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婷 蔣志華
摘 要:隨著文化創意產業逐漸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動力,學術界對其逐漸重視并做了大量的研究。通過梳理文化創意產業相關研究文獻,從文化創意產業的概念與分類、評價指標體系、發展策略研究三個方面進行評述,總結現有研究的重點以及存在的不足,提出需進一步研究的方向。
關鍵詞:文化創意產業;統計分類;評價指標體系;文獻綜述
中圖分類號:G124?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1)09-0025-03
進入21世紀,文化創意產業逐漸成為我國乃至世界經濟中最具活力的產業之一,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產業,是推動經濟增長的新動力。為此,各界對文化創意產業的研究也越來越多。本文通過對國內外學者研究文獻的梳理,總結現有研究的不足,并提出需要進一步研究的方向。
一、文化創意產業的概念及分類
(一)文化創意產業的概念
談及文化創意產業,各國雖對其都有研究與發展,但卻沒有提出統一的概念。英國學者早在20世紀90年代就將創意產業定義為:那些源自于個人創意、技巧及才華,通過對知識產權的開發和利用,具有創造財富和就業潛力的行業[1],它著重強調創意在產業中的核心作用。創意之父約翰·霍金斯(2001)將創意產業定義為:從個人的創造力、技能和天分中獲取發展動力,通過知識產權的開發和應用,創造潛在財富和就業機會的行業[2]。在我國,最先使用這個概念的是臺灣地區學者葉明云、梁靜(2014),其定義為:源自于創意或文化積累,透過智慧財產的形式與運用,具有創造財富與就業機會潛力,并促進整體生活提升之行業[3]。學者王操(2019)提出文化創意產業是以創意為核心、新興科技為支撐、各類豐富的文化產品為內容,隨時代發展而演變的文化產業的高級模式,是“版權產業”“創意產業”“內容產業”以及“文化產業”的總和,較為全面地定義了文化創意產業[4]。
總的來說,國內外的相關研究對文化創意產業的概念雖沒有統一的標準,但都認為文化創意產業是“創意+科技+文化產品”的綜合體,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產業,是推動經濟增長的新動力。
(二)文化創意產業的分類
1.國內外相關分類比較。外國發達國家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比國內快很多,產業相關分類、范圍明確,英國、美國、日本均以創意為核心,結合各自實際情況制定文化創意產業分類標準。其中,英國政府根據不同時期產業發展狀況不斷對概念和產業范圍進行更新,現最新的文化創意產業分為9大類,包括:廣告與市場營銷,建筑,工藝,產品繪圖與時尚設計,影視錄像與廣播攝影,IT軟件與電腦服務,出版,博物館美術館和圖書館,音樂、表演和視覺藝術[5]。在美國,文化產業又被稱為版權產業,他們認為文化產品和服務理應受到版權保護,其版權產業涉及范圍極其廣泛,主要分為4大類,包括核心版權產業:出版與文學,音樂、劇場制作,歌劇,電影與錄像,電視廣播,攝影,軟件與數據庫,視覺藝術與繪畫藝術,廣告;交叉版權產業:電視機的制造與批發零售,收音機的制造與批發零售,錄像機的制造與批發零售,CD機的制造與批發零售,DVD機的制造與批發零售,錄音機的制造與批發零售,電子游戲設備及其他相關設備的制造與批發零售;部分版權產業:服裝、紡織品與鞋類,珠寶與錢幣,其他工藝品,家具,家用物品,瓷器及玻璃,墻紙與地毯,玩具與游戲,建筑、工程、測量,室內設計,博物館;版權相關產業:發行版權產品的一般批發與零售,大眾運輸服務,電信與因特網服務[6]。日本是亞洲文化創意產業最發達的國家,其文化創意產業被稱為娛樂觀光業主要分為6大類,包括:影像、音樂(聲音)、游戲、出版、互聯網廣告和手機移動廣告、圖書報刊(圖書、報紙、圖片、雜志等)[7]。目前,我國對文化創意產業沒有統一的分類標準,北京、上海等城市根據自身特點針對本市文化創意產業制定分類范圍,北京主要分為9大類:文化藝術,新聞出版,廣播、電視、電影,軟件、網絡及計算機服務,廣告會展服務,藝術品交易,設計服務,旅游休閑娛樂服務,其他輔助服務[8]。上海分為11個大類:媒體,藝術,工業設計,建筑設計,時尚創意,網絡信息,軟件與計算機服務,咨詢服務,廣告及會展服務,休閑娛樂服務,文化創意相關產業[9]。我國國家層面現行的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是隨著我國文化產業在實踐中不斷發展壯大、人們對文化的認識逐步深入、文化與其他領域的加速融合后制定的,主要分為9大類,包括:新聞信息服務,內容創作生產,創意設計服務,文化傳播渠道,文化投資運營,文化娛樂休閑服務,文化輔助生產和中介服務,文化裝備生產,文化消費終端生產[10]。總的來講,不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各地對文化創意產業的分類也有很多相同之處,分類都涉及廣播、影視、電影、廣告、博物館、圖書館、出版、工藝等滿足人們日常精神文化需求的行業,都涉及軟件及計算機服務、網絡信息等具有發展潛力的創新型行業。但同樣差異也十分明顯,他們的出發點不同,其中,英國以“創意”為核心,強調“創意”在產業發展中的主導作用;美國則以“版權”為核心,認為文化產品和服務都應受版權保護,重視版權的作用;日本由于以動漫、游戲、動畫為核心的產業十分發達,也強調“版權”的重要作用;我國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注重“文化”在相關產業發展中的核心作用,但目前最新的《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2018)》雖以“文化”為主線,卻也增添了大量“創意”內涵,逐漸強調“創意”在相關產業中的核心作用。
