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亞娟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文章中關鍵詞表情達意的作用。語言是由語言形式和思想內(nèi)容兩方面融合而成的,兩者相輔相成,不可缺少。語文教學不僅要引導學生注重語言的工具性,掌握語言的表現(xiàn)形式,提升表達能力,還要注重和人文性之間的相生,注意句子的表達效果。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注重句子教學的相生性,將工具性和人文性整合在一起,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一、結(jié)合語境,理解表達形式
語境就是語言環(huán)境,指的是詞語、句子、段落、篇章之間的上下文關系。由于言語生成具有多義性,所以相同的詞句在不同的語境中可能會出現(xiàn)不同的意義,若學生能掌握這方面的辨別能力,那么就自然能理解詞句的表達形式,能更好地使用語言這種交流工具。
學習《桂花雨》時,鼓勵學生分析作品中的某些詞句,并嘗試在特定的語境中加以理解。如在讀到“一提到桂花,那股子香味就仿佛聞到了”這句時,鼓勵學生分析這個句子:“是誰聞到了桂花的味道?”學生認為:“是人們聞到了桂花的味道。可是,這里卻沒有說香味被聞到,省略了‘被這是為什么呢?”為了促使學生更好地理解這個句子,鼓勵學生結(jié)合上下文進行理解:“‘整個村莊,都沉浸在桂花香中這個句子給你怎樣的感覺?”學生認為:“香氣將整個村莊都包圍了,說明香氣很濃?!苯Y(jié)合前面的句子,學生有所感悟:“如果這里用被動句的話,就會讓人覺得很生硬,體現(xiàn)不出香氣濃郁,讓人不知不覺聞到的感覺。若用主動句的話,就會讓人覺得香氣浸潤了整個村子,不經(jīng)意間就能聞到?!痹诮Y(jié)合語境進行賞析后,學生體會到了被動句和非被動句的細微差異。
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結(jié)合詞句所在的特殊語境進行理解,嘗試挖掘其內(nèi)涵,理解語言形式的特殊性。這樣的教學體現(xiàn)了語文教學的工具性,學生理解了詞句在不同語境中的意義后,自己在交流活動中也能更好地理解他人的表達,并更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意思。
二、比較對照,感受表達效果
體驗語言的表達效果也是句子教學的重點之一,通過理解詞句的意思,對照詞句所表達的內(nèi)容,捕捉言語所體現(xiàn)的情感信息,賞析詞句特殊的審美效果,學生能更好地理解詞句的表達效果,體會到詞句的人文性。
學習《珍珠鳥》的時候,鼓勵學生對比文章的某些句子,看看珍珠鳥的前后變化是什么。學生分別找到了“它先是離我較遠,見我不去傷害它,便一點點挨近”和“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頭睡著了”等詞句,通過對比發(fā)現(xiàn)珍珠鳥一開始比較害羞,后來變得樂于親近人。此后鼓勵學生思考:“大家整體閱讀這篇課文,覺得珍珠鳥給人一種怎樣的感覺?”學生認為:“我覺得珍珠鳥似乎像人一樣,和‘我的關系也很親近?!睂W生發(fā)現(xiàn)了“友好、親近”等詞語,認識到作者使用了不少形容人的詞語,而且還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學生感受到:“使用這樣的詞句能讓描寫變得更形象生動,更好地體現(xiàn)出珍珠鳥的可愛。”
在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生的課堂中,要鼓勵學生積極展開對比活動,嘗試用自己的話語替換掉作品中原來的詞句,分析語言的表達效果是否有不同,又或者對比文章前后部分的句子。此外,還要引導學生對比同主題的作品,看看作者選擇的句型和寫作手法有什么不同,體會表達效果上的差異性。這樣也能體現(xiàn)出語文教學的人文性,讓學生提升賞析審美的能力。
三、讀寫結(jié)合,提升表達能力
理解句子的表達形式,感受其表達效果,這只是教學的中點,而不是終點。句子教學的真正目的是實現(xiàn)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融合和相生,要引導學生懂得運用正確的詞句展開交流,提升表達能力。所以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嘗試展開仿寫的活動,思考在不同的語境中使用怎樣的詞句更為合適。
《黃山奇石》一文中有不少比喻句,在指導學生學習這些句子的時候,既要引導其了解比喻手法的特點,學會寫比喻句,體現(xiàn)出教學的工具性,又要引導學生賞析比喻句,體會比喻手法的特殊韻味,展現(xiàn)出教學的人文性。首先引導學生閱讀“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著手臂指向前方”等詞句,并引導學生思考:“為何比喻句中常常用‘像這樣的詞語,喻體和本體在句子中分別要安置在什么位置呢?”這促使學生掌握比喻句的寫法。此后,鼓勵學生賞析修辭手法的妙處:“你覺得這樣寫是否能更生動地展現(xiàn)黃山之石呢?”最后將兩者融合,引導學生思考:“大家在日常交流或者是寫作時,是否也能嘗試運用比喻句呢?”有學生便嘗試活學活用,用比喻句形容校園里的花壇:“花壇就好像一塊綠色的天鵝絨地毯,走在上面,軟綿綿的,好像墜入云層中一樣,又好像是在棉花的海洋里一般?!痹谧x寫練習中,學生的表達能力得到了提高。
讀寫結(jié)合的教學方式體現(xiàn)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若能組織學生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入手展開語言實踐,則能促使學生不斷知識內(nèi)化,讓學生的語用能力得到提升和發(fā)展。
相生指的是兩個事物之間相互滋生和助長的關系。引導學生探究詞句的表達形式,體現(xiàn)了語文教學工具性的特點,展開詞句對比和賞析體現(xiàn)了語文教學人文性的特點,讀寫結(jié)合則能將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在一起,促使學生提升詞句理解、賞析和運用的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