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祖云 朱培英 張高琦 孔曉燕 龍銀順 魏洪兵 王農圃 袁聯金 羅剛 劉樹鈿

摘要 長期以來,對筍子的高強度采收直接影響了筍子產量、竹林質量。通過對筍子采收規格進行研究,提出了合理的竹筍采收規格,不僅有利于提高竹筍產量和竹林質量,而且可提高林農收入,促進竹林持續經營。通過合理采筍,昭通可增加筇竹筍產量47593.6t,增加收入42834.24萬元,增長幅度達58.73%。
關鍵詞 筇竹;竹筍;規格;產量;收入
中圖分類號 S.78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517-6611(2021)07-0124-02
AbstractForalongtime,thehighintensityharvestingofbambooshootshasadirectimpactontheyieldofbambooshootsandthequalityofbambooforest.Throughtheresearchontheharvestingspecificationsofbambooshoots,thereasonableharvestingspecificationsofbambooshootswereputforward,whichnotonlyhelpedtoimprovetheoutputofbambooshootsandthequalityofbambooforest,butalsoimprovedtheincomeofthemassesandpromotedthesustainablemanagementofbambooforest.Throughreasonablebambooshootpicking,Zhaotongcanincreasetheoutputofbambooshootby47593.6t,increasetheincomeby428.3424millionyuan,andincreasetherateby58.73%.
KeywordsQiongzhueatumidissinoda;Bambooshoot;Specification;Yield;Income
作者簡介 白祖云(1968—),男,云南水富人,正高級工程師,從事森林資源經營管理與竹產業技術研究與指導工作。
筇竹(QiongzhueatumidissinodaHsuehetYi)在云南昭通又稱羅漢竹,是我國的特有竹種,屬于小型混生竹類,桿高1.5~7.0m,胸徑1.0~2.5cm[1],自然更新能力強,地下鞭根系統發達,具有強大的保持水土、涵養水源的功能[2]。人們無序采筍,不按照一定規格采筍,甚至見筍就采,導致竹林退化,竹林生態功能下降,竹筍越來越小、產量越來越低[3]。昭通市委、市政府提出發展13.33萬hm2筇竹方竹的目標,并明確全市竹產業發展的思路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為引領,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4-5],以加快竹產業轉型升級和促進林農增收為目標,以提高組織化建設為抓手,調整優化竹產業發展結構,轉變竹產業發展方式,推動竹產業投入多元化、經營集約化、產業特色化、基地規模化、生產規范化、產品品牌化、市場開放化建設,加快竹產業轉型升級和促進林農增收,實現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努力把竹產業培育成為昭通高原特色優勢產業和主產區群眾脫貧致富的支柱型產業[6]。筇竹自然分布于四川宜賓地區和云南昭通地區,即云貴高原東北緣向四川盆地過渡的亞高山地帶[7-8]。水富市是昭通市筇竹資源分布比較集中的縣市區之一,長期以來,分布區林農對筇竹資源的利用以采筍為主,這也是分布區林農的主要經濟來源,由于缺乏護筍養竹的意識,為追求當前利益,林農連年采集竹筍,導致筇竹林老化,產筍量逐年降低,自然恢復能力越來越弱,立竹竹徑越來越小,形成了低效竹林。2019年,昭通筇竹總面積62414hm2,年產筍量81038t,按9元/kg計算,年產筍收入7.29342萬元,采筍收入僅11685元/hm2。由于筇竹分布區域狹窄,對筇竹筍的采集規格缺少研究,再加上人們對采筍規格和提高經濟效益的作用認識不足,經營權落實不到位,造成采筍比較隨意,大大降低了筇竹林的經營效果。就竹筍采集的相關技術進行研究,對提高昭通筇竹林質量、增加商品筍產量和群眾收入、促進穩定持續脫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
