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發現“摳門”是件好事。
以前看到喜歡的物品會先下手為強,現在看到心動的先放在購物車冷卻1天。經過一晚上的發酵,第二天還想買的,一定是自己喜歡又剛需的。這樣堅持了3個月,有意想不到的好處:
雜物變少,家里的空氣更清新;打掃衛生更輕便,省下很多體力活;節約的錢可以買質感更好的物品;衣柜里只放最喜歡的衣服,每次出門都穿成自己滿意的模樣。
不舍得在沒價值的事物上浪費錢,就會更舍得在有價值的事上投資,比如可以將省下的錢買課程、書,去旅游,用來拓寬見識,變成對自己的長期投資。
變“摳”后,我也更會生活了。
我以前到菜市場買菜都懶得問價,別人說多少錢就多少錢,后來我發現,買菜貨比三家會更有口福。
上次我在路邊阿婆的蔬菜攤上用5塊錢買了個木瓜,比超市便宜,而且更大更甜,回家煲了一鍋排骨木瓜湯,沒花多少錢,但心里美滋滋,美好的體驗就又多了一項。摸索著過簡約的生活,也是用心過日子的另一種方式。
當然,在日常生活里怎么“摳”得不委屈,也是技術活,要“摳”得恰到好處才是精致的生活家。保證家里每樣東西物盡其用,囤回來的東西用完再繼續買,是很務實的省錢法。
除此外,怎樣還能在買買買上再變得“摳”一點?
沒用過的牌子,謹慎入手
我的護膚品、衣服幾乎都是那幾個品牌的,很少會更換,如果換別的牌子也是因為熟人推薦或者做過很多攻略后的謹慎選擇。
工資卡和消費卡分開
抑制“剁手”的有效方法是將銀行卡分為專門存工資的卡和專門消費的卡,用于綁定支付寶、微信等。強制自己存錢,才能省錢。
買孩子玩具,要買耐玩的
這兩年胡亂買的東西里有一半是為兒子買的。小時候自己沒多少玩具,出于補償心理一直給孩子買買買。有些玩具玩一周就喜新厭舊了,但像積木、畫畫、拼圖、紙牌屋這種,每次都能玩出新意,可以玩很久,還能鍛煉思維和動手能力。孩子不需要那么多玩具,但他需要耐玩的玩具。
少看直播,減少沖動購物
朋友年初迷上看直播買多肉,每次看到主播聲情并茂的說辭,就情不自禁下手,現在她家的陽臺上全都是多肉,連下腳的地方都沒有。最近她要搬家了,說帶不了那么多東西,多肉送了一半給人,另一半扔了,當初她買這些不同品種的多肉可是花了不少錢。
建議不夠自制的人,還是少看點直播,主播的吆喝聲很容易讓你有購買情緒,買著買著就失控了。
吃得摳一點,你就美一點
吃得“摳”一點,在我眼里,就是既劃算又能營養均衡地吃。
飲食上我不主張盲目省錢,每天肉蛋奶蔬菜都要攝入,奶茶零食什么的盡量少吃少喝,才能又省錢又健康。
有位讀者說,在疫情期間她沒辦法點外賣,在家煮飯,不僅瘦了10斤,錢還省了下來。現在養成了回家煮飯、減少吃零食的習慣,每個月能省下1000塊錢,上一年還是月光族的她,今年能存到錢買理財,每天看著收入一點點增加,好滿足。
但對于我這種上班族來說,不得不要花點巧心思來點外賣。怎樣才能吃得飽還特別劃算,我總結了這些點餐法。
1.菜式很關鍵
在豆瓣上有位外賣老饕說,點外賣千萬別點黃燜雞、大盤雞這種,里面必有土豆,基本送過來都是滿滿一份土豆。
我也有個經驗,如果點XXX炒肉,基本就是XXX并沒有肉。
點燒味飯就很劃算,燒味飯的配置基本就是白米飯、青菜、燒味、醬菜,要是他給的肉偷工減料,一下子就會看出來。就算那種老字號連鎖店的燒味飯,滿減+紅包后也很劃算,料足味道好,足夠補充能量了。
2.新店,嘗鮮可抵食
在美團上新開的店,一般都有滿減+新客減免的,拍圖刷好評,滿減+新客減免+紅包+返現,吃一頓等于只付了幾塊錢。
3.會員卡,每頓都好劃算
我用15塊開了美團月卡,有好幾個無門檻紅包,每周有那么一兩天我都會點些貴的菜吃,抵扣紅包,也不是很貴,辛勞了半天,吃到豐盛又便宜的一頓,像拿到了個大禮包。
在我眼里,有原則的“摳”不是小氣,而是經濟地、拎得清地、有效率地節省用度,不是一毛不拔,而是用度得當。成年人是可以合理規劃自己生活的,省錢的同時也能過好生活,更能看出一個人的巧妙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