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坤 吳學平 劉艷



摘要 [目的]篩選蓖麻作物田用于防治美洲斑潛蠅的高效安全化學藥劑。[方法]采用田間隨機區組設計,在蓖麻田美洲斑潛蠅1~2齡幼蟲期噴施7種供試藥劑,測定防效及對作物的安全性。[結果]以推薦用量10%溴氰蟲酰胺可分散油懸浮劑和60 g/L乙基多殺菌素懸浮劑效果較好,藥后3、7、10 d后調查,防效分別達87.73%、90.09%、86.61%和86.96%、89.65%、89.16%。75%滅蠅胺可濕性粉劑次之,其他藥劑相對較差。[結論]防治蓖麻作物田美洲斑潛蠅優選60 g/L乙基多殺菌素懸浮劑,必要時可在10 d左右進行二次噴施。
關鍵詞 美洲斑潛蠅;蓖麻;藥劑篩選
中圖分類號 S433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0517-6611(2021)07-0140-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screen out effective and security control fungicides for Liriomyza sativa on the castor. [Method] Field random block design was used. Seven kinds of insecticides were sprayed in the young larvae stage of Liriomyza sativa in castor oil field, the control effect and the safety of crops were determined. [Result] The recommended dosage of 10% cyantraniliprole OD and 60 g/L spinetoram SC showed better control effect. The investigation after 3, 7 and 10 days showed that the control effect reached 87.73%, 90.09%, 86.61% and 86.96%, 8965% and 89.16%, respectively. 75% Cyromazine WP followed. The other fungicides were poor relatively. [Conclusion] 60 g/L spinetoram SC is preferred for the control of the Liriomyza sativae in castor field, and the secondary spraying can be carried out in about 10 days if necessary.
Key words Liriomyza sativae;Castor;Fungicide selection
作者簡介 朱坤(1990—),男,河南新鄉人,研究實習員,從事植保新技術研究。
美洲斑潛蠅(Liriomyza sativae Blanchard)屬雙翅目潛蠅科,可危害多種農作物。該蟲寄主范圍廣,適應性強,繁殖快,自1994年在我國首次發現以來,迅速在全國范圍內蔓延擴散[1-2]。幼蟲潛入寄主作物葉片蛀食葉肉細胞,形成不規則的蛇形蟲道,蟲傷可減少葉片的葉綠素含量,降低光合作用,加劇蒸騰作用,嚴重影響作物的健康生長[3],已成為我國農業生產中的重要害蟲。
目前防治美洲斑潛蠅仍以化學防治為主,多種藥劑可有效防治美洲斑潛蠅的危害。但由于抗性、寄主類別等原因,藥劑的防治效果可出現明顯差異[4-7]。蓖麻作為我國重要的特種油料作物,用途廣泛,具有極高的經濟價值,在許多地區均有栽培[8]。美洲斑潛蠅是蓖麻的主要蟲害之一[9],但國內鮮有藥劑防治的系統研究,且沒有以蓖麻為登記作物的防治藥劑正式登記。該研究結合當地實際,選取有農藥正式登記、防治對象為“斑潛蠅”或“潛葉蠅”的殺蟲劑單劑品種7個,對其防治蓖麻作物上美洲斑潛蠅的效果進行驗證和評價,篩選最佳的防治藥劑,以期為有效控制該種害蟲對蓖麻的危害提供理論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作物:蓖麻,品種:稼祥二號。
1.2 試驗地概況
試驗安排在新鄉市農業科學院試驗地,整個試驗地塊0.33 hm.2,土質為褐土,肥力中上等,有機質含量13 g/kg,pH 7.1。前茬作物大豆,于9月底收割后休耕,翌年4月種植蓖麻。行距120 cm,株距80 cm。
1.3 試驗藥劑
75%滅蠅胺可濕性粉劑(江西禾益化工有限公司);10%溴氰蟲酰胺可分散油懸浮劑(美國富美實公司);6%魚藤酮微乳劑(北京三浦百草綠色植物制劑有限公司);60 g/L乙基多殺菌素懸浮劑(美國陶氏益農公司);5%阿維菌素乳油(河北興柏農業科技有限公司);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劑(山東省濟南仕邦農化有限公司);25%噻蟲嗪水分散粒劑(山東濱農科技有限公司)。
1.4 試驗設計
試驗處理見表1,隨機排列,設4次重復,每小區面積48 m.2(6×8 m.2),小區間及周圍設保護行。
每處理于2019年6月30日施藥1次。此時有足夠數量的1~2齡幼蟲。按表1用藥量對水莖葉噴霧,噴液量675 L/hm.2,施藥器械為利農HD-400型手動背負式噴霧器。
1.5 調查方法
