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如你有1個億,你會如何花?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的劉進教授為了實現更大的目標,決定將這1億元捐出來。他希望這筆錢為基層培養更多合格的“健康守門人”。這筆資金,來自他的科研成果轉化所得。
劉進教授說:“我今歲年65歲,要退休了。有人會說,1億元不是個小數目,對一個家庭來說是一筆不菲的財富。但是我和我的家人都認為,這筆錢用于我們家庭去過上更為舒適的退休生活是一種浪費,而捐贈給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事業更具有社會意義,更能體現我們的人生價值。”
超值錢的超長效局麻藥
劉進出生于湖北恩施一個書香門第,1977年考入大學學醫,在藥理學、生理學學科下功夫,為他之后報考麻醉專業研究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劉進就開始了對麻醉藥物的研究。1984年,劉進在中國醫學院阜外醫院攻讀研究生,當時國內吸入麻醉藥普遍價格較高、主要依賴于進口,加之基礎研究、設備、資金等多方面的局限,吸入式全身麻醉也還未在全國普及。1989年,劉進前往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醫學院做博士后研究,導師艾德蒙·埃戈爾教授正是現代吸入麻醉學的重要開拓者,這也奠定了劉進對麻醉系統研究的基礎。
2004年,已在華西醫院的劉進帶領團隊完成了“關于吸入麻醉藥溶解度的研究”這一世界級難題,獲得了國家科技獎二等獎。而此次劉進捐贈的1億元人民幣是醫院獎勵他的科技成果轉化所得。2020年到2021年,劉進和他的團隊將兩項科技成果專利技術轉讓給了宜昌人福,簽約金額為7.5個億。根據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科技成果轉化九條激勵政策》的規定,醫院獎勵劉進1億元。這兩項成果預計2~3年后進入臨床研究階段,6~7年后有望正式進入臨床。根據協議,藥物上市后,宜昌人福每年還將拿出銷售額的3%支付給劉進和他的團隊。
是什么樣的發明,買家愿意出此大價錢?
以其中一項“超長效局麻藥 LL-50”為例,這將解決市面上麻醉藥品作用時間短的弊端。目前臨床上使用的局部麻醉藥作用時間很短,一般只有幾個小時到十來個小時,無法持續緩解患者疼痛。而劉進團隊研發的“超長效局麻藥”的有效時間可以長達50小時,是目前同類品種作用時間的2到5倍。在生育分娩、牙科手術等領域,超長局麻藥具有相當明顯的優勢。
劉進捐贈的1億元人民幣,將用于華西醫院的規培項目,凡是在國家和省級住培平臺上注冊培訓基地為華西醫院的所有身份住院醫師,包括社會人、本院職工、外院委培(含西藏委培、全科定向生)、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華西醫院住院醫師帶教師資(含住培導師)將在評優、出國交流學習等方面獲得基金支持。
捐贈的第二天,劉進的女兒給他發來信息:我為您感到驕傲,最棒的父親!劉進說,“我認為我的這個決定是非常正確的。兒孫需要靠自己的努力去創造美好的生活,而不是靠我給他們留下巨額財富。”
推廣“規培”是志向
劉進捐贈巨額財產的消息曝出之后,他的一位老鄉給他發來信息:“我雖然不太明白規范化培訓,但是我知道這事一定很有意義,所以我也決定向基金里捐贈500萬元。”劉進很高興,說,一定要重視規范化培訓,這是為基層培養“健康守門人”的基礎。
劉進與規范化培訓的緣分要從2000年說起。當年5月,劉進進入華西醫院工作,他加盟華西醫院的一大夙愿就是要在這里推行“規范化培訓”。劉進在華西醫院建立起麻醉與重癥醫學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和示范基地,全科教師都參與住培教學。這一制度當年被稱為“魔鬼訓練”,周一至周五的早上7:15,麻醉科醫生都要到科室開展學習、病例討論。
劉進為何如此堅持“規范化培訓”?用劉進的話說,這是他的人生志向。
1989年,劉進進入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醫學院做博士后研究,之后還在休斯敦取得了行醫資格,并成為當地一家大型醫院的麻醉科主治醫生。劉進介紹,在美國,一名醫學生想要成為主治醫師,需要經歷高度規范且現代化的培訓,這樣能夠保證他們具有過硬的臨床技術。
