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力夏提?吐爾遜
新疆師范大學美術學院
生命在于運動,運動展開生命的力線,繪畫是一種為滿足人類精神和心理需求的文化救贖,傳統和現當代的表現形式都為人類文明基因所賦予。
一個畫家有什么樣的人生境界,就有什么樣的人生態度和人生追求,或者說具有什么樣的深層心態和風格。一個有最高人生境界的人(天地境界)必然追求審美的人生。反過來,如果一個人在自己的生活實踐中能夠有意識地追求審美的人生,那么,他同時也在向最高的層面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人生的藝術化就是追求審美的人生,審美的人生就是詩意的人生,創造的人生,愛的人生。生活世界是人最基本的經驗世界,是最本原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中,人和萬物之間并沒有間隔,而是融為一體的。用日本哲學家的話就是,“從根本上割裂主觀與客觀的自我,永遠地搖蕩在萬丈深淵里,找不到立足之處”。
藝術家創作靈感來源多元、諸多——如報刊雜志、海報、攝影圖片、圖形、廣告片等——被刺激的因素實在是太多了,——畫家不知不覺的已經被周邊的環境感染,受到感染信號。
隨著深秋的來臨,我下一個寫生目的地選在了祖國最西北阿爾泰山腳下的富蘊縣。可可托海國家地質公園距富蘊縣城33 千米。其北起喀拉都爾根河,南至卡拉先格爾,西起喀拉格曾,東至喀拉卓勒、塔依特,海拔1072-3234 米,面積2337.90 平方千米,由額爾齊斯景區、三號礦景區、薩依恒布拉克景區、可可蘇里景區及卡拉先格爾景區組成。可可托海山環水繞、奇石怪巖、尤其是筆直聳立在額爾齊斯河畔的一座酷似大鐘的石山更是大自然的神奇造化。一塊巨大的花崗巖拔地而起,猶如一座雄奇的巨鐘扣在額河南岸,神鐘山因而得名。神鐘山通體光滑,寸草不生,孤峰傲立,巍峨神奇,堪稱阿勒泰山景之最。神鐘山高300 米,坡度89 度,被譽為“中華神州第一鐘”,來此觀景者無不發出對大自然造物之神奇的感嘆。
鐵熱克提風景系列之六----山與河
借著本次寫生機會,我來到了我的學生胡安尼什·賀衣先工作的學校,一進到他的畫室就讓我震撼,滿屋都是大大小小的油畫作品堆滿了畫室,從每一個作品可以看出他的畫功更加深厚,尤其在油畫方面造詣頗深。他說:“在鄉下的老家里有更多的作品,從高中到現在的作品,我一直都留著,再過幾年家里也要放不下了。”可見他平時是多么努力的畫畫,他認真專注的態度,讓我心生敬畏。從學校出來,我們來到了美麗的可可托海,開始了為期一周的景區寫生。在畫畫過程中,我再次感受態他深厚的畫功。他雖然很年輕,畫起畫來一點也不“年輕”,在畫板上一筆一筆,游刃有余,像極了工作多年的“老家伙”。在三天的寫生中,我們一起畫出了幾張作品,覺得很有成就感。
在藝術社會學的角度來看,喜歡運動式的生活模式藝術家都比較好運。在我從基層古城喀什——走到省會城市烏魯木齊——再到首都北京去進修、工作,整個動態過程來看,我是一名有思想的人、有計劃的人。一般生活中許多人沒有明確思想與方向,可以理解,但是對于藝術家而言,沒有思想,沒有方向是可怕的一件事。
對于生長在南疆的一個藝術家來說,游歷北疆,特別是接觸阿勒泰美麗的風光是一個十分難得的學習和創作機會。不了解北疆,不熟悉北疆就不能說了解新疆。心懷這樣的想法,我頭一次踏上了北疆之路。那是1997 年秋天,我和一位青年的畫家同行,他叫穆侃,是一位哈薩克族朋友。一路上,我不停地觀賞著似曾熟悉卻又陌生的風景,對淳樸善良的,保持著草原人特有風采的阿勒泰同胞心生敬意和向往。我至今記得,在途中,我第一次見到一望無際的白樺林和壯觀的額爾齊斯河,激動萬分。我仿佛擔心這些美景會很快消失,不停地拍照。心中抱怨天黑得那么快,對身邊的美景戀戀不舍,當晚便到樹林邊一個哈薩克老人家住了下來。哈薩克人用木頭和石塊修建的房子,堆在房頂上的柴草,不遠處的羊群,奶牛,綢緞般綠油油的草地與雄偉高大的山峰為一體。這種風景在南疆幾乎是看不到的。由于行程只有幾天,我沒能游覽更多的地方。我依依不舍地與白樺林,額爾齊斯河,簡樸而好客的哈薩克同胞告別了。心中暗暗告訴自己有機會一定要再來。
2009 年秋天我的愿望再一次得以實現。這次旅行,我們的行程達到了五千公里。我們從喀什噶爾出發,途經阿圖什,阿合奇,烏什縣,阿克蘇市,庫車,新和縣,庫爾勒,烏魯木齊,克拉瑪依,布爾津……最終來到了清河縣。一路上,在進一步深入了解新疆多元文化藝術的同時,對兄弟民族的文化藝術,風俗習慣也有了一定的認識。我深深感到與坐在家里通過看書和其他方式獲取信息相比,實地游覽,用藝術家的眼光親身觀察顯得更為重要。把自己關在畫室作畫與實地寫生差距巨大;我切身體會到了“百聞不如一見”的珍貴。在這個觀點上我認為,油畫藝術需要實驗員的態度,雖然它不是理工科,但是人文學科之中的美的本質有關的學科。所以從這個角度評價北疆自然風景,我就是油畫藝術實驗者,從陌生到熟悉這個“哲學”命題中走出來的實踐過程中的生活體驗者,對藝術創作生涯中感受的生動表達,運動式的生活場景與本人所表達的城市節奏之間的交響樂的主人。