1研究地概況與研究方法
1.1研究地概況
水富市位于云南省最北端,素有“云南北大門”之稱,地處金沙江與橫江(關河)交匯的三角地帶,介于104°03′46″~104°16′33″E、28°22′21″~28°40′00″N,東部和北部與四川省的屏山縣和宜賓縣隔江相望,西部和南部與綏江縣和鹽津縣接壤,東西長36km,南北長32km,面積439.8km2。最高海拔1986.4m(轎頂山),最低海拔267.0m(橫江與金沙江交匯處),相對高差1719.4m。年平均降雨1129.6mm,年平均氣溫17.8℃,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8.9℃,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26.7℃,極端最高氣溫39.3℃,極端最低氣溫-10.0℃,年活動積溫為5800~6000℃·d,無霜期324d[9]。水富市主要土壤類型有黃壤、紫色土和黃棕壤,局部低海拔地區有紅壤分布。水富市竹類面積11402.8hm2,其中筇竹面積達3800.0hm2,占竹子總面積的33.3%。水富市筇竹資源主要分布在水富市國有林場的駒龍場、銅鑼壩、蘇家坪、六井坪、紅巖坪、轎頂山林區,以及太平鎮的二溪村、鹽井村與國有林接壤的高海拔集體林區,兩碗鎮三角村有少量分布,大部分都生長在海拔1200m以上區域。研究地點選擇在昭通市水富市太平鎮二溪村境內的銅鑼壩竹產業專業合作社。該研究采集的竹筍分布海拔在1500m左右,采集時間為12:00以前,天氣狀況為小雨。
1.2研究工具
鋼卷尺、臺稱、計算器、削筍刀、塑料袋。
1.3研究方法
在水富銅鑼壩竹產業專業合作社購買帶殼筇竹筍10kg左右,記數稱重;按竹筍長度(1級:<10cm;2級:10~<20cm;3級:20~<30cm;4級:30~<40cm;5級:40cm以上)進行分級處理并記數;對分級處理后帶殼筇竹筍進行剝殼,按級分別稱重;向林農和收購商調查商品筇竹筍的價格;計算各等級及綜合的單根毛重、單根凈重、商品筍單根凈重、商品筍出筍率、采筍收入等;按照商品筍最大收獲量和采筍收入最大化來分析采筍的規格。
帶殼筍指從竹林中剛采集的沒有剝去筍殼的筇竹筍,毛重指帶殼筇竹筍重量;凈重指剝去筍殼的筇竹筍的重量;商品筍凈重指剝去筍殼的筇竹筍再按商品的要求,除去筍子基部纖維化比較嚴重的部分后的重量;筍長指竹筍的長度或高度;商品筍出筍率指筇竹筍商品筍凈重占毛重的百分比;采筍收入指商品筍凈重與商品筍收購單價之積;采集對象區間指實際采集到的竹筍筍長的分布區間。
2結果與分析
由表1可知,共采集帶殼筍459根,總毛重為15.10kg,凈重為8.30kg,商品筍凈重為8.125kg,當地收購商對竹筍的要求為不分級,只要竹筍基部不老(纖維化程度不高),均按商品筍不分級的綜合收購單價(統價)9元/kg進行收購。按此單價,采筍收入為73.13元(表1)。
2.1采集區間在筍長10~40cm
所采筍的竹筍長均分布在10~40cm,其中筍長10~<30cm的筍占89.33%。筍子毛重、凈重、商品筍凈重在2級和3級的比例分別占84.10%、81.93%、83.08%。原因是一方面筍長<10cm時不便于采集,筍長為40cm以上時,采集后竹筍基部纖維化程度高,商品化率低;另一方面是高強度的采集使林下長度在40cm以上竹筍所剩無幾。
2.2在可采集筍區間竹筍平均單根重量與筍長呈正相關
單根毛重、單根凈重、商品筍單根凈重均與筍長呈正相關,主要是采筍規格越長,其體積越大,重量越重。
2.3在可采集區間竹筍的各等級毛重與各筍長等級并不呈正相關
采集區間內竹筍毛重與筍長并不呈正相關,竹筍毛重先是隨竹筍長度(高度)的增加而增加,之后隨竹筍長度的增加而減少,主要原因是受采筍數量(根數)的影響。
2.4在可采集區間采集數量(采筍根數)與筍長呈負相關
在可采集區間內,采集數量(采筍根數)隨著筍長的增大而減少,主要原因是高強度的采筍使越長(高)的筍子越少。說明采筍時,只要方便采集的都盡可能進行了采集,留下的基本上是10cm以下不方便采集的部分。
