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然
“營改增”,就是將繳納營業稅的項目由繳納增值稅取代,以往通常是賣方負責營業稅,在計稅中考慮企業所有價款與價外費,現在買方應承擔增值稅,根據產品、服務等產生的增值情況進行納稅。“營改增”的實施為建筑企業稅務帶來了巨大的影響,也讓建筑行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并存。面對新的稅制,建筑企業應該主動適應市場環境變化,深度解讀“營改增”政策,科學合理開展稅務籌劃工作,才能最大限度降低稅務風險,為自身的穩定長遠發展打牢基礎。
一、營改增的概述
“營改增”簡單來講就是由營業稅轉變為增值稅,站在稅收政策角度來說,企業過去繳納的營業稅應稅項目由現在的繳納增值稅應稅項目所取代,為現代企業的發展起到一定支持作用,有利于企業采取多種技術措施進行避稅,不出現違法行為。對稅務籌劃來說,主要特征表現在其合法性、籌劃性、目的性、專業性和風險性等方面,國家加快“營改增”的改革步伐,主要是幫助企業減稅,不用承擔過大的稅賦負擔,為企業經濟建設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營改增”背景下,營業稅的價內稅轉變為增值稅的價外稅,能夠防止出現營業稅重復征稅的現象,解決了其無法抵扣與退稅等問題,形成增值稅進項與銷項的抵扣關系。如此一來,能夠讓相關行業領域享受到稅收優惠政策,對整個社會經濟健康發展有促進作用。
二、營改增后建筑企業稅務籌劃面臨的影響
在“營改增”實施后,為建筑企業稅務籌劃工作帶來了較大影響,重點之處在于促使企業稅負增加。第一,“營改增”為施工材料費用帶來的影響。對原材料費用來說,在整個工程建設與施工投入中占據的比例達到了60%,包括混凝土、水泥、鋼筋和勞保用品等,一般實行集中采購模式。在“營改增”政策中,施工材料應該根據3%稅率計算后進行納稅,企業使用增值稅發票能夠對其中3%稅款進行抵扣。而以前可以抵扣10%增值稅稅率,這導致建筑企業需要承擔更大的稅負。第二,對機械租賃來說,建筑施工中需要用到很多大型機械設備,企業若采取自行采購的方式,這些機械設備是企業的固定資產,當然更多的企業會考慮租賃的方法。建筑企業在租賃公司處進行機械設備的租借時,該公司一般為小規模納稅身份,只能獲得低稅率增值稅發票,采購后不能達到進項稅抵扣的目的,從而提高了稅負。第三,人工費用也是重要影響因素。人工成本在建筑施工總成本中占據的比例為30%,一般為農民工勞務和勞務公司提供的勞動力,其中后者采取一般稅率與簡單征收率,不能抵扣進項稅。因為建筑企業不能獲得所需的進項稅額,施工方將面臨轉移的勞務費用,稅負也大幅度增加。
三、營改增后建筑企業稅務籌劃問題梳理
1.對納稅籌劃工作認識不到位。在深入推進“營改增”的過程中,建筑企業納稅方式有了較大變化,對營業稅和增值稅并用的方式來說,逐步由增值稅為主的納稅方式所取代,這是建筑企業主要的納稅方法。但是我國很多建筑企業習慣于傳統模式,在稅收籌劃理念上非常落后,當納稅方式出現差異后,建筑企業將在短期內很難適應。對建筑企業納稅籌劃人員來說,受到過去納稅理念的影響,無法在“營改增”背景下高效開展納稅籌劃工作,也不了解最新的政策。這樣建筑企業納稅籌劃效率與質量很低,不能實現降低稅負的目的,企業將面臨嚴重的損失。
2.納稅籌劃體系不完善。建筑企業應該結合新政策要求,盡快建立起完善的管理體系,然而從實際情況來看,相關納稅籌劃機制還不完備。第一,建筑企業開展納稅籌劃工作時,相關監督機制未發揮作用,導致納稅籌劃過于隨意與無序,從而不能及時進行納稅,且納稅也不夠科學合理,財務監督部門也不能保證其獨立性。第二,建筑企業納稅籌劃覆蓋面不足,只在部分關鍵工作中進行了納稅籌劃工作,很多細節的地方未引起重視,這讓納稅籌劃顯得不夠具體與全面,不能將整個財務資金情況準確反映出來。第三,對建筑企業培訓機制、信息技術配備和運用來說,也難以滿足當前納稅籌劃工作要求,這表明企業納稅籌劃體系有待進一步優化,必須提升精細化水平。
3.以票空稅,缺少合規發票。對當前增值稅納稅人來說,通常由一般納稅人與小規模納稅人構成。在疫情背景下,國家將“營改增”納稅利率從3%調整為1%,建筑企業是一般納稅人,可以在計稅方法上進行選擇。對增值稅稅制來說,主要實行“環環征收、層層抵扣”模式,從而避免建筑企業出現重復征稅的現象。然而分析具體情況可知,建筑企業進項稅額無法抵扣,這是受到行業特殊性質的影響,在成本費用方面基本為勞務費與施工材料費等。在勞務費方面,建筑企業在施工中通常實行流動民工與勞務外包等形式,并借助工資表方式將人工成本體現出來,進而難以對銷項稅額進行抵扣。對施工材料來生,建筑企業考慮到成本與工期等因素,通常再說零散個體商戶中進行采購,缺少正規發票,從而不能達到抵扣賒銷的目的。