鐵熱克提風景系列之五----村莊場景
這次旅行給我印象很深的一個地方是布爾津縣。壯觀的額爾齊斯河,沿河兩岸延綿數里的森林,整齊劃一的縣城街道都深深吸引了我。游覽喀納斯是我長久以來的一個心愿。當我最終見到喀納斯湖的時候,簡直目瞪口呆。喀納斯的美麗無法用語言形容。我不知道時間過去了多久。當我回過神來,放眼望去,山巒翠綠,湖水碧藍,山間的白樺林與山峰交相輝映,令人心曠神怡。
我們告別了布爾津縣和美麗的喀納斯,按計劃再次踏上了1997 年我曾去過的清河縣的路。雖然已經過去了十二個年頭,可我當年見過的風景,美麗依舊,令人贊嘆。十二年在人生中不算短了,可對自然界來說十二年猶如一瞬間而已。壯闊的額爾齊斯河,一望無際的白樺林,翠綠的山巒……這一切與從前一樣展現在我的眼前,令我激動。自然的力量再次令我震撼。自然的魅力就在于此,他不會輕易地改變。白樺林依然白凈亮麗,而我早已兩鬢斑白……到了清河,我仿佛有一種結束了旅程,回到家里的感覺。一路上看到的每一棵樹木,河邊的每一塊石頭,山坡上的一草一木仿佛都很眼熟,好像都在歡迎我回來。
2016 年8 月,新疆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和中國美術學院30 位師生組成了聯合寫生團,由烏魯木齊出發,訪伊寧、游庫爾德寧、歷昭蘇、宿克拉瑪依、閱布爾津、觀阿勒泰,好客的維吾爾老鄉,敦厚的哈薩克牧民,駐守邊防的戰士,扎根異鄉的兵團人,矯健如龍的駿馬,如同錦緞的草原,起伏綿延的山坡,高聳入云的樹木,豐富多姿的風情,厚實耐饑的馕餅,外焦里香的烤肉串,稠濃粘嘴的酸奶,清冽甘甜的哈密瓜,甜蜜多汁的西瓜、都成為一行人抹之不去的記憶。
此次中國美術學院與新疆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的聯合寫生與考察活動,首先源自對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相應。近年來,在“一帶一路”建設的號召下,國美師生一次次到訪克孜爾石窟,考察臨摹壁畫,感受古老繪畫的深厚底蘊,領略龜茲藝術的絢麗多姿。同時用自己的畫筆,或再現古老的壁畫失去的神采,或追索壁畫之后的匠心。國美人用藝術丈量著“一帶一路”承載的歷史風華,也試圖用藝術再次勾連起從古至今的文明脈絡。這次兩校師生在互幫互學的過程中、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埋下了進一步交流的種子。
2016 年9 月中旬到10 月初,我和我的本科班學生,還有我的三名碩士研究生到阿勒泰白哈巴縣,鐵熱克提鄉去寫生。鐵熱提克是哈薩克語,語意為楊樹,因該地生長的楊樹而得名。這里位于哈巴縣城以北77 公里處。他們很熱情,對待我們像家人一樣。熱情歡迎我們去他們家里做客。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鐵熱克提鄉的降溫比其他地方來的早一些,而且早晚溫差很大。我風里雨里甚至下雪都帶頭寫生。我有一種為了美好的景色而忘我的精神。雨水打濕了我的外套,但我的內心被這里的景色所震撼,面對這么美的風景,我熱血涌動,揮灑流暢的筆觸,描繪心中美麗的景色。通過這次寫生機會我收獲很多。強烈的陽光,廣闊的楊樹林,我總感覺畫得很有詩意,因為,景物就是有詩意的。
鐵熱克提鄉有“繪畫之鄉”的美譽,也的確名副其實。我們在這里住了整整15 天。期間我創作了多幅油畫。這些作品不只是油畫,也是我生命意義的見證,是我心潮澎拜的記錄,是一段自我認識和了解兄弟民族的經歷。這次寫生帶給我的震撼久久不能平息,它進一步錘煉和開闊了我的藝術視野,給我提供了持續不斷的創作靈感。
白樺林(畫布油彩)
我記得“陳丹青說過:趁著年輕時的熱情和敏感,還有部分的無知,是繪畫的最佳狀態。”這段話,按照我的理解來講,提出的觀點就是畫家的創作狀態,以及對藝術創作的一種態度。我認為,我正處于最佳探索與研究黃金時期,因為,前不久我在首都展出了我在南北疆風景題材的最新油畫作品。
從某種層面來講,其實藝術家一副繪畫作品,完全能闡述一位藝術家審美觀點,從文藝作品時代感的角度來講,有時代感的作品就是好作品,這種觀點時代對文藝提出的新要求。從表達語言來講,藝術考察就是畫家的進步,我通過北疆寫生創作感覺到阿勒泰、喀納斯、波爾津的古典式的魅力所在。
我覺得每個畫家不同的視角很重要。用怎樣的方式來講解故事,來述說社會中的我和我眼中的社會。其中具體的述說方法很豐富,我的述說方法會涉及到美學的一些問題。確實,在其通靈特性之外,文學和繪畫在共同的意圖中相聚,以表現凡人、圣人和神靈的偉業。我希望藝術道路上越來越成熟的我,今后的創作中擁抱著這種瘋狂式的態度,繼續下去,繼續向前沖。我只能再次期待再次登上美麗阿勒泰寫生……。