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亦如 周嵐 李星佑



摘要 通過檢索攜程網、大眾點評等旅游網站上關于信陽市休閑農業示范景區的評論及游記,采用網絡文本分析法,得出信陽市休閑農業發展的特征。研究結果表明:游客對信陽市休閑農業有較高的滿意度,在情感分析中,積極情緒占比達到76.22%,信陽市休閑農業發展呈現向好勢頭;但對負面情緒進行分析發現,信陽市休閑農業存在自然景觀不足、服務設施不完善、門票價格過高、衛生條件差和交通不便利等問題。因此,提高信陽市農業生產與景觀游賞的契合性,促進信陽市休閑農業的文化潛力建設,重視休閑農業從業人員服務意識培訓和游客信息利用成為信陽市發展休閑農業的必經之路。
關鍵詞 休閑農業;旅游數字足跡;網絡文本分析法
中圖分類號 F.304.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517-6611(2021)07-0126-04
AbstractByretrievingthecommentsandtravelnotesonthedemonstrationscenicspotsofleisureagricultureinXinyangCityonCtrip.com,Dianping.comandothertourismwebsites,andusingthenetworktextanalysismethod,thecharacteristicsofthedevelopmentofleisureagricultureinXinyangCityareobtained.TheresultsshowthattouristshaveahighdegreeofsatisfactionwithleisureagricultureinXinyangCity.Intheemotionalanalysis,theproportionofpositiveemotionsreaches76.22%,andthedevelopmentofleisureagricultureinXinyangCityshowsagoodmomentum.However,theanalysisofnegativeemotionsfoundthatXinyangCityleisureagriculturehastheproblemsofinsufficientnaturallandscape,imperfectservicefacilities,highticketprices,poorhealthconditionsandinconvenienttransportation.Therefore,theonlywaytodevelopleisureagricultureinXinyangCityistoimprovethecompatibilitybetweenagriculturalproductionandlandscapetourism,topromotetheculturalpotentialconstructionofleisureagricultureinXinyangCity,andtopayattentiontotheserviceawarenesstrainingofleisureagriculturepractitionersandtheutilizationoftouristinformation.
KeywordsLeisureagriculture;Traveldigitalfootprint;Networktextanalysis
作者簡介 董亦如(1995—),女,湖北武漢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農業經濟與政策。
收稿日期2020-08-03
十九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推動著人們對高品質、高水準的休閑活動項目和游憩場所日益增多的需求[1]。休閑農業作為連接城市和鄉村的紐帶,是城市快節奏生活向“幽居舒適如仙境,雅逸休閑近自然”生活轉換的便捷方式,對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縮小城鄉差距、拓寬農戶增收渠道意義非凡[2]。休閑農業既是農業多功能的一個方面,也是農業發展實現戰略性轉型的一個重要方向。因此對信陽市休閑農業示范區的發展現狀進行探究,找出存在的問題并尋求相對應的解決方法,可以為信陽市休閑農業高質量發展提出建議。
