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樹靜
閱讀是英語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助于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版)》(以下簡稱“課標”)中明確提出:初中階段學生要完成15萬詞以上的閱讀量,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實際適當擴展教學內容,增加相同主題的閱讀材料進行閱讀、討論、寫作等教學活動。為了落實課標要求,群文閱讀這一教學實踐探究便應運而生。群文閱讀作為一種新型的英語閱讀實踐應用于英語閱讀教學可以增加學生的閱讀量,提升學生的閱讀速度和質量,為構建高效英語課堂打開一扇窗。
一、群文閱讀的含義及意義
群文閱讀教學是一種運用具有特定指向的多個文本進行閱讀教學的教學形態,根據一個或多個議題選擇多文本組合進行師生集體建構式教學,最終達成共識的過程,使閱讀教學從單篇走向多篇,從單一走向多元,從課內走向課外,從封閉走向多元,通過多文本閱讀指導學生閱讀學習。其特點是以議題整合群文,以群文拓展議題,所選同一主題的文本之間存在緊密聯系,即語篇主題或主題語境高度關聯,同時與主題相關的核心詞匯復現率較高。群文多文本模式閱讀從不同程度的廣度和深度來加強學生對于議題的理解,提高了學生的語言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文本的優勢,通過議題引發學生對不同文化的思考,讓學生系統地分析不同文化的優缺點,對不同文化進行鑒別和區分,從而真正內化所涉及的文化知識,增強自身的文化意識。同時學生通過閱讀這些文本,能夠縱向追溯、推進議題,進而培養聚合思維,改變、補充、鞏固和加深自己對議題的看法,從而培養學生思維的批判性和創新性。
二、群文閱讀的教學實踐與探究
(一)基于群文閱讀實施原則的文本的選擇和整合
閱讀教學中,教師在研讀課程標準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主導作用,按照教材順序挖掘、梳理不同單元文本與課外資源的整合。一是以教材文本為載體,單元內部整合,體現教學的整體性;以課內文本為主體,鏈接課外文本,體現閱讀的拓展性;以話題閱讀為線索,同類文本遷移,體現話題的聚合性。二是以相同、相近的主題,選擇和推薦符合學生水平的閱讀資源,開展系列閱讀。如,可以以主題為線索、以作者為線索、以體裁為線索、以表達方式為線索等。以“Reading”主題意境為例,在教學中,我選擇了四篇文本進行組合閱讀,文本1 The worth of reading幫助學生了解閱讀的意義與價值;文本2 The ways of effective reading介紹了高效閱讀的方法;文本3 Some good books teenagers should read向學生推薦了部分比較值得讀的圖書;文本4 Read online讓學生辯證地看待當下紙質圖書與電子圖書的優勢與不足。四篇不同的文本緊扣“Reading”主題,使學生充分挖掘并發揮文本主題所蘊含的語言知識、文化知識等核心素養元素的信息提取、加工整合,從而達到探究文本主題意義和育人價值提升的目的。
(二)基于群文閱讀實施原則的教學模式實踐與探究
1.導入議題,引發閱讀興趣
教師利用多媒體、圖片等多元刺激手段建構真實主題意境,激活學生的閱讀熱情與欲望,搭建起學生的背景知識與閱讀文本之間的橋梁。
2.整體閱讀,架構議題框架
學生對所選文本進行整體閱讀,在大腦中形成一個整體的主題框架,接下來,教師帶領學生繪制思維導圖,為議題的推進和建構做好準備。在學生對所讀文本有了整體感知的基礎上,進行對比閱讀,找出其結構和內容中的相同點與不同點,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
3.深度閱讀,培養發散思維
以議題為線索,進行議題的橫向和縱向延伸,師生之間和生生之間進行多元交流碰撞,讓學生對議題進行深度的思考,有了更深層的感知。學生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總結、反思、表達個人觀點,達成共識。
4.自主寫作,完成遷移應用
多語篇組合群文閱讀,給學生提供了可理解的語言輸入,開闊了學生的思路和視野,學生在自主寫作中加以借鑒與運用。首先學生通過思維導圖來列出寫作提綱,構建寫作框架;然后要求學生使用閱讀過程中所積累的同類話題中的好詞、好句。這樣既加深了對群文文本的理解,又提高了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并促使其進一步內化所讀文章及所掌握的語言表達。
英語群文閱讀教學是一種具有突破性、創新性的閱讀教學實踐,豐富閱讀教學內容的基礎上,拓展了學生的閱讀視野,同時學生通過在主題語境下的議題共同建構,學會對文本表層信息進行分析、對比、綜合、評價,這種對主題意義由淺入深的理解和探究過程有助于學生形成系統思維和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價值觀及行為能力,促進學生全面成長。群文閱讀教學的實踐與探索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這種教學模式對教師的專業知識、教學能力和文化素養以及整合教學資源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緊扣課標對閱讀教學的要求,從學情分析、教學設計、教學研究等層面深入思考如何在日常教學中充分運用群文閱讀,使得教材內容、課標理念、群文閱讀相輔相成,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