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懷霞
【摘要】應用技術型高校是國家培養技能型本科人才的發展方向。本文在研究及分析“數字化”背景和應用技術型高校專業課教學模式現狀和問題的基礎上,探討構建專業課“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旨在為建設數字中國的過程中應用技術型高校的專業課教學模式重構提供參考,進一步促進應用技術型高校專業課教學改革與發展。
【關鍵詞】數字化應用技術型高校專業課混合式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11-0006-02
當前,以數字化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科技革命正蓬勃發展,社會生產和生活方式正在發生深刻變革。2021年3月,國務院出臺國民生活和經濟“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加快數字化發展,建設數字中國”。數字化并不是近年剛剛出現的新事物,它是過去幾十年技術創新的延續。從自動化到信息化,從互聯網到人工智能,都是數字化不斷演進的體現。數字化正在重塑一切,包括大學教育。數字化背景下應用技術型高校創新專業課教學模式、打造“互聯網+教育”不僅是大勢所趨,對于推動校園教育數字化轉型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應用技術型高校的發展及其專業課教學現狀和問題
(一)應用技術型高校的發展
應用技術型教育是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轉變過程中形成的一種新的教育類型。歐洲許多國家從20世紀70年代就開始創辦應用技術型大學。2014年5月,為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實施學術型人才與技能型人才培養,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提出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統籌發展各級各類職業教育,引導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學校向應用技術類型高等學校轉型。自此,占全國普通本科院校大約50%的非研究型高校開始向應用技術類轉型,淡化學科、強化專業,按照企業的需要和崗位來對接。截至今天,應用技術型高校已經成為我國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中正在發揮著重要的智力、人才、科技和文化支撐作用。
(二)應用技術型高校專業課教學現狀和問題
根據應用技術型高校辦學方向和人才培養定位,其主要是培養服務一線的高素質應用技術型人才,因而學生在校期間大部分時間是與專業課教學打交道。因此,專業課教學對學生的身心發展及未來職業影響深遠。盡管時至今日,專業課教學模式改革呼聲不絕于耳、研究層出不窮,但是大部分專業課教學卻仍然沿襲傳統的教學模式,難以滿足高質量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需求,也與應用型本科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相去甚遠。筆者通過調查問卷、師生座談和走訪等多種調研活動,分析總結出應用技術型高校專業課教學主要存在如下問題:
1.教師教育理念滯后,不注重學生德育素質的培養
我國教育從古至今一直重視德育為先,現代職業教育也一直以“德育為先、德學兼修、能力為重、全面發展”為人才培養原則。但是,大部分專業課教師只注重專業內容的傳授,并不愿花費精力將德育內容設計到課程教學之中,甚至有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言語行為失范,給學生帶來不良影響。
2.教學過程以教師為主體,學生被動參與
長期以來,中國教育界對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改革一直在進行著不懈地努力和探索。但是教師和學生大多囿于傳統的教學模式固定思維,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課堂仍然占主導地位,教師為主體,學生被動參與,長此以往,學生主觀能動性不足,失去對學習的興趣,更遑論能力的培養。
3.教學內容單一,缺乏豐富性和實用性
教學內容單一,教師上課主要依據教材,教學內容缺乏豐富性、時效性和實用性。對于主要讓學生了解或掌握的專業基礎知識,教師經常是照本宣科,沒有結合當今時代發展特點與新鮮素材或者是政策變化,因而課堂教學顯得冗長而多余,勢必造成今天大量的上課玩手機“低頭族”現象。
4.授課形式單一,生動不足枯燥有余
專業課授課形式單一,大多以課堂授課為主。專業課的專業性內容加上單調的授課方式,表現出生動不足枯燥有余的特點,不利于提高學生學習專業課的積極性,加之互動形式有限,學生體會不到學習的樂趣和動力。久而久之,學生逐漸怠于日常的學習。
二、應用技術型高校專業課教學模式重構路徑
(一)專業課教學模式重構的路徑選擇
應用技術型高校專業課教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鑒于這類院校專業課教學普遍存在的上述問題,結合當前“數字化”時代背景和未來發展趨勢 ,筆者認為,“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不啻為應用技術型高校專業課教學模式重構所應采用的最佳路徑選擇。混合式教學,源于英文Blended Learning,即將網絡教學和傳統教學融合起來的一種“線上+線下”的教學模式。通過兩種教學組織形式的有機結合,可以令學習者的學習由淺入深。
(二)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構建要素
應用技術型高校專業課教學構建混合式教學模式應當主要把握以下四個要素:
1.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所謂“傳道”,就是要求老師言傳身教,傳授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人格品質。愛因斯坦曾經有一句名言:“學校應該永遠以此為目標:學生離開學校時,是一個和諧的人,而不是一個專家。”可見,立德樹人從來都是教育的應有之義,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在2016年12月的全國高校思政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鄭重提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也是高校立身之本,其本身也要求專業課教師身體力行、垂手示范。
2.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
希臘哲學家、教育家蘇格拉底說過:“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順應時代發展要求和學生特點,重構了傳統課堂教學模式,把傳統教學的時間和空間都進行了擴展,通過課前導學、線上自主學習、線上頭腦風暴和發表感悟、課堂重點難點講解和答疑解惑、線上線下討論等多種方式,可以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水平和興趣、鍛煉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從而使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取得最優化的學習效果。因而,混合式教學模式一方面可以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另一方面,只有將以學生為中心作為教學理念,混合式教學模式才能得以推而廣之,煥發其生命力。
3.豐富實用的教學內容
無論何種形式的課程,均要有內容,內容是教學的根本。試想,一個很會講故事的人,故事本身的內容卻空洞乏味,那么想必他用盡渾身解數都不會引起聽者的興趣。應用技術型高校專業課主要是讓學生了解或掌握專業基本知識,并學會相應的業務技能應用。但是如果課程內容僅僅是照本宣科,沒有結合當今時代發展特點與新鮮素材或者是政策變化,那么這個“故事”仍然是枯燥無味、引不起學生興趣的。使用混合式教學模式,一方面可以在線上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豐富和延展教學內容,另一方面可以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空里對“故事”進行深度探討和剖析。所以,如何做到內容好,學生愿聽,就需要教師課下花功夫搭建尤其與時代發展相契合的“好故事”。
4.生動多樣的授課形式
“故事”很重要,它是專業課的基本支撐,但是會講故事同樣重要。再好的故事,如果不會講,形式單調,同樣引不起聽者的興趣。大部分專業課,因其專業性決定了它相對內容比較枯燥,尤其對于某些學習習慣不好的應用技術型高校學生。那么,突破傳統的課堂傳授形式就顯得特別重要。應用技術型高校的學生好奇心比較強,動手能力較好,“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中線上生動的視頻、動畫資源更能夠吸引學生學習的興趣,避免了專業課枯燥的教材文字內容堆積,同時輔以案例式、討論式、探究式、實踐教學等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更能體現學生的個體特征,并鍛煉學生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的能力。總之,“好故事”(內容)與“會講故事”(形式)兩者相輔相成,對專業課教學模式重構缺一不可。
三、結語
數字化背景下應用技術型高校創新專業課教學模式,打造“互聯網+教育”是大勢所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不僅是數字化時代背景下的應然之作,也是國家課程思政的內在要求。專業課采用混合式教學模式,更能夠充分踐行高校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和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同時,教學內容的豐富實用性和授課形式的生動多樣性更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從而有效實現應用技術型高校人才培養目標。但是,專業課教學模式的重構,不僅僅是紙上談兵,需要師生合力,身體力行。一方面需要專業課教師具有奉獻精神,熱愛教育事業,不斷提升自身思想道德修養和專業能力,以適應新時代下的教學變化;另一方面需要學生持之以恒,具備探索和創新精神,在教師的引導和幫助下,養成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的習慣。路漫漫其修也遠,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應用技術型高校專業課教學模式的改革與進步,需要廣大教育工作者做出不斷的探索和不懈的努力。
參考文獻:
[1]陳雪頻.一本書讀懂數字化轉型[M].機械工業出版社,2021.
[2]劉慧,王成武,蔡江東.線上線下混合式“金課”建設探索——以應用型高校鋼結構課程為例[J].大學教育,2020(7).
[3]楊雪,王朋.金課視域下應用型本科混合式教學模式研[J].江蘇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3).
[4]鄭海榮.“互聯網+”背景下大學英語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J].呼倫貝爾學院學報,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