參考田間藥效準則GB/T 17980.66—2004進行調查。每小區隨機選取10株調查,每株選中上部葉片3張,以油性記號筆在蟲道前段兩側約1cm處做標記。分別在施藥前,施藥后3、7、10 d各調查一次,調查記載死蟲數、活蟲數。體色新鮮,飽滿,有羽化孔的或有蟲道延長者視為活蟲,干癟變色為死蟲。防治效果按公式(1)~(2)計算。并采用鄧肯新復極差法對各處理間防效差異顯著性進行分析。分析軟件為DPS 7.05。
蟲口減退率=施藥前蟲數-施藥后蟲數施藥前蟲數×100%(1)
防治效果=處理區蟲口減退率-空白對照區蟲口減退率100-空白對照區蟲口減退率×100%(2)
施藥后觀察藥劑對作物有無藥害,記錄藥害的類型和危害程度,并準確描述作物的藥害癥狀[10]。
2 結果與分析
2.1 供試藥劑對美洲斑潛蠅的防治效果
供試各試驗藥劑對蓖麻作物上美洲斑潛蠅的防治效果見表2。由表2可知,清水對照處理組中,美洲斑潛蠅隨時間的推移,蟲口數量逐漸增多,3、7和10 d的蟲口增長率分別為5.60%、15.20%和22.77%。
供試各藥劑對美洲斑潛蠅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施藥3 d后,10%溴氰蟲酰胺可分散油懸浮劑27.00 g/hm.2、75%滅蠅胺可濕性粉劑168.75 g/hm.2、60 g/L乙基多殺菌素懸浮劑16.20 g/hm.2防治效果均達80%以上,以10%溴氰蟲酰胺可分散油懸浮劑防治效果最高,為87.73%。三者之間防治效果未達顯著水平,與其他4種供試藥劑防效均達極顯著水平。其余4種藥劑防治效果在63.18%~73.73%,相較上述3種藥劑表現出較低的防治效果。其中,25%噻蟲嗪水分散粒劑112.50 g/hm.2防治效果最差,與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劑22.50 g/hm.2、5%阿維菌素乳油16.20 g/hm.2防治效果差異未達顯著水平。藥后7 d,各個藥劑3 d時相對防效都有所提升,均達70%以上,其中10%溴氰蟲酰胺可分散油懸浮劑27.00 g/hm.2防治效果達90.09%。各組藥劑的防治效果和組間差異顯著性與3 d時基本一致。藥后10 d,各組供試藥劑防效較7 d時有所下降,10%溴氰蟲酰胺可分散油懸浮劑27.00 g/hm.2、75%滅蠅胺可濕性粉劑168.75 g/hm.2、60 g/L乙基多殺菌素懸浮劑16.20 g/hm.2,防效仍可保持在80%以上,其中以60 g/L乙基多殺菌素懸浮劑16.20 g/hm.2防效下降最少且最高,為89.16%。三者防效差異未達顯著水平。以5%阿維菌素乳油52.50 g/hm.2和25%噻蟲嗪水分散粒劑112.50 g/hm.2的防治效果較差,分別為67.92%和64.02%,且與其他供試藥劑的防效差異達極顯著水平。
2.2 供試藥劑對蓖麻的安全性
各藥劑噴施后3、7、10 d通過目測觀察蓖麻生長情況,均未發現任何形式的藥害,表明各藥劑在試驗劑量下使用對蓖麻生長無不良影響,具有較高的安全性。
綜上所述,防治蓖麻作物上美洲斑潛蠅,可選10%溴氰蟲酰胺可分散油懸浮劑27.00 g/hm.2、75%滅蠅胺可濕性粉劑168.75 g/hm.2、60 g/L乙基多殺菌素懸浮劑16.20 g/hm.2在美洲斑潛蠅發生初期進行噴霧。其中考慮到防治效果的速效性和持效性,最優藥劑為60 g/L乙基多殺菌素懸浮劑,推薦用量為16.20 g/hm.2。
3 討論
蓖麻作物上防治美洲斑潛蠅需在幼蟲發生初期選用合適殺蟲劑進行防治。該研究表明在其他作物登記的防治斑潛蠅的幾種常用藥劑均可用于蓖麻作物上,其中以60 g/L乙基多殺菌素懸浮劑最優,10%溴氰蟲酰胺可分散油懸浮劑次之。藥劑噴霧處理后7 d左右可達防治效果的頂峰,后降低,因此在美洲斑潛蠅發生嚴重的蓖麻作物田,建議10 d左右進行二次施藥。考慮到美洲斑潛蠅抗性和防治效果,可選用上述2種藥劑交替使用,以達到長期有效控制美洲斑潛蠅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蔣力.蔬菜上美洲斑潛蠅的識別與防治[J].現代農業,2019(4):35-36.
[2] 王玉霞,李井會,孫淑鳳,等.美洲斑潛蠅的發生與綜合防治技術[J].黑龍江農業科學,2010(11):160,163.
[3] 張慧杰,段國琪,張戰備,等.美洲斑潛蠅幼蟲潛葉為害對幾種作物光合作用的影響[J].昆蟲學報,2006,49(1):100-105.
[4] 李紅霞,曹陽,王輝.美洲斑潛蠅生物防治藥劑篩選試驗[J].現代農業,2011(5):50.
[5] 肖春雷,羅豐,周彬,等.美洲斑潛蠅田間藥劑篩選試驗[J].長江蔬菜,2011(20):72-74.
[6] 崔文清,田兆迎,陳健,等.5種殺蟲劑防治黃瓜美洲斑潛蠅試驗[J].北京農業,2010(33):41-43.
[7] 趙剛,李軍,盧川平,等.美洲斑潛蠅藥劑防治試驗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01,29(3):347-348.
[8] 李紅玉,郭志強,王宏偉.發展特種經濟作物蓖麻產業的優勢與對策[J].陜西農業科學(自然科學版),2001,47(7):27-28.
[9] 唐永清,張格峰,張浩,等.蓖麻高產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J].中國種業,2005(3):61-62.
[10] 王胤,關山,張欣穎,等.6種藥劑對瓜蚜的田間藥效試驗[J].浙江農業科學,2019,60(12):2264-2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