2.我國文化創意產業分類。我國對文化創意產業還沒有統一的分類,因而學者們對此做了研究。劉楊(2018)將我國的文化創意產業分為以下9大類別,一是文化藝術業,二是新聞出版業,三是廣播、電影、電視業,四是軟件、網絡及信息技術服務業,五是廣告會展業,六是藝術品交易業,七是設計服務業,八是文化創意旅游及休閑娛樂業,九是其他輔助服務業[11]。他的分類內容是在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分類的基礎上提出的,僅將“旅游休閑娛樂服務”改為“文化創意旅游及休閑娛樂業”,認為旅游業中僅有文化創意旅游屬于文化創意產業。在筆者看來,北京市提出的文化創意產業的分類雖具有地方特色,突出“創意”內涵,但涵蓋范圍較寬,學者劉楊修改后的更加明確,比較適合作為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統一的分類標準。
二、我國文化創意產業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對于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的評價指標體系,學者們做了相關研究。張永紅、王吉平、陳云清(2004)認為,文化創意產業評價指標體系應具備描述功能、解釋功能、評價功能、監測預警功能、預測功能[12]。劉楊、顧海兵(2017)在其研究中寫到:統計指標體系的設置應該能夠既全面又多角度地反映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因此應以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作為核心指標,同時設置各類補充指標[13]。另外,還需統一全國各地文化創意產業統計指標,保證統計數據的可比性。
本文在以上研究的基礎上,參考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統計指標和我國實際情況提出我國文化創意產業評價指標體系。該指標體系從產業規模、企業情況、對外貿易、貢獻能力、發展能力5個維度評價文化創意產業。產業規模維度設立產業總產值、產業增加值、分行業增加值3個指標;企業情況維度設立規上企業利潤總額、規上企業法人單位數、平均工資3個指標;對外貿易維度設立貿易進口額和貿易出口額2個指標;貢獻能力維度設立增加值貢獻率、就業貢獻率、貿易貢獻率、地方稅收貢獻率4個指標;發展能力采用增加值增長率來衡量。
三、國外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策略及對我國的啟示
(一)國外發展策略
國外文化創意產業具有起步早、政策及相關法律法規完善、發展模式成熟、經濟收入較穩定的特點,其在某些國家已經成為支柱性產業。陳美華、陳東有(2012)認為,英國通過對本國的自然資源和歷史文化資源進行合理開發整合及市場化運作,打造出了自己的文化品牌,從而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產業文化,主要發展公益性為主的博物館文化產業、市場性為主的文化旅游產業、公益性與市場性相結合的表演藝術產業[14]。李沂霖(2011)總結了韓國文創產業的發展路徑,闡明韓國文創產業的發展得益于政府高度重視并制定相關政策和法規、各產業競相帶動文創產業發展、企業大力推動文創產業發展[15]。張婭萍、張曉(2017)指出,日本從書籍雜志、影視劇、音樂等一般大眾性文化,動漫、游戲等產業,服飾與飲食時尚三個方向著重發展壯大日本的內容產業[16]。
(二)對我國的啟示
由于我國文化創意產業起步較晚,許多學者在探尋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路徑時,常會從文化創意產業發達的國家的發展政策、模式、方法中尋找對我國發展策略的啟示,并提出了許多有用的發展建議。陳琳(2018)認為要從產業發展環境、文化資源的挖掘與利用、重視海外市場以及科學分區域發展等方面來壯大我國文化創意產業[17]。朱粲(2019)的研究認為,應以加強創新性人才培養為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核心,輔以政府政策扶植以及重視科技創新[18]。
四、文化創意產業現有文獻評述
文化創意產業作為如今最具活力的產業之一,有著豐富的研究成果,這些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指導借鑒作用,但也存在不足之處。
研究內容上,我國學者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分類、現狀、發展策略探尋、產業集群、產業融合發展以及產業競爭力評價等方面。針對文化創意產業分類、指標體系的對比研究居多,文化創意產業具體的分類標準的提出和指標體系的建立較少,這方面需要進一步研究。
研究方法上,現有研究定性分析居多,定量分析較少,定量分析大多是構建指標體系進行綜合評價研究或用模型研究產業集聚效應,對于區域之間的比較研究、具體行業貢獻的分析研究較少,這可能是由于文化創意產業完整、可比的統計數據缺乏而限制了研究方法。
研究對象上,針對北京、上海、深圳等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較快的城市和文化底蘊深厚的地區的相關研究較多,對文化創意產業弱勢的地區研究的較少;單獨對某區域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狀況的研究較多,對比研究區域之間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水平的較少。
參考文獻:
[1]? Creative Nation:Commonwealth Cultural Policy,Oct.,1994[EB/OL].https://catalogue.nla.gov.au/Record/1948332.
[2]? Howkins,J.The Creative Economy:How People Make Money from Ideas[M].Allen Lane/Penguin Press,2001.
[3]? 葉明云,梁靜.我國文化創意產業標準化發展現狀淺析[J].中國標準導報,2014,(12):31-33+44.
[4]? 王操.文化創意產業比較研究:內涵、范圍界定、發展現狀和趨勢[J].國外社會科學前沿,2019,(10):47-55+84.
[5]? Department for Digital,Culture,Media&Sport,Sectors Economic Estimates 2017(provisional):Regional Gross Value Added(GVA),https://www.gov.uk/government/collections/dcms-sectors-economic-estimates.
[6]? IIPA,Copyright Industries in the U.S. Economy:The 2018 Report,https://iipa.org/reports/copyright-industries-us-economy.
[7]? 経済産業省商務情報政策局,一般財団法人デジタルコンテンツ協會?驤デジタルコンテンツ白書(2018)?驣,http://www.dcaj.or.jp/project/dcwp.
[8]? 北京市統計局,北京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北京市文化創意及相關產業[Z].2006.
[9]? 上海市統計局.上海市文化創意產業分類目錄[Z].2013.
[10]? 國家統計局.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8.
[11]? 劉楊.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統計的三個基本問題[J].經濟研究參考,2018,(62):65-73.
[12]? 張永紅,王吉平,陳云清.文化產業統計指標體系的設計與實施[J].統計與決策,2004,(6).
[13]? 劉楊,顧海兵.文化創意產業統計:國際鏡鑒與引申[J].改革,2017,(6):143-151.
[14]? 陳美華,陳東有.英國文化產業發展的成功經驗及對中國的啟示[J].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5):63-67.
[15]? 李沂霖.韓國文化產業發展探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1.
[16]? 張婭萍,張曉.日本文化產業的振興及啟示——制度創新視角[J].經濟研究導刊,2017,(16):37-38.
[17]? 陳琳.國外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策略分析及啟示[J].廣西社會科學,2018,(6):195-198.
[18]? 朱粲.英美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對中國傳媒多元化經營的啟示[J].傳媒評論,2019,(1):86-88.
A Review of Literature Research on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y
LEI Ting,JIANG Zhi-hua
(School of Statistics,Chengdu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Chengdu 610103,China)
Abstract:As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have gradually become a new driving force for economic growth,academic circles have paid close attention to them and have done a lot of research on them. To this end,through combing the relevant research literature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reviewing the concept and classification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evaluation index system,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research,summarizing the focus of existing research and existing shortcomings,and proposing the need for further research direction.
Key words: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statistical classification;evaluation index system;literature 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