2.5在可采集區間商品筍出筍率與筍長呈正相關
筍長10~<20、20~<30、30~<40cm的商品筍出筍率分別為50.1%、55.2%、57.3%,商品筍出筍率與筍長呈正相關。商品筍出筍率越高,當竹筍數量(根數)一定時,商品筍的產量越高。
2.6商品筍的凈重、出筍率與采筍收入呈正相關
當商品筍統貨收購價格為9元/kg(或統貨收購價格一定)時,可采筍區間2~4級筍長的商品筍凈重與采筍收入呈正相關。商品筍出筍率在2~3級筍采集范圍與采筍收入呈正相關,但4級筍與采筍收入呈負相關。主要原因是雖然4級筍出筍率高,但可采集數量少,造成收入下降。
3結論與討論
3.1竹筍長度在30~<40cm時,可實現竹筍產量和采收收入最大化
要增加采筍收入,關鍵是增加商品筍的產量,在單位面積上生長的竹筍根數一定時,取決于單根竹筍的商品筍重量。商品筍平均單根重在筍長30~<40cm時最大。當前人們對筇竹筍的采收是不合理的,主要集中采收筍長10~<30cm,占89.33%。如果在筍長30~<40cm時采收,商品筍平均單根凈重可達28.1g,459根筍的商品筍重為12.898kg,采筍收入為116.08元。比習慣采集方法采收的商品筍重(8.125kg)增加4.773kg;比習慣采集方法采筍收入(73.13元)增加42.95元,增長幅度達58.73%。
3.2推廣合理的采筍規格,經濟意義重大
2019年,昭通筇竹年產筍量81038t,如果采用上述合理的采筍方法,全市可增加商品筍產量47593.6t,按現行商品筍統貨價格9元/kg計算,增加采筍收入42834.24萬元。同時,按當前的產量測算,相當于新增加筇竹面積36 655 hm2。造成大量小規格不合理采筍的原因在于竹筍產權沒有真正落實和人們對合理采筍增加收入的認識還不足。因此,需要加大產權方面相關法律、法規的普法力度和科普力度,大力營造筇竹等竹林,發展竹產業的同時,加大普法和執法力度,開展采筍培訓,不僅能更快增加群眾收入,還有利于提高現有竹林質量,意義重大。
3.3 采筍規格的改變可能會引起收購商對竹筍質量要求的改變
按照合理的采筍方法,增加產量是必然的,但收購商對竹筍的質量要求會影響到采筍收入。該研究是按當前當地收購商統貨價格計算的,當采筍規格發生變化時,不排除收購商改變對商品筍的質量要求,根據不同的質量確定不同的收購價格,從而影響采筍收入。
3.4 合理采筍,不僅要注意采筍規格,還需注意留筍養竹
見筍就采的高強度采集方式,使每年只有少量尾筍留養成竹,造成母竹越來越小。在采筍過程中應盡量將初期筍或出筍盛期健壯筍保留,培養成為母竹[10]。
參考文獻
[1] 白祖云,周建鴻,賴葉青,等.昭通市筇竹的保護與利用[J].綠色科技,2019(19):104-107.
[2] 董文淵.筇竹無性種群退化及恢復機制研究[R].2006:3.
[3] 白祖云.對昭通市野生植物資源開發與利用的探討[J].科技和產業,2006,6(9):10-12.
[4] 李誠.金融助力縣域經濟[J].經濟,2020(Z1):110-111.
[5] 劉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包頭市工業化發展的路徑探析[J].中國集體經濟,2020(6):20-21.
[6] 譚光吉.楊亞林主持召開市委常委會第四十三次會議 研究脫貧攻堅教育興昭竹產業發展等工作[EB/OL].(2018-11-22)[2020-04-15].http://zhaotong.yunnan.cn/system/2018/11/22/030123829.shtml.
[7] 束成杰,袁昌齊,肖正春,等.古絲綢之路上的外貿歷史見證者——邛竹與蜀布[J].中國野生植物資源,2017,36(1):9-10.
[8] 盧義山,湯庚國,倪競德.江蘇主要觀賞竹種的形態特征及其園林配置 Ⅱ.箣竹屬等9個屬[J].江蘇林業科技,2005,32(5):23-27.
[9] 龍再香.水富縣竹產業現狀及發展對策[J].林業建設,2011(5):38-40.
[10] 董文淵,黃寶龍,謝澤軒,等.筇竹生長發育規律的研究[J].南京林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26(3):4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