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培培
學習的方法有很多,沒有哪一種是萬能的,是永遠不變的。學習方法不能生搬硬套,因為一種方法再好,不一定適合每一個人,必須因人而異。不過,我們不妨先學習他人的學習方法,尤其是古代成功人士的學習方法,再借鑒現(xiàn)代名人的學習方法。正如蜜蜂采百花釀蜜一般,采眾家之長。“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看看哪一種適合自己。然后,在學習中結(jié)合自己學習的實際情況,悟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經(jīng)常加以靈活應用,一定會大有收益的。
一、興趣因喜歡才會產(chǎn)生
興趣是一種無形的動力,興趣從何而來?學習由喜歡開始,如果喜歡做某件事情,興趣就會自然而生。興趣的培養(yǎng),是建立在自身心情愉悅的基礎上的。當我們在做某件事情或做某項活動時,一旦產(chǎn)生興趣,做起來就會很投入,而且印象深刻,記憶自然牢固。
一般來說,符合自己心意的事,自然愿意去做。還有是自己必用的知識、方法,如果沒掌握的話,事情就無法完成,就寸步難行。這時候不需要外部壓力的逼迫,自己能不感興趣嗎?
有的學生剛上一年級時,就喜歡數(shù)學課。比如,學生覺著數(shù)字游戲很有趣,因而就喜歡上了數(shù)學。還有教師的魅力等原因,使其喜歡學習數(shù)學,認為做數(shù)學練習是件快樂的事。只要與數(shù)學有關的學習,學生都會感興趣。
再比如,學生從小就喜歡聽故事,要想知道很多故事,自己就必須認識好多字詞,學習拼音,學會查字典等。隨著閱讀量的增大,對字、詞、句、章有了一定的積累,隨著知識越積越多,語文水平自然會達到一定的高度,對語文課的學習就會由喜歡而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
二、“多疑”學習才會有提高
學習只要產(chǎn)生了興趣,學生就會主動地去思考,在思考中提出“疑問”。有了問題后,再來解決問題,這也是在學習中獲得新知識的必由之路。愛因斯坦曾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因為解決一個問題也許只是一個數(shù)學上或?qū)嶒炆系募记伞6岢鲂碌膯栴}、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看舊問題,卻需要創(chuàng)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習必須思考,不然就無“疑”,如果沒有“疑”何來進步呢?學是無止境的,在學習中,學與思結(jié)合是十分重要的,學不離思,思不離學。“疑”在學、思中生,也在學、思中得到解答。
教師必須給予學生足夠的空間和時間,讓學生沉淀后再去思考,不能簡單地催促學生去完成。學生在學習訓練中,需要不斷地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直到對某種知識達到熟練的程度。在提出最高要求的基礎上,對優(yōu)秀學生要有底線,對學困生要有底線,對班、組長要有底線。看誰提出疑問多,具有代表性。然后,看誰解決問題的方法更好。
三、方法科學才會有收獲
教師對學生不僅要“授之以魚”,更要“授之以漁”,這樣學習起來學生就會產(chǎn)生問題,學生就會用老師“授之以漁”的“漁”,來解決學習中的問題,從而獲得知識。
學生正是學習知識的時候,在掌握前人學習方法的基礎上,必須要悟出自己的學習方法,并且自覺地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還要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不斷更新學習方法。
每學期學生根據(jù)自己所學的內(nèi)容,制定科學的學習步驟。科學地安排每一天。一般用表格統(tǒng)計的方法,將一天學習的內(nèi)容,從預習、學習,到復習鞏固都做好安排。預習自然需要提前,但是要把握得恰到好處,不能太提前,可也不能很遲。學習,尤其是課堂上的學習,必須充分抓住課堂40分鐘的分分秒秒。
班級里每個組,也要有統(tǒng)計、評比,分為:優(yōu)、良、及格等。達標多少?未達標都是哪些學生?在一覽表上要一目了然。這也符合學生好勝的心理。有誰不想爭第一呢?
教師先把精心選出的題目分類,尤其是計算的題目。數(shù)學是一門基礎學科,計算是數(shù)學的重中之重,要特別強調(diào)計算的重要性,而口算自然是首當其沖的。
教師布置作業(yè)必須多樣化,可以多準備幾組,每組題目中有口算、筆算、文字題、應用題等。讓學生找自己需要練習的題目,這就照顧到了學生成績參差不齊的問題。如童話般,建一個習題寶庫,請學生去尋寶,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想帶多少就帶多少題。又像自助餐,從中選出題型,還有數(shù)量。完成后,以小組為單位,每天及時公布尋寶的數(shù)量、完成的質(zhì)量,迎合小學生好勝的心理。
學習任何一門新的技能,要想掌握并應用,都必須加以練習鞏固,從熟練到扎根于心里。新的知識學習后,必須要做適當數(shù)量的作業(yè),即要通過一定時間、一定數(shù)量的訓練,使知識保留在心中,在用時,能夠召之即來,解決出現(xiàn)的問題。
將作業(yè)換個名稱,改為學后訓練。只要定好訓練標準,讓學生積極調(diào)整好心態(tài),增強自己的內(nèi)驅(qū)動力,讓其主動去擠時間自我訓練,達到一定目標為止。就是天才也得及時培養(yǎng),為其提供最適合的土壤水分,讓其充分將自身天賦釋放出來,才會有所成就。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覺運用自己的方法,去學習、訓練。學生必須清醒地記住:目標明確、練習質(zhì)量、檢查嚴格三要素缺一不可。最為關鍵的是建立健全強有力的監(jiān)督機制,同時,也包括自我監(jiān)督。
總之,在學習中悟出學習的方法,掌握并熟練地應用方法,以此來達到掌握知識、鞏固知識的目的。在攻克難題時,必須靈活運用方法,努力創(chuàng)新,巧思妙解。學生必須懂得:不知沒有學習方法的難處,就不知用科學方法學習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