1研究區現狀及內容概述
1.1信陽市休閑農業示范區概況
對信陽市休閑農業示范區的范圍劃定是以2010—2019年農業部辦公廳發布的《關于開展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縣(市、區)創建工作的通知》中公布的信陽市休閑農業示范點為主,并以此作為研究對象。信陽位于河南省東南部,地處淮河上游,黃淮平原南部,地勢南高北低。西部和南部為桐柏山、大別山,地形面積占全市總面積的37.1%,是長江淮河兩大流域的分水嶺。中部是丘陵崗地,該區域梯田層層,河渠縱橫,塘堰密布,水田如網,占全市總面積的38.5%。北部是平原和洼地,占全市總面積的24.6%。信陽市主要位于中國亞熱帶和暖溫帶地理分界線上,屬亞熱帶季風氣候。經濟發展上,信陽市2019年全年生產總值2758.47億元,同比增長6.3%;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928元,同比增收9.3%;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為14225元,增長4.4%,其中,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10元,增長9.9%,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0877元,增長9.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425元,增長7.6%,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8820元。具備足夠的消費潛力。
信陽市是中國優秀旅游城市、農業大市,并且是革命老區,具有豐富的鄉村旅游資源[3]。除具有雞公山、南灣湖、香山湖、湯泉池、靈山寺、金剛臺、西九華山等著名景點外,還有郝堂、西河灣、丁李灣、毛鋪、卡房等眾多發展旅游的知名鄉村。另外,信陽市被譽為山水茶都、中國毛尖之都,其茶產業與旅游結合而成的茶文化旅游項目近年來也得到了較大發展。
1.2對休閑農業的現有研究概述
目前,不斷有學者對休閑農業進行探索,采用不同的方法對休閑農業進行研究。一類學者從宏觀政策角度,利用評價分析方法對休閑農業發展水平進行分析:如張香榮[4]采用層次分析法對休閑農業的產業集群競爭力和驅動力進行評價,并通過專家確定指標權重;凌桂連[5]采用綜合評價分析法,從休閑農業的發展潛力出發,通過構建休閑農業發展潛力和發展績效評價指標體系進行研究分析;胡雪瑛[6]從自然資源環境、產業發展情況、經營管理、經濟發展效益、精神文化5個方面展開評價,通過層次分析法進行研究,提出陜西省休閑農業發展處于快速發展階段,要加強政府對休閑農業的幫扶與引導作用。另一類學者從區位優勢的角度,利用空間計量手段對區域休閑農業發展潛力進行分析探討:閆俊文等[7]將華北地區休閑型農業單獨作為研究對象,采用GIS10.1及地理經濟學方法研究華北地區休閑農業園區空間分布基本特征,并通過層次分析法探討華北地區休閑型農業發展的影響因素,提出發展建議;劉曉英[8]通過對休閑農業旅游地的空間分布特征及影響因素進行研究并對山西休閑農業的發展提出建議與看法。
在網絡發展應用迅猛的現階段,人們外出旅行會更多參照網絡上的相關信息及資訊,其對當地休閑農業的評價具有現實性和客觀性的特點,單純從宏觀政策和區位要素角度分析缺乏現實意義[9]。近年來,經濟發展與網絡便利化已然改變了游客的游玩方式,拍照,評價,打卡成為外出游玩必不可少的內容。旅游數字足跡是指在一定時空范圍內,與旅游活動有關的存在于網絡空間中各種設備短信、通話記錄、APP軟件使用記錄等終端的數字、文字、照片、視頻、音頻等數據[10]。因此該研究從受眾群體的現實感受角度出發,運用網絡文本分析法,通過攜程、大眾點評網等網站將網絡上的旅游數字足跡進行搜集整理,分析旅游觀光人群對信陽市休閑農業景點形象的直觀感受以及綜合評價,進一步了解游客對休閑農業的現實需求并探索相應對策,為信陽市休閑農業發展及鄉村振興戰略的推動提供新思路。
