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競
央視中文國際頻道(CCTV-4)的系列紀錄片《記住鄉愁第五季》以關于歷史文化街區的主題播出,獲得了廣泛關注。習近平主席在2013年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指明新型城鎮化發展方向,提出“讓城市融入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留得住鄉愁”,“更要保護和弘揚傳統優秀文化,延續城市歷史文脈”。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會議討論加強對城市風貌整體性、文脈延續性的宏觀調控,強調要留住城市特色。我國社會變革趨勢表明,變化中的城市有不可遺忘的樣貌,城市的記憶和情感需要延續。歷史文化街區是城市“活的”記憶,集中展現典型的建筑風貌、豐富的文化遺存,彰顯著濃郁的地方特色與傳統,成為近年來旅游開發的重要資源。作為承載城市文脈的實體,歷史文化街區見證過當地居民從古至今的繁衍生息,不僅保留了深厚的歷史積淀,也在延續城市文化的情感脈絡。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加速,歷史文化街區的旅游開發面臨諸多問題,游客的“鄉愁”情感需求日益突顯。因此,研究如何通過歷史文化街區的旅游開發“留住鄉愁”、使人們“記住鄉愁”,讓街區在新時代里延續城市根脈,具有深遠意義。
一、鄉愁情感解讀
何謂“鄉愁”?從相關文獻研究發現,學者們對“鄉愁”的理解各持己見。陸大道教授曾說,“鄉愁”情感發自人們內心深處,是一種對家鄉或生活過地方的記憶、懷念和向往。又如陸邵明教授所講,“中國人的鄉愁不同于西方的懷舊與戀地情結,有其獨特的文化傳統和人文情懷”。事實上,鄉愁是以特定的場所為物質承載,基于時間、空間和人物等多種意象因子而產生的文化、價值認同。它喚醒人們對于地方文化的情感共鳴,是聯結人與自然、社會之間的重要紐帶,如今更強烈地表現為“家園、家國”情懷,具體可從兩方面解讀。
第一,“鄉愁”必須以“鄉”為依托,“鄉”是情感緣起。此處的“鄉”并不局限于鄉村,而多指“家鄉、故土”,是富有中國傳統文化色彩的地理空間。歷史文化街區是符合此特征的場所。第二,“鄉愁”并非充滿憂傷思緒的“愁”。它反映出人們尋求地方文化的記憶與心靈慰藉,也逐漸成為精神寄托甚至支柱。新型城鎮化建設中,歷史街區得以保護開發,許多建筑、場所不斷被更替或消失,原先熟悉的環境與生產、生活方式也漸漸模糊。對于親歷變遷的居民來說,無論是否本地出身,都會因為懷念過去而找尋精神歸屬,產生了“鄉愁”。
二、鄉愁情感視角下的鎮江西津渡旅游開發路徑研究
1.鎮江西津渡概述。江蘇省鎮江市位于長三角北翼,地處京杭大運河與長江交匯十字中心,素有“城市山林”、“天下第一江山”的美譽。西津渡在鎮江城西,始建于六朝時代,原是長江下游的一個渡口。歷經唐宋直至民國的興盛,成片街巷格局應運而生。西津渡的古跡保存集中且完整,共有3個國家級、38個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是名城鎮江文脈之精髓。眾多考察證明,西津渡街區“一眼看千年”,東西方文化薈萃,古今中外多元交融,具有重要的保護、開發和旅游價值。英籍華人作家韓素音女士曾由衷贊嘆西津渡說,“這里才是鎮江旅游的真正金礦”。
2.鎮江西津渡發展現狀。西津渡街區北面長江,南依云臺山,東西頭分別與鎮江金山、北固山串聯?!罢砩奖钡牡乩韮瀯荨⑴R江依山的古樸街巷和成片的傳統民居形成了獨具江南韻味的城市特色歷史文化街區。根據《鎮江市歷史文化名城規劃(2004-2020)》,西津渡保護區面積約6萬平方米,規劃用地面積14萬平方米?!笆濉逼陂g,西津渡街區建設累計投資超過8億元,已順利完成保護更新工程,并開啟深化拓展與文化遺產保護的新階段。據統計,西津渡年接待游客已超過150萬人次,其中境外游客4萬人次。街區是國家4A級景區,獲得過各類獎項殊榮。比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的“亞太地區歷史文化遺產優秀保護獎”、國家級的“人居環境范例獎”、最受歡迎的“世博體驗之旅示范點”以及“江蘇省文化產業示范基地”。西津渡發展遵循人本理念,開辟了文物保護與文旅市場開發并舉的“西津模式”,可仍然存在街區整體影響力不夠、地方傳統特色不突出、開發管理不合理、商業化氛圍太濃等系列問題。如何展現西津活力,在人們重視“鄉愁”情感溯源和體驗的今天,需進一步探尋通過旅游開發復興“千年古渡”之路。