4.忽視分包結算管理,無法抵扣進項稅。現階段我國建筑行業經常實行專業工程分包與勞務分包等情況,從實際情況來看,對工程分包來說,會造成建筑企業不能第一時間抵扣進項稅,導致建筑企業稅負增加。這表明建筑企業在分包結算時未將管理工作做到位。第一,建筑企業在分包結算管理制度上還不完善,進行工程結算的過程中,在業主等因素影響下,很多時候工程不能盡快結算。第二,建筑企業存在掛靠的現象,這為增值稅稅收籌劃工作帶來了不利影響。對掛靠方來說,通常自行對建筑材料進行采購,掛靠方在供應商處獲得增值稅專用發票。因為建筑企業和供應商缺少直接業務往來,所以增值稅在“四流”上無法保持一致。
四、建筑企業“營改增”下做好稅收籌劃的策略
1.準確把握與應對“營改增”政策。在我國建筑行業實行“營改增”政策后,從近三年實際情況來看,對很多財務人員來說理解不到位,無法在改政策方面準確把握。在“營改增”背景下,一系列財稅政策逐步推出,建筑企業在收入確認、進項抵扣、會計核算、采購談判、合同簽訂、發票開具和管理方式上有了很大改變,企業需要從具體的改革內容出發,結合“營改增”政策制定有效應對策略,才能讓稅務風險得到有效控制,這樣不僅能夠增強自身市場競爭力,也能實現企業管理效率的提升。基于此建筑企業需要準確意識到“營改增”實施后為自身稅務管理造成的各方面影響,針對出現的稅務風險做好防范與管理措施。建筑企業要督促財務管理人員學習新政策,提高對財務管理工作的關注度,定期進行財務自查自檢,針對出現的問題盡快調整,確保在財務管理層面最大限度降低遇到的風險。建筑企業財務管理人員需要正確領悟增值稅內容,深入分析稅率調整政策,能夠掌握有效的應對策略,熟悉《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小規模納稅人免征增值稅政策有關征管問題的公告》、《財政部稅務總局關于明確養老機構免征增值稅等政策的通知》等文件內容。唯有如此,財務管理人員才能結合“營改增”政策內容,科學合理開展稅收籌劃工作,最大限度降低建筑企業面臨的稅務風險。
2.加強分包結算管理,提升進項抵扣質量。建筑行業分包的情況非常常見,針對工程分包,建筑企業需要向資質達標的企業分包工程,從而能夠得到11%的進項稅額。從具體情況分析可知,在分包結算管理過程中,主要考慮以下幾點。第一,加強分包工程完工結算進度管理。建筑企業應該從合同內容出發,根據其中的完工結算規定,將分包企業驗收計價手續辦理妥當,確保獲得所需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第二,在分包工程建筑材料、機械設備等方面做好管理工作。建筑企業為了取得所需進項稅額,應該采取自行購買機械設備的方法。在工程分包結算管理過程中,對預繳增值稅進行計算時,通常需要在總包價款內將專業分包價款扣除,并及時對分包合同進行簽訂,并在財務部門完成備案。
3.科學規范開展納稅籌劃工作。建筑企業為了實現更大發展,必須在增值稅方面加大管控力度。增值稅核算、抵扣等環節非常復雜,企業必須要提高稅務籌劃的科學性與合理性,才能在“營改增”背景下降低自身的稅務壓力,可見做好稅務籌劃工作的意義。第一,在工程實施前建筑企業應該與供應商、勞務公司等保持長期合作關系,拓寬融資渠道,且合作伙伴要有較好的信譽和資質,才能滿足施工中對原材料、資金等需求。建筑企業要將合作伙伴的確定作為稅務籌劃重點,必須同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加大合作力度,從而為今后稅務管理、增值稅抵扣等創造有利條件。建筑企業對于原材料的采購來說,要全方位對比各材料供應商的資質和報價,讓自身有多樣選擇,保證最終的性價比。進行零散建筑材料購買時,主要選擇一般納稅人,從而得到所需的增值稅發票,今后稅務結算時也能順利抵扣。第二,建筑企業要想有效抵扣進項稅,應該將具體的采購計劃確定下來,主要為甲方指定的材料采購方案。很多建筑企業自身規模并不大,能夠抵扣的項目很少,應該以小規模納稅人身份進行,從而實現稅負壓力的減小。
4.靈活運用納稅籌劃方法。我國在實施“營改增”政策后,建筑企業納稅籌劃的方法與形式有了很大變化,需要企業結合自身實際情況,確定最為有效的納稅方法,保證稅收籌劃水平提升。對此建筑企業在納稅行為方面,應該關注增值稅發票,將保管工作做到位,在開展納稅籌劃工作的過程中,企業在選擇合作伙伴時,確保其可以提供增值稅發票。這樣建筑企業才能正常報銷增值稅發票,也讓自身納稅籌劃工作得以成功。
五、結語
“營改增”政策的推出與實施,對建筑企業納稅籌劃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必須在經營模式、會計核算等環節制定科學合理的規劃。企業應該從稅務影響因素出發,采取有效應對措施,在“營改增”背景下實現自身競爭力的提升,并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
(作者單位:四川省建筑機械化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