2材料與方法
2.1研究方法采用網絡文本分析法將相關評論內容進行整理,并對其進行系統化、綜合化、客觀化的定量分析[11]。通過把搜集的網絡評論性文本等定性類信息轉化為定量類數據,對研究對象的內容進行量化研究,從而得出客觀結果。內容分析法有系統、客觀、定量的特征,能夠將定性的文本資料轉為定量的研究數據,成為當前大數據時代重要的研究新途徑。因此,以相關的網絡文本為樣本資料,提取高頻特征詞匯,得出游客對信陽休閑農業的旅游形象感知。
2.2數據來源根據農業部提供的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示范點的公示,整理出2010—2019年河南省信陽市的休閑農業示范景點及示范村(表1),并以此作為研究對象。選取攜程網、大眾點評、美團等國內知名的旅游服務平臺作為樣本來源,因為這些平臺在為用戶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務的同時,也是重要的旅游數字足跡的承載介質。基于網絡文本信息的可得性,將國家農業部關于休閑農業示范點的公示內的有關信陽市當地的景點依次鏈接到攜程網、大眾點評、美團等旅游服務平臺中,借助“八爪魚采集器軟件”對2010年1月到2019年12月期間的評論文本進行搜集并整理,最終爬取2279條評論文本信息數據,基于該數據進行分析研究。
2.3分析方法
借助ROSTCM6.0.0軟件對信陽市2010—2019年被國家農業部記錄的休閑農業示范點的游客印象評價文本進行分析,該軟件作為武漢大學沈陽教授團隊設計開發的數據挖掘軟件,針對網絡上主觀數據信息進行統計分析,對涉及文本信息進行分詞處理、高頻詞匯統計、聚類分析、情感分析、時序、趨勢、詞頻爆發等分析,構建出關聯網絡、社會網絡、詞義網絡等,實現對主觀評價的挖掘,并轉換為量化研究[12]。首先,使用ROSTCM6.0.0軟件提取搜集整理到的描述信陽市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景點形象的高頻特征詞和頻數,了解信陽市休閑農業旅游評價現狀;其次,進行語義網絡分析,對信陽市休閑農業進行關聯性分析;然后,通過情感分析,對游客游覽后在評論中帶有感情特色的詞語進行分析,進一步了解游客對景區的實際態度和看法,按照積極、中性和消極情緒劃分,以此來對信陽市休閑農業經營主體提出改進調整建議;最后,對信陽市休閑農業及鄉村旅游形象進行評價,對存在的負面評價進行深入研究分析,并提出發展潛力路徑。
3結果與分析
3.1信陽市休閑農業示范點的高頻詞分析
采用ROSTCM6.0.0軟件對信陽市休閑農業示范點的游客印象評價文本進行分析,過濾處理掉與形象感知無關的高頻詞匯后,進行分析統計得到前50名高頻詞匯,如表2。
首先,對得到的高頻詞詞性進行分析。高頻詞主要以名詞、動詞和形容詞為主,通過分析樣本的高頻詞統計結果顯示,信陽市休閑農業的旅游形象主要集中在當地獨特的自然風光及人為背景之中,帶有濃厚的田園風光色彩。“景色”“避暑”“空氣”“環境”“游玩”反映出信陽市休閑農業自身具有的核心形象特征;“地方”“時間”“方便”“適合”“值得”等詞匯反映了游客對信陽市休閑農業的感知特征;“坐船”“旅游”“建筑”“吃飯”“爬山”等高頻詞匯表現出游客行為特征;“勝地”“夏天”“自然”“休閑”“表演”等反映了游客對景區的感受;“孩子”“朋友”等反映出信陽市休閑農業示范景點人群特征;“門票”“服務”“船票”“管理”“開車”“態度”等詞匯反映出游客主要的關注問題。從高頻詞的分析中得出信陽市休閑農業目前發展的主要特征。
(1)信陽市休閑農業主題特色以“避暑”“空氣”“環境”為核心形象特征,以“時間”“方便”“值得”“適合”等高頻特征詞作為游客對其的感知。信陽市優質休閑農業發展方向未脫離理論上對其的范圍界定,是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休閑農業風格。
