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一米線”越來越受到重視。國際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發布的研究成果表明,人與人之間保持至少1米的距離可降低新冠病毒感染風險。世界衛生組織和中國疾控中心等公共衛生機構,將保持社交距離作為公眾防控新冠肺炎的重要舉措。如今,“一米線”成為許多公共場所的標配。
在疫情時期,“一米線”可謂是防止疾病傳播的“金線”,是一條“健康線”。全國不少地方在落實疫情防控舉措時,紛紛開展“一米線”行動,在醫院、商場、超市等場所以及公共服務行業增設“一米線”標識,引導市民按照1米安全距離排隊。但是,隨著疫情防控時間的持續,劃在地上的線有些模糊了,大家心中的弦也有所松懈了。有的場所“一米線”也不嚴格執行了,有的地方標志和提示仍在,一些人卻熟視無睹,不時出現排隊人貼人、掃碼亂扎堆、有事蜂擁上等現象。在新冠疫情還在肆虐的當下,這不免讓人揪心。
“一米線”為什么守不住?究其原因,個人層面而言,有的是公共秩序意識和社會公德意識淡薄,不夠尊重他人的隱私權,無視有關保持社交距離的制度規定。有的是科學知識和素養不足,對科學防疫、科學防護缺乏起碼的敬畏,對“一米線”的安全距離未能引起足夠的重視。制度層面而言,在于相關的管理制度缺失,現行的制度規定又缺乏約束力,導致“一米線”頻現失守。加上相關單位管理松懈,宣傳引導不夠,懲戒力度不足,“一米線”最終難以成為人人能夠遵守的規則。
守住“一米線”,要時刻繃緊疫情防范的弦。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下,遵守“一米線”規則,更加有助于營造安全有序的公共環境。有關部門要加強監督巡查,督促相關單位壓實管理責任,采取有效措施把“一米線”要求落實。公共場所應當做好“一米線”的設置,加強管理和引導,形成文明出行、文明排隊、文明生產的良好社會風尚。同時,要加強疫情防控知識、公共衛生和公共規則宣傳,豐富公眾醫學知識,增強公共衛生安全意識,提升公眾文明素養,規范公共安全秩序。
守住“一米線”,要完善相關的管理規定和制度。有關部門要明確遵守“一米線”的責任和義務,明確警誡措施,強化法規制度威懾力,用法治手段促進公眾遵守公共秩序、敬畏社會規則。建立健全文明信用體系,將不遵守公共秩序等不文明行為納入“黑名單”,以信用懲戒倒逼公眾文明行為的自覺養成, 讓“一米線”真正成為“文明線”。
守住“一米線”,更要落實到每個人行動中。疫情防控重在落細落小落實,我們要自覺從小事身邊事做起,遵守公共秩序和社會秩序,讓敬畏“一米線”、遵守“一米線”成為一種社會風尚,成為一種生活習慣。樹立“一米線”意識,保持“一米線”距離,不僅是當下疫情防控的需要,還是精神文明建設的應有之義。人人自覺行動起來,讓“一米線”成為一條疫情防控的安全線、公共秩序的維護線和城市文明的風景線。
責任編輯 / 丁兆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