 搭建“一站式、多元化”服務平臺,有利于穩定客戶資源,促進機構可持續發展。
檢測認證“一體化”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認證委托人客戶至少需要通過兩個機構才能獲得檢驗和認證服務的狀態。一次申請,就能使申報信息在信息在檢測機構和認證機構之間傳遞,減少了企業重復提交申請資料的情況,減輕了企業的經濟負擔,同時也使認證效率有了顯著的提高。減少因服務效率低下、服務品種單一造成的客戶購買力被零散拆分,資源的整合和優化,讓企業客戶和機構從雙輸走向雙贏。
3.2 打造中國品牌,布局國際市場
第三方檢測認證機構走入國際市場,是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完善能力建設、建立中國自有品牌、發揮品牌優勢的最好時機。新產品、新技術、新模式、新消費等新業態層出不窮,催生了各式各樣的新型檢驗檢測認證需求,而哪個機構能在第一時間有效提供能滿足這些新型檢驗檢測認證需求的服務,那么這個機構就是這個領域的開創者,也塑造了這個領域獨樹一幟的中國品牌。同時,機構的行業服務能力和覆蓋面不斷提高,會通過政府推動、體制改革、資本作用、市場引導越做越大,逐步形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品牌[2]。
4 總結
綜上所述,中國檢驗檢測認證作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技術支撐,在國家大力推廣“質量強國”的背景下,想要做大做強并在國際上取得一定得地位甚至者話語權,作為占檢測認證市場重要分量的汽車行業必須作出表率。未來,品牌、技術、資質、市場,仍是在新形勢下使檢驗檢測認證獲得競爭優勢的關鍵要素。因此,多元的一體化發展也是保證市場競爭綜合實力的關鍵,適應互聯網經濟,就是要提供快速、專業的一站式服務,不斷提高檢測認證的效率,在把握原則的基礎上不斷為認證委托人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務。相信在市場需求和國家政策的雙重加持下,在認證機構和檢測機構的多方努力下,汽車檢測認證行業一定會邁開步伐,大踏步前進!
參考文獻:
[1]Z:《市場監管總局關于優化強制性產品目錄的公告》2020年第18號.
[2]Z:田軼雯《淺析政府監管新格局下的第三方檢測機構發展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