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帥
隨著智慧教育2.0時代的來臨,這一產業逐漸成為各路資本爭奪的焦點。未來,智慧教育市場將何去何從?在推動、健全智慧教育發展的道路上,政府和企業將分別扮演怎樣的角色?帶著一系列問題,《小康》雜志、中國小康網記者對億聯資本合伙人、樂教樂學董事長鮑岳橋進行了專訪。
《小康》·中國小康網:作為從事教育項目的互聯網企業,您認為推動智慧教育的難點有哪些?
鮑岳橋:首先,大眾對軟硬件價值的認知還有待加強,很普遍的一種現象是地方學校、教育局認為配備了硬件就可以了,并不十分注重軟件更新,致使花費大量資金購買的設備很少使用或不能使用。
其次,教育屬于民生項目,不能完全用市場化機制運作,但又要發揮企業活力,這一點需要調和。

另外,目前各地方規模較大的項目需要走招投標,這涉及公平性的問題,在投標過程中有些企業不專注產品本身,而是想方設法拉關系,這對教育信息化發展而言非常不利。通常投資商調研一家企業大致需要兩個月左右,而招標審核企業的專家需要在短時間內核查大量企業信息,這一過程難度較大。有些地方教育局提出的標書要求還是更多地從政府層面考慮,希望招到一個很全面的教育產品。地方政府的出發點是好的,但這樣的標書很有可能導致中標企業看似“行行通”,實際卻是“行行松”。同時,標書上的需求提出方往往是政府部門領導,與學校老師實際教學需求存在脫節,導致選出來的很多產品不僅沒幫老師簡化教學,反而適得其反,增加了工作量。
《小康》·中國小康網:您認為政府和企業在推動、健全智慧教育發展方面需要如何互相配合?
鮑岳橋:無規矩不成方圓,從國家層面上來看,需要制定更加明確的、合理的規則政策,這樣企業才會知道界限在哪里。智慧教育是對公市場,它不是一個純粹市場化的市場。企業的重點應該是想辦法做好產品,用良性發展帶動企業生存。我認為,地方政府可與企業簽訂對賭協議,將整體教學成果提升引入合作內容細則,用產品實際效果判定系統優劣,這種方法從企業的角度來看更行之有效。
此外,推動、健全智慧教育發展還需要大眾改變固有觀念,不能只重視硬件投入,軟件的研發迭代、運營維護成本也都非常高。
《小康》·中國小康網:未來兩年樂教樂學的發展規劃是怎樣的?
鮑岳橋:由于疫情的全球化影響,現在已經有幾個國家在同我們洽談海外在線教育系統的問題,這個我覺得挺有價值的。
同時,我們會進一步優化公司原有的云平臺和產品,繼續從激發學生的自信、興趣和精準教學這三個維度,幫助各地方政府提升教育質量,提高區域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