(2)信陽市休閑農業景區功能類型主要以“坐船”“旅游”“吃飯”“建筑”“爬山”等詞匯表現,除此之外,“夏天”“自然”“休閑”等詞反映了信陽市休閑農業目前最大的亮點在于其景區形式較為多樣,基本滿足大眾對休閑農業的普遍需求。
(3)信陽市休閑農業的人群特征主要以“孩子”“朋友”展現,體現出其立足于城鎮居民群體,滿足城市工作人群對假期休閑的需求。
(4)信陽市休閑農業的游客關注問題特征主要集中在“門票”“服務”“船票”“管理”“開車”“態度”等關鍵詞 上。表現出游客對信陽市休閑農業的存在問題反映。
進一步分析當前信陽市休閑農業的發展水平,把分詞結果進行篩選分類,來分析游客對景區游玩價值的喜好程度。將以“景色”“空氣”“環境”“游玩”等特征詞作為景觀價值的代表,以“門票”“服務”“管理”“吃飯”“坐車”“態度”等特征詞作為服務價值代表,把“勝地”“建筑”“歷史”等高頻特征詞作為文旅價值代表。根據相關評論樣本數目顯示:游客對信陽市休閑農業景點的景觀價值占比46.0%,服務價值占比39.1%,文旅價值占比14.9%。數據呈現的結果表明,游客對目前信陽市休閑農業的關注點主要集中在景區的景觀游玩價值上,對其服務關注度一般,文旅價值放在最后。
語義網絡分析結果中,特征詞匯被線條連接的數目越多,表明出現的頻率越高,越靠近高頻特征詞,其兩者關系越緊密。如圖1。
據此得出結果:①“景色”“風景”等詞位于語義網絡分析圖的中心,表明其受到網絡評論最高,成為信陽市休閑農業帶給游客最直觀最貼切的形象反映;②“避暑”“門票”“地方”與其他詞匯的關聯度最高,說明信陽市休閑農業景點具備一定的吸引游客潛力;③“優美”“秀麗”“方便”等外圍詞匯反映游客對信陽市休閑農業游玩后的延伸評價較豐富,休閑農業具備一定的發展動力。
3.2情感分析
利用ROSTCM6.0.0軟件對獲取的2279條網絡評論文本信息進行情感分析,通過對樣本評論文本中帶有情感色彩的詞匯進行抓取,獲得游客對信陽市休閑農業景點最真實的感受和整體印象態度,如表3所示。分析得到結果:積極情緒共1737條,占比76.22%;中性情緒共166條,占比7.28%;消極情緒共376條,占比16.50%。據其結果可以發現游客對信陽市休閑農業景點的評價主要以積極情緒為主,中性情緒和消極情緒所占比例較小。因此,對消極情緒中所涉及的不滿因素分析成為分析重點。
3.3消極情緒文體的分析
對休閑農業景點的游客情緒評價分析結果表明:對信陽市休閑農業總體情緒呈向好態勢,積極情緒占比高反映了信陽市休閑農業的發展現狀滿足了大多數游客的需求。但對于評論文本中消極情緒文體的分析不容忽視,研究具體存在的不滿因素,對信陽市休閑農業的升級發展,吸引更多受眾群體具有深刻的意義。因此,對涉及的376條消極情緒做進一步的高頻詞處理得到結果如表4所示。
結合表4與具有消極情緒的評論可以發現:①帶來消極情緒最多的集中在門票、酒店服務和部分景色上,部分休閑農業景點存在門票收費過高,酒店服務欠缺,人為景觀過多,缺乏新意等情況;②“坐車”“大巴”“徒步”等對應的評論文本顯示,部分景區公共交通不便利,部分休閑農業示范村的道路情況難以滿足游客自駕出行需要;③由“垃圾”“混亂”“衛生”“態度”等詞所對應的評論中反映景區環境衛生、服務人員態度惡劣等問題,并且,部分景點存在服務滯后,進入景區流程繁瑣等情況。
4結論與建議
4.1結論
運用網絡文本分析法對信陽市休閑農業進行分析的結果表明:第一,游客對以“景色”“空氣”“環境”“游玩”等特征詞為代表的景觀價值占比46.0%;以“門票”“服務”“管理”“吃飯”“坐車”“態度”等特征詞為代表的服務價值占比39.1%;把“勝地”“建筑”“歷史”等高頻特征詞作為文旅價值占比14.9%,說明游客更注重休閑農業的景觀觀賞性。第二,對游客評論文本分析得到高頻詞統計結果,結果表明積極情緒占比76.22%,中性情緒占比7.28%,消極情緒占比16.50%,說明信陽市休閑農業總體上滿足了游客需要。第三,對消極情緒的評論進一步分析發現,休閑農業發展問題主要集中在門票、酒店服務、景色、公共交通不便利、景區環境衛生、服務人員態度惡劣上。
4.2建議
