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雅
如今社會各界都十分關注農村發展,農村企業規模也持續擴張,開始作為引領農村經濟發展的核心動力。農村經濟發展依靠農村鄉鎮企業,農村鄉鎮企業存在的意義就是實時性應對農民群體的就業問題,帶動農業快速轉型發展。
一、我國農村企業的特殊性
1.屬于農村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我國農村企業起步時間不長,和農村經濟存在縝密關聯。現階段,我國頒布各類政策來支援農村經濟發展,農村企業獲得更好的契機,應當持續進行市場化和科技化改革,竭力提升自身的市場競爭力,更好地為農村經濟發展做貢獻。此外,我國農村企業管理中還存在規模不大、體制規范不完善等弊端。為了使該類企業真正做大做強,當盡快從管理體制層面著手,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需要來集中性創新改革,進一步規范農村企業管理細節,激發其無限的生機活力和動力,去開辟多元化路徑來解決眼前遇到的種種挑戰,從而實現農村經濟社會的長效發展。
2.處于轉型發展階段。我國農村企業正處在變革的重要階段。在此期間,一些高能耗、破壞生態、技術水準低下的企業開始逐一被淘汰,農村企業想要生存下來,就要學會創新轉型;此外,我國東部地區的農村企業已然成功轉型,自然融入到現代工業體系之中,加上自身競爭力的提升,開始被視為農村經濟社會中的關鍵性動力。今后農村企業究竟要在工業體系中扮演什么角色,融入發展歷程中又會呈現出哪些特殊性,這些都有必要引起相關管理者的深思。
3.經濟管理規范性不強。宏觀角度觀察,現階段我國農村企業多為勞動密集型,習慣于沿用家族式管理模式,管理上顯得不夠規范,且較多員工未能及時獲得應有的福利和保障。在長期高成本和低收益的矛盾影響下,較多農村企業的經濟狀況不盡理想,加上一些財務體制久久不能落實,致使農村企業財務收支細節未能第一時間記錄在案,不能提供詳實可靠的財務報表。對于金融機構而言,應在明確企業的財務工作現狀后方能正式放款,因此很多農村企業難以從正規渠道獲取資金,直接限制其發展。另外,當下市場競爭環境激烈,部分農村企業經濟管理模式缺乏規范性,會影響其今后的可持續發展,為了進一步提升發展水平,需致力于提升本體能力,如此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擁有主動權。
二、目前農村企業經濟管理中遺留的問題
1.決策模式不夠多元。由于大部分農村企業沿用家族式管理,難免會出現管理理念陳舊、內部一言堂的消極現象,各階段決策也都充斥著明顯的個人主義特征。須知在農村企業建設初始階段,個人決策的確可以帶動企業發展決策效率的提升,方便快速有效處理眼前問題,但經過企業規模持續擴張后,個人決策開始愈來愈難以適應外部市場變化趨勢。一些思想老舊的管理者更是不能結合企業經營實況做出客觀判斷,尤其是在知識能力有限的情況下,始終憑經驗辦事,充斥著太多的主觀性思想,增加了決策風險。
2.內部分工較為模糊。勞動分工有助于提升職員的工作效率和質量,引領企業實現專業化發展,但現實往往與之相悖。如今我國有許多農村企業管理體制不規范,沿用的家族式管理模式不利于調動職員的主觀能動性,加上薪酬福利待遇等不夠吸引人,導致幾乎沒有優秀人才入駐,造成農村企業內部勞動分工、職位職能規劃不明確,整體上的生產效率連年下滑。尤其是生產規模持續擴張的農村企業,勞動分工問題往往同步加劇,到頭來造成人力資源浪費嚴重、各個崗位得不到有效監督、市場核心競爭力提不上去等不良后果。
3.欠缺智能化管理意識和方式。智能化管理方式屬于現代農村企業轉型的主流方向,不過因為許多員工對其過于陌生,無法快速適應,引起了強烈的反對,作為農村企業經營者的信心不斷減少,不能專注于推進智能化管理模式的落實。加上一些農村企業管理者的傳統觀念根深蒂固,不愿主動接受智能化管理,無法做到實時收集整理外部信息并提供針對性決策,導致其不能緊跟市場變化節奏。還有一些農村企業缺乏專門的財務信息管理體制專業化人才,使得財務信息和市場情況經常出現脫節,工人不得不基于過去了解的供求關系來生產,而成型的產品也距離市場供求發展方向漸行漸遠。
三、解決農村企業經濟管理問題的有效方法
農村企業發展期間還欠缺完善的理論支撐,當下要做的就是健全對應的管理體制,樹立起更加科學人性化的決策機制,引入更加專業化的人才,加快企業智能化和信息化的改革進度,進一步使農村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