1993年,已取得美國綠卡,并且有豐厚收入的劉進選擇回國,到北京阜外醫院擔任麻醉科主任與體外循環研究室主任。身邊一片嘩然,很多人對此并不理解,而劉進則說:“回中國推動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是我人生的志向”。劉進說,患者絕大部分都是常見病、多發病。中國有14億老百姓,基層需要更多合格的“健康守門人”,這是為全民健康打下基礎的前提。“用三年時間接受規范化培訓的醫師,未來的30年執業生涯就能夠規范化行醫,患者的常見病和多發病,就能夠得到規范的診斷和治療。”因此,在劉進看來,規培對住院醫師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這也是他為什么要把1億元用于支持住院醫師培訓的原因。
當年進入北京阜外醫院,年僅37歲的劉進被破格晉升為主任醫師。他在這里開始推行住院醫生規范化培訓制度。但是阜外醫院是一家心血管專科醫院,并不適合推行這樣制度,他希望選擇一家綜合性醫院。在與全國多家知名醫院的洽談中,劉進與華西醫院“擦出了火花”,華西醫院同意為劉進匹配資源,提供支持。于是,2000年5月1日,劉進正式加盟華西醫院,并擔任麻醉科主任,從此開始了規范化醫師培訓之路。
規培成效已顯現
劉進推行規范化培訓的道路并非一帆風順,最初在華西醫院推行規培制度時還遇到了內外的阻力。
一位吳姓醫生在網上發帖表示質疑,認為“用幾年的時間做規培,有的學生已經拿到更高學位了,而你只是一個住院醫生培訓證”。劉進寫了一封信,邀請這位醫生親自到華西醫院體驗規培。這位醫生在華西醫院體驗了五天,對當時在華西醫院接受規培的23名住院醫師進行了一次匿名問卷調查,其中69.5%的醫生表示,自己參加規培的初衷是“不會的太多,想學習”,但也有醫師表示“在這里無法安心學習”。他拿到這些調查問卷后,對劉進說,大多數還是想來這里學東西的,有的人對這個制度不支持,但實際上他還在這里學習,在行動上他還是支持的。
很多人認為,接受規范化培訓的醫師在三年培訓期間內待遇太低。“學醫數十載,付出與收獲不成比例,是吸引不了優秀人才的。”劉進說,他也深刻地認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因此,他一直在呼吁,應該將規范化培訓的費用納入國家財政中,應該給接受規培的醫師相應的報酬,讓他們愿意為這份事業作出貢獻。
2003年至2013年,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劉進連續10年向全國人大提交建議和議案,均為“建立國家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并且將費用納入國家財政預算中。劉進的建議最終塵埃落定,使中國住院醫師培訓制度邁出了從“為院育人”到“為國育人”的關鍵一步。國家每年為每一名住院醫師提供3萬元補貼,加上地方政府和醫院的補貼,接受規培的醫師基本上能夠得到所在城市職工的平均工資。
據統計,目前華西醫院每年要接收600多名規培生,其中絕大部分的醫師完成三年的培訓后進入了基層醫院工作,規范化醫師培訓成果已經顯現。
蟬聯11屆專科冠軍
提到劉進,自然會提及華西醫院麻醉科。
不得不說,劉進率領華西醫院麻醉學科站上了C位,連續11年,復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公布的《中國醫院最佳專科綜合榜》,華西醫院麻醉科排名第一。近年來,華西醫院麻醉手術的死亡率小于百萬分之一,而世界發達國家的標準則是小于二十萬分之一。華西醫院麻醉科之所以有如此“戰績”,與劉進嚴格、科學的管理要求緊密相連。
很多人認為,麻醉是手術臺上的“配角兒”,麻醉醫生只需要給病人打一針。“外科醫生治病,麻醉醫生保命!”劉進用這個形象的比喻來解釋麻醉醫生的作用。
麻醉的主要任務是對病人基本生命功能的監測和調控,對重要臟器進行保護和支持。手術過程中,對于神經、呼吸、循環、肝臟和腎臟功能,以及體溫和血液內環境等基本生命功能的監測和調控,都是由麻醉醫生負責的。麻醉是一門讓患者有尊嚴的科學。
據統計,國內大約5%的青年麻醉醫師都在華西醫院接受過1~5年的臨床培訓,有40%的麻醉科主任在華西醫院接受過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