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春雷
隨著現代科技的飛速發展,信息技術在實際生活中也得到廣泛應用,因此,改革和優化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是相關教師必須考慮的問題之一。“項目學習”這一教學模式的推行,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這一需求,不僅發揮了教師的主導地位,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而且教學模式得到有效創新的同時,提高了高中信息技術課堂的教學效率。另一方面,項目學習能夠提高學生各方面的綜合能力,從而為之后的生活及學習中更好地運用信息技術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設置生活化的情景,便于學生投入到項目學習中
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需以學生的生活實際為基礎,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及實際水平來創設項目的主題,以這種方式進行教學活動,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還促使其積極主動地參與到信息技術的教學活動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學效率。例如:在學習“應用軟件及其設計過程”時,教師可這樣創設情境:“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的一些困難,如:主機突然斷電,由于誤操作殺毒軟件刪除了一些文件、磁盤分區時被格式化等,現在我就碰到了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將你們各科成績表誤刪了,這該怎么辦呢?重新統計一份太麻煩了,那就需要各位同學開動腦筋利用應用軟件來完成這些數據的恢復。”由此,學生對項目學習的積極性被創設的情境調動了起來。再例如,教師創設情境:“火災,大家經常會看到、聽到,關于消防知識大家未必都了解,因此,構建平安校園、和諧校園的重要部分就是預防火災以及一旦發生火災后怎樣逃生,宣傳消防知識對我們來說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現在用我們所學的軟件知識以火災為主題,制作一個短視頻,使人們對火災的預防重視起來。”因此,創設生活化的情景,其實是將知識背景有效還原的一種過程,將其本來的生動性進行恢復,為滿足學生的學習欲望及需求提供便利條件,從而實現項目學習的價值。
二、提倡小組合作學習,明確項目學習的分工
開展信息技術教學活動時,教師應積極鼓勵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合作學習,在小組成員的團結協作下探究各類問題,不僅有效強化了學生對于信息技術知識的掌握,還為其發揮專長提供便利條件,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例如,《信息技術發展脈絡與趨勢》時,由于本章節涉及的知識點不太多,有信息技術發展脈絡和信息技術發展的趨勢兩個大方面。因此,教師就可安排學生進行合作學習。首先,根據學生自身情況分為若干小組,其次,各小組明確成員職責,可根據每名學生所擅長的方面布置任務,如學生甲對計算機的相關知識感興趣,可整理信息技術發展脈絡中的以計算機為核心的發展;學生乙對互聯網知識很擅長,讓其整理以互聯網為核心的發展;學生丙對云計算、大數據處理技術等方面較熟練,讓其整理以數據為核心的發展……隨后,小組成員可共同討論信息技術發展的趨勢。通過這樣的學習,提高了項目完成的效率,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構建完善的教學評價體系,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
在開展信息技術教學活動時,教師需構建完善的教學評價體系,用積極有效語言,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從而為信息技術教學的有效性起到保障作用。一般情況下,評價包括兩種形式,即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形成性評價是指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對學生不同階段的表現、學習情況、項目子任務進行評價;總結性評價是學生在整個項目完成的過程中的參與、作用、合作等進行綜合評價,
例如,在學習《信息系統的應用安全》時,針對學生的階段學習情況,教師制定了這樣的評價:1.你能說出防治計算機病毒的方法嗎?2.你能說出人為因素造成的信息安全風險嗎?3.你能說出軟硬件因素造成的信息安全風險嗎?4.你能說出網絡因素造成的信息安全風險嗎?5.你能說出信息系統安全風險的重要術語嗎?6.你會使用殺毒軟件查殺病毒嗎?……學生在回答問卷時,根據自身情況,選擇“能”或“不能”。對于不足之處,學生會根據教師的評價,加強學習,對于表現好的方面,教師要適當鼓勵。因此,學生在項目活動過程中的能力發展是項目學習評價的關注點,有利于學生發現自身不足,從而為提高實踐能力奠定堅實的基礎。
綜上所述,基于項目學習的教學模式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應用中,不僅發揮了教師的主導地位,還將學生的主體地位凸顯了出來。教師應以教學內容為基礎,根據學生自身情況,合理制定教學計劃,鼓勵實施小組合作學習,構建完善的教學評價體系等,在提高信息技術教學效率的同時,培養了學生的組織能力、創新能力及合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