1.樹立起健全的農村企業管理體制。對于農村企業來講,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就要預先樹立起完善的農村企業管理體制,確保日后所有工作運行均可實現“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保證各個運營項目持續向前推進。特別是處在鄉村振興的大趨勢下,政府對鄉鎮企業開始大力支持和幫扶,企業要依此來謀求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例如實時性學習和補充最新的經濟管理知識還有技能,明確企業發展最為高端實用的理念,引入更加高端的管理技術和方法等。歸根結底,就是基于農村企業自身實際、農村經濟發展實況等,規劃更加科學可行的發展目標,兼顧體制文化建設,使得農村企業可以結合自身特征來及時完成各階段的升級轉型任務。另外,由于農村企業財務管理體制存在漏洞,導致金融機構無法正確地對其評估,更不能及時提供其急需的融資支持。所以說,作為農村企業管理者,還應該盡快更新理念,集中精力去優化建設財務管理體制。特別是在規范財務管理流程時,要基于企業實際經營狀況設置適當的財務管理目標,想方設法提升內部資金利用率,并且詳細記錄各階段的財務信息,為日后融資申請提供可靠的依據。再就是要充分考慮市場變化,做到有針對性地調整農村企業的財務結構,增強財務管理能力,實現長期健康性的發展。
2.設置科學的決策機制,減少決策中的風險。農村企業還需要建立科學完善的決策機制。鄉鎮企業和其他企業相比,前者有著市場信息掌握滯后等問題,因此當務之急就是要盡快建立起一套健全科學的決策機制,保證各階段決策的科學民主性,從容應對市場中的各種影響因素,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并減少經營風險。具體方法就是將企業全部職員納入到決策體系內,期間務必要凸顯個體的價值和地位,制定專門的制度來維系職員合法權益,激發個體的民主決策意識和對企業的歸屬感。
3.提供可靠的人才支撐,改進內部分工。較多農村企業管理不能及時掌握最先進實用的管理理念和方法。由此,就需要針對農村企業管理者予以系統化地教育培訓,讓他們熟悉一些基礎性的經濟管理知識,可以靈活使用市場經濟運作的常用手段,集中性提升農村企業的管理水平。即一方面倡導農村企業的主要管理者加入政府組織的一系列培訓活動之中。同時鼓勵校企合作,使農村企業中的管理者可以及時深入校園觀摩學習,以熟悉最新的國家產業政策、市場發展動態、鄉村振興戰略優勢等,提升管理者市場判斷、經濟管理等能力。另一方面集中性激發農村企業管理者的主觀能動性,令其在主動掌握市場變化動態之后,結合最新技術生產出更加適銷對路的產品,創造出更多的經濟價值,實時性引領農村企業進行新型的農產品開發和市場轉化,增強農村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需要注意的是,如今較多農村企業經營規模不大,所以在內部當實施彈性的勞動分工,確保內部員工的崗位角色得到清晰性定位,明確專業分工。還有就是執行輪崗制度,讓員工適應多個崗位環境,提升自身專業工作能力,為日后農村企業創新轉型提供更多的支持動力。
4.沿用智能化和信息化的經濟管理方式。現階段我國大部分農村企業還未能全面實現智能化管理,今后當基于自身發展實際去重點設計智能化和信息化兼具的經濟管理機制。其中,身為企業管理人員,一定要堅定自身信念,認識到智能化和信息化經濟管理的重大意義,有效地融合管理技術和創新思維,讓企業內部的組織結構深度優化,大幅度提升農村企業整體的管理水平。農村企業進行智能化管理,不單可以處理企業在管理中的不完善問題,并且應用先進的智能化管理系統還可以強化企業運營管理效力,讓企業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獨占鰲頭,從而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
綜上所述,對于農村企業來講,在發展期間,不但要注意一系列外部挑戰,同時要著力加強內部管理,想方設法增強企業的決策科學性還有管理的人性化特征。尤其要注意將最新的經濟管理理論滲透在企業轉型發展全程,基于企業角度做出良好規劃,讓農村企業的文化、體制、財務管理等各方面建設,均向更高層次邁進,為今后農村經濟社會繁榮發展做出更多貢獻。
(作者單位:中共清豐縣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