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洋, 吳姍姍
(南陽市中心醫院 1 靜脈用藥調配中心, 2 心臟大血管外科, 河南 南陽473000)
心臟瓣膜病屬臨床常見心臟病, 以風濕熱損傷瓣膜最為常見, 好發于老年人。 該病具有發病率高、 進展快、 病情兇險等特點, 一旦發病需及時治療。 目前, 臨床主要采用人工瓣膜置換術對心臟瓣膜病患者進行治療, 可使患者心功能得以改善,進而延長患者生存時間, 但在完成手術后, 后續的治療與護理對患者預后同樣重要[1]。 相關研究[2]表明, 受患者及家屬對心臟瓣膜病及手術治療認知不足所限, 多數患者及其家屬并未重視患者術后的護理, 進而導致并發癥發生而影響手術效果。因此, 有必要在行瓣膜置換術后強化對患者的護理干預, 以提高手術效果。 基于此, 本研究探討醫護一體化護理在老年瓣膜置換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8 年4 月至2020 年4 月在我院行瓣膜置換術的老年心臟瓣膜病患者68 例,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 每組各34 例。 對照組中男22 例, 女12 例; 年齡61 ~78歲, 平均年齡 (68.41 ± 3.56) 歲; 心功能分級: Ⅱ級10 例,Ⅲ級19 例, Ⅳ級5 例; 手術類型: 二尖瓣置換術19 例, 主動脈瓣置換術9 例, 二尖瓣和主動脈瓣置換術6 例。 實驗組中男20 例, 女14 例; 年齡60 ~80 歲, 平均年 齡 (68.22 ± 3.44)歲; 心功能分級: Ⅱ級10 例, Ⅲ級18 例, Ⅳ級6 例; 手術類型: 二尖瓣置換術17 例, 主動脈瓣置換術10 例, 二尖瓣和主動脈瓣置換術7 例。 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1.2.1對照組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 包括病房護理、 生活護理、 病情監護、 健康宣教及用藥指導等。
1.2.2實驗組 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醫護一體化護理, 具體內容包括: ①組建醫護一體化護理小組: 組員實行責任分組制度, 分工合作, 護士長為護理組長, 負責向醫療組反饋患者情況, 并負責指導下級護理人員的理論知識及操作技能。 其他小組成員則整體負責醫護聯合查房、 健康教育及換藥等。 ②心理護理: 醫護人員應對患者情緒變化予以觀察, 及時安撫不良情緒患者, 主動為患者答疑解惑, 以提高患者配合度。 ③呼吸道護理: 術后需予以患者呼吸機治療, 醫護人員應對患者插管脫落等情況予以密切監測, 待患者意識清醒后應予以其正確咳嗽指導, 并協助其翻身。 若患者呼吸正常, 可予以拔管, 并行自主排痰指導, 必要時可行霧化稀釋痰液處理, 以利于痰液排出。 ④心律失常護理: 醫護人員應對患者心電圖等予以密切監測, 并提前備好抗心律失常器械及藥物, 以便出現心律失常時及時進行救治。 ⑤用藥指導: 多數患者術后需行抗凝治療, 醫護人員需告知患者禁食富含維生素K1 的綠色蔬菜、 肝臟等,以免抗凝效果受影響。 ⑥康復訓練: 待患者能下床后, 可結合主治醫生意見予以患者床下康復訓練指導, 即每日行深呼吸、腹式呼吸等, 并行上肢功能鍛煉及下肢功能鍛煉。 ⑦出院指導: 出院時, 留好患者聯系方式, 以便術后定期進行隨訪, 并在出院時告知患者相關注意事項, 一旦發現異常及時就診等。
1.3 觀察指標①比較兩組護理前后的生活質量。 采用SF-36生活質量量表評定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 該量表包括生理功能、 軀體疼痛、 總體健康及社會功能四個維度, 每個維度總分100 分, 分值與生活質量呈正相關。 ②比較兩組的護理滿意度。采用我院自制調查問卷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情況進行統計, 總分100 分, 90 分以上為滿意, 70 ~90 分為一般, 70 分以下為不滿意, 護理滿意度=(滿意例數+一般例數) /總例數× 100%。
1.4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19.0 統計軟件處理數據, 計數資料以n (%) 表示、 實施χ2檢驗, 計量資料以±s表示、 實施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1 兩組的SF-36 評分比較 (±s, 分)

表1 兩組的SF-36 評分比較 (±s, 分)
注: 與本組護理前比較, *P <0.05。
組別 n 生理功能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實驗組 34 12.80±7.05 63.18±5.65* 24.23±7.68 68.71±9.04* 22.43±7.25 67.02±5.74* 34.23±7.56 78.75±5.00*對照組 34 11.99±7.30 49.37±6.04* 24.69±7.64 43.14±6.02* 23.78±7.49 48.25±6.28* 34.69±7.65 60.16±6.00*t 值 0.465 9.736 0.247 13.727 0.755 12.864 0.249 13.878軀體疼痛 總體健康 社會功能P 值 0.643 0.000 0.805 0.000 0.452 0.000 0.803 0.000
2.1 生活質量護理前, 兩組的SF-36 各維度評分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 護理后, 兩組的SF-36 各維度評分均高于護理前, 且實驗組的SF-36 各維度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見表1。
2.2 護理滿意度實驗組的護理滿意度為97.06%, 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9.41%,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見表2。

表2 兩組的護理滿意度比較 [n (%)]
心臟瓣膜病是指創傷、 炎癥致使機體心臟瓣膜關閉不全所致疾病, 在老年人群中較為常見, 可使患者出現疲倦、 運動后心慌等癥狀, 需予以及時治療, 以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3]。 目前, 臨床以心臟瓣膜置換術為治療該病的主要方法, 但術后若護理不當或未予以有效護理也會影響整體預后效果[4]。 因此,必要及合適的護理對老年心臟瓣膜置換術患者來說同樣重要。
以往的常規護理因護理形式較為單一, 效果有限, 目前已無法滿足老年心臟瓣膜置換術患者的需求。 醫護一體化護理可使醫生與護理人員共同參與到診治與護理中, 即醫生、 護理人員合作治療、 護理患者, 可形成醫、 護、 患一體格局, 更有效地促進患者病情改善[5-6]。 本研究結果顯示, 護理后實驗組的生活質量各維度評分高于對照組, 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 (P<0.05), 表明醫護一體化護理更利于患者術后生活質量的提高。分析原因在于: 醫護一體化護理模式可使醫生快速掌握患者病情變化情況, 并經有效溝通拉近醫患距離, 也可使護理人員更了解患者病情, 并結合疾病關注重點予以患者對癥護理干預,從而遏制病情進展; 同時, 該護理模式可使醫護人員結合患者病情與心理狀況予以其心理、 呼吸道、 用藥、 康復護理等, 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 提高患者術后生活質量; 此外, 該護理模式使醫護與患者之間的聯系更加密切, 醫護與患者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 從而有效提高了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
綜上所述, 醫護一體化護理可有效提高老年瓣膜置換術患者的生活質量及護理滿意度,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