4.2.1提高信陽市農業生產與景觀游賞的可契合性。在設計信陽市休閑農業發展模式之初,通常會面臨當地農業生產與旅游景觀游賞性不統一的情況。因此,要在農業生產的基礎上設置景觀體驗項目,從細節處尋求農業生產需求與休閑旅游需求的結合點,由此實現生產與景觀游賞價值的互補和協調。一方面,在景觀資源豐富、農業生產密集的鄉村區域,如香山湖景區,利用當地豐富的景觀資源和特有的農家小唱,通過一定的基礎設施作為襯托(如藝術支架、通道花境、篝火營地等),為鄉土文化與景觀構建契合點,形成獨特的鄉村美化形象,從而使游客獲得獨具特色的體驗感;另一方面,在景觀資源缺乏、農業生產分散的村鎮,如郝堂,通過建筑風格選擇(新、奇、特、稀等)、景觀技術(嫁接、修剪、造型等),利用大別山腹地農業生產的季節反差、人居建筑的風格反差,塑造景觀氛圍及優良的生態環境,對當地的休閑農業發展模式加以調整和搭配,尋求生產與景觀游賞的共生。
4.2.2促進信陽市休閑農業品牌文化建設。在具體建設休閑農業的過程之中,使游客獲得意想不到的溢價體驗是核心難點。通過打造休閑農業的品牌,加深休閑農業企業的文化潛力成為關鍵。休閑農業經營主體或者企業,要以促進游客的關聯體驗為基本訴求,在感受體驗、情感體驗、思維體驗和行為體驗的基礎上,構筑企業文化,搭建休閑農業品牌,讓游客的認知不囿于景觀本身而去體驗經營主體或休閑農業企業的文化與價值追求。如雞公山景區致力于提供感性、生態的人居環境,倡導回歸自然,感受農耕精神。
4.2.3重視休閑農業從業人員服務意識培訓和游客信息利用。在休閑農業經營的體驗反饋階段,休閑農業的服務供給與游客心理需求相匹配是重中之重。第一,對服務人員進行專業培訓,從基層到高層,對基層服務人員進行崗前培訓,加強服務意識,高層服務人員的培養所需時間較長,社會各個方面要積極扶持,增加對高層服務人員的培養;第二,休閑農業同樣要研究市場,進行市場調查,認真分析游客的來源、構成與消費傾向,由休閑農業經營主體建立專門的游客信息系統,通過對游客意見反饋的分析,整理游客的消費需求,完善休閑農業經營主體的服務質量,開發適銷對路的項目及產品,根據游客的合理化建議與意見來改進服務及設施,從而突出信陽市休閑農業的特色。
參考文獻
[1]王莉琴,胡永飛.鄉村振興戰略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研究[J].農業經濟,2020(4):57-58.
[2]趙華.提升鄉村旅游品質助力鄉村振興戰略[J].人民論壇,2018(25):82-83.
[3]馮娟.信陽市鄉村旅游資源調查及潛力分析[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9,40(12):307-312.
[4]張香榮.河南省休閑農業產業集群競爭力評價及驅動力分析[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9,40(10):269-274.
[5]凌桂連.江西邊遠山區休閑農業發展潛力及績效評價[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9,40(11):303-308.
[6]胡雪瑛.陜西省休閑農業發展水平評價及驅動力分析[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8,39(10):256-262.
[7]閆俊文,劉庭風.華北地區休閑型農業園區空間分布特征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9,40(9):250-256.
[8]劉曉英.山西省鄉村休閑旅游地空間分布特征及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9,40(10):262-268.
[9]萬津津,朱衛未.基于大數據的江蘇省智慧鄉村旅游營銷與管理創新策略研究[J].中國經貿導刊,2019(9):64-67.
[10]趙耀武,劉佳欣,王慧.基于旅游數字足跡的我國優質鄉村旅游評價及發展路徑探析[J].農業經濟,2020(3):38-41.
[11]趙咪咪,張建國.基于網絡文本分析的城郊森林公園形象感知研究:以麗水白云森林公園為例[J].林業經濟問題,2017,37(4):51-56,105.
[12]付業勤,王新建,鄭向敏.基于網絡文本分析的旅游形象研究:以鼓浪嶼為例[J].旅游論壇,2012,5(4):5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