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秋珍
進入21世紀,科技創新迅猛發展,大國競爭日益激烈,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培養什么樣的人才,怎樣培養人才”是擺在教育者面前的緊迫任務。目前,我國基礎教育正走向核心素養時代,《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將核心素養界定為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初中思政課教學內容主要包括道德與法治。思政課重點培養學生的“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等學科核心素養。課堂是培育核心素養的主渠道,筆者結合自己在教學實踐中利用課堂教學模式培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談談自己的認識。
一、巧用模式提升素養
教學模式是構成課程和作業、選擇教材、提示教師活動的一種范式或計劃。筆者目前教學中使用較多的模式有情境體驗式教學模式、探究式教學模式。不同的教學模式著力點不同,對于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也會起著不同的作用。筆者在教學《關愛他人》這一知識時,圍繞如何提升學生“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核心素養,設計了如下情境:
七年級1班準備以小組為單位開展跳繩比賽,班主任特別強調:沒有特殊情況,全體同學都要參加。為了榮譽,A小組同學們準備提前訓練。但他們發現班內體質最弱的曉麗是本組成員。為此他們展開激烈的爭論。爭論一:建議曉麗請病假,不讓她參加。爭論二:有了這個拖油瓶,肯定拿不上名次,本組棄權吧。請針對上述爭論,發表你的觀點。并說明理由。
同學們借助特定情境,在熱烈的爭論中,把“平等、尊重、關愛”這些死知識復活了:拿名次不是比賽唯一目的,通過備賽過程懂得關愛他人、平等相待、互相尊重對于個人健康成長與良好班集體建設的重要性也是目的,并且同學們在幫助曉麗備賽過程中也學會了日常生活中如何關愛他人、平等待人、互相尊重。
情境體驗式教學模式的價值在于:將生硬的道理形象化,讓學生在生活化的場景體驗中理解知識、掌握技能,升華核心素養。
好的情境設計,需要具備一定的可信性、復雜性。可信性的情境符合學生的現實生活和心理特征,學生會自愿進入特定情境并參與探究,而且學生也樂于接納自己探究的結論。而復雜性的情境設計不僅容易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而且容易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在復雜多變的情境中,學生的原有認知和經驗被激活,在新舊知識的碰撞中建構起新的認知和能力,進而提升核心素養。
二、貼近學生設計模式
以皮亞杰為代表的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生知識的獲得是個體與環境在交互作用的過程中逐漸建構的結果。這就啟發我們:教師要依據學情靈活運用教學模式。
筆者認為,只有那些貼近“學生發展區”,符合學生情感認知的教學模式才會產生潤物無聲的效果,從而高效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
目前,我校“初中思政課教學模式研究”小組對“中學政治學科核心素養”不斷深入學習,期間通過多次校本研修等課堂教學實踐,初步形成我校特有的思政課教學模式:
這個教學模式由“啟動思維———梳理思維———激活思維”三個流程組成,我們簡稱它為“三維教學模式”。
第一個流程:“啟動思維”。這一流程針對課本基礎知識設計,以學生自學為主。包括三個步驟:
第一步:教師明確教學目標,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時間約2—3分鐘。要求老師的語言準確、精練、有感染力。
第二步:學生自學階段。時間約6—8分鐘。鼓勵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完成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
在學生自學時,教師一方面督促學生按照老師的指導自學,確保完成自學任務,可及時表揚速度快、效果好的學生;另一方面通過行間巡視,個別詢問,并對學生的小組合作探究及時指導。
第三步:答疑解惑、統一認知、擴展教材。時間約15分鐘。
在這一環節教師注意四點:(1)教的內容。應該是學生自學后還不能掌握的地方,即自學中暴露出來的主要傾向性的疑難問題。對學生通過自學已掌握的,不再贅述。(2)教的要求。不能只滿足學生找準答案,還要引導學生預防運用時可能出現的問題。(3)教的方式。讓已掌握的學生先講,如果學生講對了,教師肯定,不必重復;講的不完整,達不到深度的,教師要補充;講錯了的,教師要更正。(4)依據課程標準教師相應拓展學生認知。
學生在第一流程的學習過程中,一方面鍛煉了閱讀力、思維力,另一方面在小組探究過程中增強公共參與意識和參與能力。
第二個流程:“梳理思維”。在這個流程要充分發揮教師的引領作用,通過教師引領,讓學生建立知識樹,幫助學生形成知識體系。學生通過在這一流程的學習,提升了歸納力、概括力等學科能力。
第三個流程:“激活思維”。在這個流程教師通過設計與課本相關聯的問題布置給各小組,然后小組成員分工利用課下時間搜集、整理相關問題涉及的材料在帶到課堂上加以展示。每到這一環節,學生紛紛舉例,運用本節課所學知識解決自己遇到的問題,學生的回答常常引來陣陣笑聲。笑聲中學生逐步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堅定的道德定力、強烈的法治意識。
三大流程構成的“三維教學模式”環環相扣,兼顧了學生知識的掌握,能力的提升和學科核心素養的養成。
核心素養明確了“21世紀應該培養學生什么樣的品格與能力”,勾勒了學生將來能夠更加健康發展、幸福生活、融入社會、走向世界的內核。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必須認真研究教學內容,貼近學生設計教學模式,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