3.鄉愁情感視角下鎮江西津渡旅游開發路徑。①發掘津渡文化內核。鎮江西津渡有著豐厚而獨特的自然人文內涵,在我國歷史文化街區中占據重要地位,被中國古建筑學專家羅哲文先生贊譽,題名為“中國古渡博物館”。街區因渡而生,也因渡而興。區別于其他古渡,西津渡的千年古渡與古街風貌依舊保存完好。街區更新期間,專家學者們做了大量研究工作,解讀西津渡的歷史文脈,論證了以津渡文化為核心的文保、文旅開發價值。街區旅游資源豐富,呈現出多元文化交織相融的特色。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救生義渡文化、宗教文化、東西方建筑文化、民俗文化、市井商賈文化、詩畫文化、近代西洋文化以及民國文化等。因此,目前有必要結合主題定位,深挖細掘津渡文化內核。其一,重新梳理街區特質,圍繞核心價值,從延續記憶的角度出發,提取典型的鄉愁情感虛實體要素。其二,深度融合地域文化基因,設計“昔日古渡江河匯,今朝西津容采生”的復興主題,再現往日情境,移景于情,回歸地方生活氣息。其三,重點打造津渡歷史記憶符號,杜絕發展與核心文化不相稱的景觀、建筑,強化“家園”意識,助推津渡文化旅游開發的引擎力。②修繕鄉愁空間維度。西津渡歷史文化街區背倚城市山林,遠眺長江風云,顯山露水,景色秀美。不僅如此,街區內特色建筑、文物遺址遺跡匯聚,展現出它豐厚的人文底蘊。沿著西津渡小碼頭街這條東西向的中軸線行走,游客如同在歷史河流中徜徉。人們可以踏上風雨千年的古渡石階,穿梭于縱橫交錯的巷坊,欣賞著六朝以來的遺跡,隨處可見粉墻黛瓦、古色古香的傳統民居,而琳瑯滿目的各式商鋪、小巧精致的江南園林、別具一格的宗教與西洋建筑,例如國內僅有的元代“昭關”過街石塔、清末英國領事館樓群,更是將西津渡的歷史文化描繪地異彩紛呈??臻g與景觀等載體影響著鄉愁情感,是其依附的對象。對西津渡的旅游開發應注重維護街區空間和場所精神,以協調整體風貌為抓手,做好保護更新工作的同時,重新解構空間肌理,包括街巷、景觀、水系、建筑和場地,轉換并提升空間功能,使街區不單單具有靜態展示、商業、觀賞、休閑的作用,還要通過改善品質、活化場景來審視鄉愁與旅游開發的內在關系,進一步修繕鄉愁空間維度,滿足人們精神消費的需求。③傳承地方情感文脈。鄉愁反映由人地關系產生的情感偏好。人們以地方為依托,在生產生活中對地方形成情感依賴進而認同。旅游活動提供了人地互動的條件,可以實現文化實踐、情感認知的過程。如今,游覽歷史文化街區受到大眾青睞。與國內眾多的歷史街區相比,西津渡的優勢在于它的歷史傳承久遠、文化積淀深厚、風貌保存完整,呈現出旅游資源多元且集中,古今中外、自然人文兼容并蓄的總體特征。西津渡是鎮江城的根,作為歷史文化街區的典型代表,西津渡的旅游開發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說,除了把握歷史文脈之外,還需要以鄉愁為研究開發的支點,深度了解并傳承地方情感文脈。基于津渡文脈核心價值,街區文化輻射寬廣體現出它強大的生命力。許多原真的歷史遺跡,珍貴的“孤本”與“善本”遺留,以及家喻戶曉的地方美食和傳統手工藝品,都寄托著人們深厚的鄉愁情感。說起西津渡里的美食,當地人如數家珍,像“鎮江三怪(鎮江香醋、水晶肴肉、鍋蓋面)”、“鎮江醬菜”、“小磨麻油”、“恒順老酒”、“長江三鮮”、“京江臍”等,都是聯結城市地方記憶和情感的紐帶。再比如,街區現有的傳統手工藝品,像漢白玉臺屏、正則繡、絨花制品、竹編字畫、銅板彩畫、燈彩、瓷刻等,其中有些是亟待保護與傳承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更是延續城市文化和情感根脈的寶藏所在。
三、結語
鄉愁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表征,旅游已成為保存城鎮記憶、傳承地域文化和記住鄉愁的重要載體。歷史文化街區飽含鄉愁情感,是文化自信、城市復興的源泉。鎮江西津渡厚載的人文歷史需要地方認知和情感浸潤。在街區旅游開發過程中,要讓它的根在鄉愁之情中活著,并不斷衍生,必將煥發新的生機。
(作者單位:鎮江市高等專科學校人文與旅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